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用《孙子兵法》,将你的大脑升级为八核?(四)

 鹰松 2018-02-15

导言

学会做人,

不是要完美无暇、道德楷模;

学会做事,

不是要事无巨细,事必躬亲;

那些厘清主线、巧思妙想的人,

往往都比较好命。

没声音,再好的戏也出不来。

同样的,没有执行,再好的规划,再好看的“PPT”,也就是“骗骗他”罢了。而所谓的执行,关键在于用人的精准和细节的精进。

前面讲的《孙子兵法》上半场的四个关系,战与不战、算与不算、知己与知彼、虚与实,以及下半场的四个关系中前两个的形与势、奇与正,今天我们讲讲最后两个,而这也是落地实施的关键所在。

七、

将与兵

战是要靠人来打的,同样在商业里面,再好的战略还是需要人来执行。

站在统治者或者管理者的角度看知人善任这个事情,其实是有主逻辑的。在这里有三个关键:点将、用将、带兵。

(1)点将,就是找到合适的人,把他推到管理的位置上。关于选人,孙子从正反两个方面各选取了五点特征,告诉你什么样的人适合管人,什么样的人带人就是坑。

好的将领满足“智、信、仁、勇、严”五个特征,而有“必死,必生,忿速,廉洁,爱民”这样特点的将领那就是危险的,一旦被人针对性打击,那是一打一个准。现实中的情况往往都是不完美的,通常一个将领既有前面五个特征中的某一些,同时也具备后五个毛病中的某几样,怎么用好就是一门学问。

三国的名将关羽是一个智勇双全的超级将领,刘备在夺取益州后将荆州交给他就是看中他和自己关系亲密同时能力全面,综合实力出众。但是关羽借着自己的威名去攻打曹操的时候,却犯了“忿速”的毛病,倾巢出动进攻曹魏却被吕蒙白衣渡江,不仅自己身首异处,还致使孙刘联盟接近瓦解,三国鼎立的格局也从此彻底被打破了。

(2)当然,统治者在选好将领以后,“用将”也就变得简单起来了,只要管好自己的权力和情绪,做到“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就可以让将领发挥自己的所长;

(3)同时,将领也会利用自己的风格去带兵,实现将与兵的相互驯养,提升士兵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这三个关系的主线在于管理者把将看准的同时,基于制衡的充分放权。

当然,现实中我们更常见的情况是,我们要从基层开始奋斗起来,那么在职场上和管理者的逻辑就刚好是反过来的——要可以实现“跟对人、知向上”。

1-跟对人就是不仅要看领导人他现在的实力,也要看他的境界和潜力。

三国时期荀谌、荀彧两兄弟同时效力于冀州牧袁绍,但是荀彧看到现在表面实力强大的袁绍却是境界不高、心胸狭窄的主,所以毅然投奔了当时只是袁绍手下的东郡太守曹操。这相当于放着省长秘书不当跑去当市长秘书的降格行为,外人看着似乎是很傻的。但是事实上,曹操最终打败了袁绍,荀谌、荀彧两兄弟的命运也就截然不同了。

2-知向上则是要求能够站在老板的角度思考问题,尤其是要学会“懂点政治”。

南宋的名将岳飞是有名的抗金猛将,在他的带领下宋军一路凯歌,势如破竹大有收复失地的态势。但是岳飞却完全不顾领导宋高宗的利益,提出了“迎还二帝”的主张,这种情况下如果要怪秦桧,其实还得先怪他自己“向上无知”吧。

所以,统治者常用“五利五害”去找到合适的人,从而用人更加“有用无危”,然后无为的让他去练兵带兵,创造成功的业绩;而另一方面你踏上了“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道路,找好领路人,在晋升为管理者以后做好向上管理,都是职场之路通达的最深智慧!

所以,当你觉得职场郁郁不得志的时候,先问自己一个问题;

“我哪一步没走对?”

八、

法与术

除了做人以外,做事也是十分的关键。但凡干大事的,都必做于细,必做于巧。

用一句话总结就是要有“丰富的战法+机智的战术”。

孙子用“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五篇的内容向我们描述了他那个时代怎么去抠细节,从而做到形成丰富的战法;然后孙子再用“火攻和间谍”两篇告诉我们战术的重要性,怎么样才能事半而功倍。

关于战法这一点,表面上的内容永远都是非常简单而又浅显的,但实际上都是需要大量的实践才能真正完成的。

以足球为例,基本的进攻战法不外乎依靠身体的起高球找支点,以及更多依赖技术的短传渗透打配合。但是这些大的套路下面,不同人却拥有不同的兵器库,而团队的纪律性也使得对于兵器库的熟练程度完全不同。

一个有丰富战法的军队,归纳起来也就是有四个特征:“风林山火”——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

而把这四个字发挥到极致的是一个日本人,名叫武田信玄,他是战国时代的第一名将,织田信长评价武田信玄的时候说到,“武田家的旗帜动起来的话,那么富士山也会跟着动摇;武田家的军队动起来的话,那么全日本都会为之震动。”可以看出,武田信玄是多么的善于打仗战法的调制。

当然,也很可惜的是武田信玄这个人对孙子兵法首要精髓的“战与不战”、“算与不算”却掌握不深,一生打了几十次胜仗,很多都是攻城略地的惨胜,最后自己病死战场,留给儿子一个烂摊子,儿子也被德川和织田联军打的身死国灭。

而关于特殊的战术,则是一个强大的企业或者国家必须具备的战略部署,尤其是像间谍这样“花钱还不一定有效的战术“更是考验你能否基业长青的关键做法。

承接前面,战争是要付出很大代价的,这个时候领导人遇到有可以快速解决战斗机会的时候,一定要舍得花钱,哪怕是花了冤枉钱,也要坚定不移的花下去。

比如,2003年的NBA西部总决赛,其实这轮才是真正决定冠军归属的比赛,而最终总冠军的获得者马刺队之前为了模拟打败当时如日中天的湖人队的核心奥尼尔,选择招募了中国球员巴特尔进行模拟。最终马刺队以4:2战胜了湖人队,终结了对方的王朝,从而扫除了总冠军上最难的一大障碍。

而还有一种可能是马刺没有机会遇到湖人队,湖人就被淘汰了,马刺这样的准备就可能没有意义;同时最后马刺成功了,巴特尔的价值在一般外人看起来,也是不知道价值意义何在的。

但是如果你是看过《孙子兵法》明白了特殊机智战术重要性的人,自然会明白,其实巴特尔是比孙悦更有资格手握一枚NBA戒指的。

所以,当你觉得不被重用的时候,先问问自己:

“我的兵器库里有几样兵器?”

解读《孙子兵法》时,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些极度渴望成功的人,要么就不爱看书,要么就喜欢看一些奇奇怪怪的书:比如,《成为首富的10个秘诀》、《三十岁以前不结婚》、《如何十天掌握一万个单词》等等诸如此类的“成功学宝典”;

但是那些拥有他们想要结果的成功者经常看的书,他们却根本从来没翻过,或者完全没有兴趣深读:比如,《孙子兵法》、《道德经》、《论语》、《管理:任务、责任、实践》、《营销管理》、《赢》等等。

想要别人的结果,却不学习别人的成功做法,想想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但是细细一想,其实也不难理解:

这些让人可以真正提升思考能力的书已经脱离了我们思维的“舒适区”,尤其是《孙子兵法》、《道德经》这样的千古经典还有语言读懂的障碍,更是难以让人主动阅读。所以,也许这些真正能发挥奇效的宝典要发挥作用,大概还需要解个锁吧!

“孙子兵法八大关系”汇总:

(1)战与不战:这战,到底该不该打?

(2)算与不算:“这事,我算没算过?”

(3)知己与知彼:“你算哪根葱?”

(4)虚与实:“真给我年薪百万,我心理到底虚不虚?”

(5)形与势:“我究竟付出了多少,我的‘形’有优势么?”

(6)奇与正:“什么是我的正,什么又是我的奇?”

(7)将与兵:“我哪一步没走对?”

(8)法与术:“我的兵器库里有几样兵器?”

看完文章,你还有4个标准动作可以完成哈:

标准动作一

回顾往期苏老湿的经典“干货”,觉得好的给默默的点赞去!(听说长得帅的人都赞了哦):

“三生万物”=《孙子兵法》、《道德经》、《论语》,究竟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孙子兵法》=“孙子变戏法”

《易经》=“十字小诗”

标准动作二

这些干货确实可以啊,那就关注苏老湿讲干货,从现在起就可以持续学习简单有趣的文化课啦。而苏老湿更新的频率太诡异了,再偷偷的置顶以保证随时可以看到吧:

标准动作四

想想干货确实都还不错,苏老湿知识分享辛苦了,那就打赏支持一下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