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商业美术到通俗美术的完美蜕变——百年张玮的绘画人生

 汐钰文艺范 2018-02-15

前    言

百年前的春节,张玮先生诞生于天津老城里。这位集商业美术通俗美术创作于一身的津门画家,是值得天津美术史纪念的。新中国初期,张玮先生转为连环画年画创作,为天津乃至全国优秀的连环画家之一,张玮先生的连环画创作,值得我们铭记和怀念。

天津连环画研究学者吕明先生撰写的纪念张玮先生百年的文稿,在春节发出。恳请大家给予批评指正。

 

今年是中国通俗美术(天津)值得纪念的一年,新中国连环画绘画第一人连环画大师刘继卣,就诞生于百年前秋季的津郊土城。同样还有商业美术翘楚李应科等,也出生于这一年。今天我们要纪念的,是一位出生于1918年春节的回族美术家张玮先生。

在上世纪40-50年代,天津商业美术(广告设计制作)非常发达,是中国北方商业美术的中心,也是中国广告业的重要城市。民国时期,商业美术涌现出“四大金刚”,恒大商标设计师陈嘉祥等,而其中以路牌广告擅长的就是回族画家张玉才——就是我们本文纪念的张玮先生。

从事商业美术设计的张玮先生


张玮出生于天津老城里的一户家道殷实的家庭,自小就喜欢绘画,可谓自学成才。青年时代就投身工艺美术设计和制作,与萧文采、曹世琦、哈珮、王恩盛、金宝临等同行经常交流合作。到了1945以后,其设计得到包括天津北京等在内的北方地区业内的认可。而路牌广告设计,是张玮最擅长的领域。翻开《天津艺术志——商业美术》,提及民国时期的路牌广告设计,天津最著名的就是张玮先生(当年名字是张玉才)……

张玮和他的商业美术同事合影

 

解放后,张玮先生与好友萧文彩、哈珮等组建了和平区红专美术社,1956公私合营并入天津第六印刷厂。在工艺美术创作之余,张玮和他的同事们,积极响应号召,投身包括年、连、宣为主的通俗美术创作,成为身跨商业美术、通俗美术两领域的美术工作者。

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先后开展了新年画和新连环画的运动。特别是1952年春天,私营中联书店的创立,为包括张玮在内的有志于天津连环画创作的美术家,提供了宽广的创作舞台。

中联书店同事留影

 

天津的连环画创作出版,萌芽于民国时期。作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同样吸纳外来文化,天津的地位和能力是显而易见的。沪上的连环图画,兴起繁荣,也离不开包括天津在内的北方的传播。对连环图画的模仿学习,让天津业内懂得这里的门道。况且,以京津为中心的连环漫画,传统年画的条屏组画的出现,要远远超过沪上连环画的历史。

新中国成立,党中央和人民政府于1949年10月和岁末,分别做出了开展新年画和新连环画运动的指示精神,但是,美术创作需要有人站出来,做勇于尝试的为新社会新美术服务的人。

中联书店连环画《瑞云》

 

当年,包括革命美术家中国画家工艺美术工作者散落于民间的美术人青年美术生等。以天津1949-1951年间的连环画创作来看,即有姜燕、伍必端、戚单这样的革命画家,又有刘奎龄父子等国画家的参与,也有自沪返回天津的女画家张鸾的强力火线加盟,最触动画家张玮先生的,是同行曹世琦的成功转行。



中联书店连环画《春风吹到诺敏河》

 

早年(民国时期),曹世琦先生也是津门商业美术的精英,他秉承家学,又在天津美术馆系统学习,在国画工艺美术美术教育等领域都有探索。说起来,同为回族画家的曹世琦与张玮,多年的合作交往,让两人情谊笃真。1948年后,因身体原因,曹世琦先生选择自办“世琦画室”,走上了课徒加绘画创作的路子。适逢天津解放,有军管会文艺处支持的知识书店和读者书店,约请天津画家画新连环画。曹世琦的“世琦画室”,为之绘画了多部连环画,一下子打开了局面。包括上海的多家出版社与曹世琦签约,张玮先生的这位同事,成为新政权的大红人。曹世琦先生的成功,启发了张玮。画新连环画,我行不行?带着这样的疑问,张玮先生下定决心,要正式画连环画了。此时,在天津五大道的老大兴邨,私营中联书店成立的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宣布津门连环画的一个新时代的到来。而包括张玮王恩盛陶琦韩书彧金宝临等一批画家,都有幸成为中联书店的签约画家,这些人利用中联书店的舞台,走上了一条通俗美术(包括连环画年画宣传画等)的绘画之路。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通过为天津中联书店绘画的历练,张玮先生成为津门连环画创作的突出代表。《南河底》《瑞云》等连环画奠定了张玮先生的连环画地位,同期,他为《连环画报》《天津画报》《河北美术》等绘画了许多短篇故事,还为包括人民美术出版社在内的全国各地美术出版社创作连环画。继《瑞云》后,又为天津美术创作了《画壁》《阿宝》等天津“聊斋故事”连环画。

上世纪60年代,张玮先生接到天津美术出版社安排,创作以天津教案火烧望海楼的近代津门反帝反封建事件编绘的《火烧河楼》。因故事发生在百年前,当年事件的建筑环境人物等多有变化,海河在近代的几次改道使得两岸的风物早已沧桑巨变。张玮先生一面收集旧照片和资料,同时下去采访,听天津百姓述说流传的故事,一面在海河两岸老城内外,绘画了许多写生素描等。1961年《火烧河楼》连环画出版,得到业内人士和天津百姓的一致好评。年近八旬的天津工艺美术师著名文史学者何德骞先生回忆:当年《火烧河楼》连环画,把读者带回到百年前的时代,无论人物刻画景物描写服饰兵器,都是那么准确生动。1963年底的全国首届连环画评奖,张玮先生荣膺全国连环画工作者劳动奖。这是对连环画家张玮先生的最大褒奖。正是因为这段连环画绘画经历,文革中,张玮先生同样受到冲击。

1957年,天津美术出版社聘请张玮等为特约画家,但是他始终是一位出版社的“编外人员”。文革后,张玮先生只能委身在天津第七印刷厂门市部(和平路人民剧场对面,近期拆除)工作,又干回了美术设计的“老本行”。历史也与他开了个玩笑,上世纪80年代,天津文史馆吸收了一批老文化工作者,进入文史研究馆颐养天年。曹世琦、王恩盛、金宝临、陶琦、李友梅等顺利入馆,而张玮先生因从七印刷退休,不属于社会人员,被文史馆婉拒,成为老人的人生遗憾。但是,历史没有忘记张玮先生。上世纪90年代中期,连环画收藏席卷全国,作为全国五大连环画基地拥有许多优秀画家的天津,再次成为连环画聚焦的中心之一。


天津美术出版社《悬云寺》

天津美术出版社《美丽的小姑娘》


1999年5月,天津举办了民间首届“小人书”大展。活动邀请了天津老中青三代连环画工作者参加,78岁高龄的张玮先生也参加了这次民间连环画盛会。正是在这次活动,让天津老一辈连环画人,重新回到媒体读者的视线里。不久,记者张成德来津采访,天津的连环画家的实力规模“震撼”了这位东北籍的北京记者。采访中,张玮先生的谦逊平和亲切,给记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两年后,当散发着墨香的《中国连环画家大追踪》问世,张玮先生已经永远离开了他喜爱的连环画创作。

  

 

晚年的张玮先生






张玮先生劳动奖状复印件

 

星转斗移岁月匆匆,16年后的今天,我们迎来了天津连环画家张玮先生的百年纪念。如同老人生前的默默无闻,经过20年的连环画收藏研究工作,对以张玮先生为代表的天津连环画历史,我们将本着对历史高度负责任的态度,正式书写前人从未完成的《天津连环画史话》。张玮先生和天津第一代连环画工作者,为津门通俗美术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和成就,将永载史册。


谨以此文纪念天津画家张玮先生百年诞辰。


吕明2018年2月写于天津河北书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