分享

用百万只蚝壳建成的房子,冬暖夏凉防台风,600多年依然完好如初

 cxag 2018-02-15

经济特区珠海,大家普遍印象中是一座年轻的城市,不过来到珠海西部的斗门区,你会发现一个完全不同的珠海,这里不是印象中的高楼大厦,也不是浪漫海滨,而是一派田园风光,古村古镇

斗门区有很多古村落,但如果你想看看珠三角一带特有的蚝壳墙,就一定要去南门村,蚝壳墙曾是珠三角地区自明代以来比较常见的一种建筑形式,如今却已屈指可数,而像斗门南门村菉猗堂这样保存完好,面积巨大的,大概是国内唯一。

菉猗堂全名为南门赵氏祖祠菉猗堂,始建于明景泰五年(公元1454年),清代乾隆年间曾修复过,是宋太祖赵匡胤之弟魏王匡美的十五代裔赵隆(赵晴峰),为祀其曾祖父元朝诗人、礼学家赵梅南(别名菉猗)而建。

柱上的对联,龛中的牌位,告诉每一位到来的游客,这里生活着赵宋皇族的后裔。

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完整度最好、时代最为久远的蚝壳墙就在菉猗堂的东南北三面墙上,除了正面,全是蚝壳墙。

古人看重蚝壳成本低、防台风性能好,冬暖夏凉等特点,喜欢采用蚝壳造墙,更具有防盗功能,蚝壳七菱八角、凹凸不平,若有蝥贼黑夜冒然翻墙入院,必割得他“损手烂脚”不可。这些始建于明代的蚝壳墙,至今仍屹立不倒。

近百万只蚝壳,用黄土与红糖、糯米、醋、谷壳等混合而成的黄泥浆砌成排列整齐的65厘米厚墙体,600多年过去了,依然完好如初,正所谓“千年砖,万年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