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除夕 |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航行大海靠舵手 2018-02-15


除夕,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岁除等,时值每年腊月的最后一个晚上。除,即去除之意;夕,即夜晚。因而,除夕也就是辞旧迎新、万象更新的节日。




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这就是“除夕”节的由来。据称,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是西晋周处撰著的《风土记》等史籍。





一、吃年夜饭

吃年夜饭,是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


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饺子、馄饨、长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讲究。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又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



二、贴春联、年画

春联也叫门对子、春贴、桃符等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人们的美好愿望。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民间艺术,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年画因一年更换,或张贴后可供一年欣赏之用,故称。旧时人们盛行在室内贴年画,户上贴门神,以祝愿新年吉庆,驱凶迎祥。


在贴春联、年画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三、燃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增加节日喜庆热闹的氛围。



四、祭祖

古时,这种礼俗很盛。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


某些地方有除夕上坟的风俗,称为送年食。上坟时间一般在除夕的下午,人们把做好的年夜饭,送到亡故亲人的坟上,让亡故的亲人与生者一起享用除夕夜的美食,从而寄托人们对亡故亲人的哀思。



五、挂灯笼

中国的灯笼又统称为灯彩,起源于18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的除夕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


除夕之夜,门口挂着红灯笼,屋里燃着熊熊的烛火,一家人围桌而坐,真是再幸福不过了。



六、压岁钱

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压岁钱是等大家吃完年夜饭后,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人家,则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的。更多的人家,则是小孩子们齐集正厅,高呼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新年快乐后伸手要来的。


过年给压岁钱,体现出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晚辈对长辈的尊敬,是一项整合家庭伦理关系的民俗活动。



五、熬年守岁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


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关于除夕的诗,人们乐道的恐怕就是唐代史青的应制诗了。


史青,唐朝零陵人,聪敏强记。一次,他向唐玄宗上表自称,曹子建七步成诗并没有什么了不起,“臣五步之内,可塞明昭”。唐玄宗见表,十分称奇,当即把他诏来。有人为史青捏着一把汗——竟然敢在皇帝面前夸下海口!万一五步之内做不成诗,岂非犯下欺君之罪吗?


面试的一天到了,史青胸有成竹,大步上殿。口呼万岁完毕,便俯伏金殿说:“请万岁出题。”


恰好这天是除夕,唐玄宗即以《除夕》为题,命他作来。史青不假思索,脱口而出。诗云:


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

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

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摧。

风光人不觉,已入后园梅。


玄宗听了,大赞其才,当即授以左临门将军之职。



虽说除夕是一个阖家团圆的喜庆节日,但古诗词中的除夕似乎更偏向于“悲伤”二字,因为很多诗人漂泊在外,只能独自一人过年,一时间,故园之思、流离之苦、人生易老之叹……齐集心头。



唐·高适《除夜作》

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



唐·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唐·崔涂《巴山道中除夜书怀》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



唐·骆宾王《西京守岁》

闲居寡言宴,独坐惨风尘。

忽见严冬尽,方知列宿春。

夜将寒色去,年共晓光新。

耿耿他乡夕,无由展旧亲。



明·袁凯《客中除夕》

今夕为何夕,他乡说故乡。

看人儿女大,为客岁年长。

戎马无休歇,关山正渺茫。

一杯椒叶酒,未敌泪千行。



当然,还是有很多幸运的诗人,他们与亲朋好友一同守岁,一同祈愿新年胜旧年,好不欢乐!



唐·李世民《守岁》

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宋·苏轼《守岁》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

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宋·杨无咎《双雁儿(除夕)》

穷阴急景暗推迁。

减绿鬓,损朱颜。

利名牵役几时闲。

又还惊,一岁圆。 

劝君今夕不须眠。

且满满,泛觥船。

大家沈(同“沉”)醉对芳筵。

愿新年,胜旧年。



宋·赵师侠《鹧鸪天(丁已除夕)》

爆竹声中岁又除。顿回和气满寰区。

春见解绿江南树,不与人间染白须。 

残蜡烛,旧桃符。宁辞末后饮屠苏。

归欤幸有园林胜,次第花开可自娱。



宋·孙惟信《水龙吟(除夕)》

小童教写桃符,道人还了常年例。

神前灶下,祓除清净,献花酌水。

祷告些儿,也都不是,求名求利。

但吟诗写字,分数上面,

略精进、尽足矣。 

饮量添教不醉。好时节,逢场作戏。

驱傩爆竹,软饧酥豆,通宵不睡。

四海皆兄弟,阿鹊也、同添一岁。

愿家家户户,和和顺顺,乐升平世。



宋·李处全《南乡子(除夕又作)》

和气作春妍。已作寒归塞地天。

岁月翩翩人老矣,华颠。

胆冷更长自不眠。 

节物映椒盘。柏酒香浮白玉船。

捧劝大家相祝愿,何言。

但愿今年胜去年。



清·李慈铭《临江仙·癸未除夕作》

翠柏红梅围小坐,岁筵未是全贫。

蜡鹅花下烛如银。

钗符金胜,又见一家春。

自写好宜祛百病,非官非隐闲身。

屠苏醉醒已三更。

一声鸡唱,五十六年人。



也有一些诗人,除夕热闹与否,他们好像并不十分在意。因为,他们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宋·文天祥《除夜》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宋·陆游《除夜雪》

北风吹雪四更初,

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

灯前小草写桃符。



明·唐伯虎《除夕口占》

柴米油盐酱醋茶,

般般都在别人家。

岁暮清淡无一事,

竹堂寺里看梅花。



清·黄景仁《癸巳除夕偶成》

千家笑语漏迟迟,

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

一星如月看多时。



清·李慈铭《临江仙·癸未除夕作》

翠柏红梅围小坐,岁筵未是全贫。

蜡鹅花下烛如银。

钗符金胜,又见一家春。

自写好宜祛百病,非官非隐闲身。

屠苏醉醒已三更。

一声鸡唱,五十六年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