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十六 | 我们 · 随笔

 落木随风2012 2018-02-16

二十六

马小波

        去年的十月四日,是我二十六岁生日。四舍五入,快奔三的人了。
        从来不过生日,对于生日这个日期以前几乎不曾注意。去年二十五岁生日的时候,我写了一篇小短文,回顾了过去那一年的生活,也总结了一些自己人生的感悟。于是,这个日期似乎便有了仪式感。尤其是,到了二十五岁之后,时间越来越快的感觉变得尤其强烈。所以,一段时间结束以后,做一个小结,看看自己这一段时间在忙些什么,也算对虚度光阴的一个标记和交待。
        二零一七年的结束,与二零一六年相比,几乎平淡无奇也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如果给这一年一个关键词,我想那便是“和解”。
        二十三岁大学毕业到二十六岁这三年,是我变化最大的三年。除去学生时代的结束到进入社会生活本身所带来的改变和冲击外,这三年同龄人身上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和学生意识到社会意识的转变也是一个很大的外因。而二零一七这一年,是我“和解”的一年。
        热烈的爱!奋不顾身的活!每个人都会死,把这生命活够,才可以甘心地去啊!
        二十五岁以前:执着,孩子气。
        

        一、“我们坚持一件事情,并不是因为这样做了会有效果。而是坚信,这样做是对的”。(——哈维尔)
        

        二十六岁,还相信一些“天真”的东西,还“孩子气”,还“不成熟”,很开心。这也意味着,我还没有变成那个自己最后会讨厌的人。踏入社会以来,这样的话开始真实的碰到。“你啊,还太年轻!”“你想得太天真了!”“社会比你想象的要复杂得多!”言下之意,要我“圆滑”,“妥协”,要我“世故”,要我“顺应所谓潜规则”。以前愤怒,不屑!过了二十五岁,开始慢慢和解。认识到自己是如此渺小,有很多无能为力,而所谓公平根本就不存在。“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熔炉》)我不再激烈地反抗,勇敢地抗争,但内心的“孩子气”依然被我保护得很好。我无法驱逐污浊,但我不会与污浊为伍,这是我的一点坚持。
        

        二、做一个艰难日子里为自己买玫瑰的人。
        

        “芸芸众生的生活,是沉寂无声的绝望”(——亨利·梭罗《瓦尔登湖》)。踏入社会以来,各方面感受到生活之艰难。再加上自己内心的一点“悲观主义”,便屡屡把自己逼入绝境。二十六岁以前,认识我的人,大概都觉我是一个开朗活泼的人,永远笑嘻嘻,从来不消极。二十三岁,大四。追问生命意义无果,生活陷入沼泽,多次产生轻生念头。但在人前,我依旧开朗活泼。其实,从那时起,我便有太多难以排解的痛苦藏在心底,而“从不消极”的我又哪里可以找到倾诉的人?于是在四下无人的深夜无数次的崩溃,决堤,想自杀。二十六岁,这一年只崩溃过两次,这算是一种进步吧。我找到了一种排解情绪的方式——现在一顿美餐似乎就可以将我拯救。可也有“食疗”无效的时候。那次,独自散步,路过一家花店。花店橱窗里玫瑰静默又热烈的开放着,脑海中涌现出那个“买玫瑰”的故事,回宿舍的时候,给自己带回一枝玫瑰。
        “各自的悲伤都应只付诸自己,对于别人来说,这不重要,也很卑微”(安妮宝贝《眠空》)。倒不是说我们应该对自己或他人如此严苛,只是人人生而孤独,越早明白这些道理,越少苦痛。当四下无人,夜深人静,愿我们都可以做一个艰难日子里给自己买玫瑰的人,一个能独自撑过泥沼的人,可以走得更远。
        

        三、“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王尔德)
        

        很多时候我们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不过是一种情绪上的赌气,真敢如此去活的能有几个?

        越融入社会,便越觉“做自己”实在是一件艰难的事。
        无论是你的言行,还是举止,都有太多人会“关心”。而我们的所谓“社会公德”,其本质又容不下“离经叛道”。“人言可畏”又真实可怕的存在,所以“做自己”实在是一个奢望。
        而无法做自己,除去这些外因,还有一些来自自我的阻力。
        不止一次被人说“不够成熟,孩子气,幼稚”,次数多了,便开始自我怀疑,是否真如他们所言,我这性格需要改变?
        自幼接受“打击式教育”,虽然从小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受到了无数的表扬,但内在却是一个极自卑的人。于是变得“讨好”,渴望通过他人的肯定来获得自重感。生命失去重心,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
        到二十六岁,终于开始发自内心的悦纳自己,开始知道自己是谁,明白自己想要什么。认同感从内心生发,不再轻易被别人的评价所左右,开始越来越勇敢的做自己。
        王尔德说“爱自己是终生浪漫的开始”,未来希望自己可以更自由的做自己。毕竟,我们都只能成为自己,因为别人已经有人做了。
        

        四、读书,写信——“与自己所处的现在促膝长谈”。(——许钧《自己》)
        

        也是在大四那段迷茫的时期,我养成了给自己写信的习惯。“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信的内容多半是反躬自省,偶尔也与自己对话谈心。这样的习惯,使我在那一段时期找到了内心的平静。而平静的状态,使我看到了很多平时浮华喧嚣里不曾注意的东西,使我更明确自己的当下,也对未来有了更准确的判断。
        另一件事便是读书。培根说“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如果说给自己写信使我找到了自己内心的平静,那么读书则带我走出了生活的泥沼。大四那一年,学分已经差不多修完,所以有大把时间。刚好,宿舍楼下便是书店,于是开始了每日泡书店的生活。这样的生活使我得以沉淀下来,认识到自己如此渺小又不完美,也深切地明白每一个生命独特而珍贵。所以,懂得允许自己不完美,和自己的不完美静心相处,在悦纳中逐步向更好的自己靠近。它使我懂得,如何与自己,他人和这个世界相处。给了我生命的重心,使我有了不使自己溃堤的能力。
         二十六岁,开始为生计奔波,再难找回当初安心读书的状态,可内心始终惦记着读书,写信二事。
         “学习,从摇篮到坟墓”。我开始深刻地懂得读书给人精神丰盈灌溉的重要性,无论俗事多么繁杂,内心总要放稳一张书桌。
         

        五、“活在这珍贵的人间”(——海子《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以下是关于处事的一些小心得,因为阅历有限,所以不保证完全正确。

        1.除去亲情,不论友情,还是爱情,多半符合“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的规律。所以,“相熟相轻”是存在的,虽不必刻意“君子之交淡如水”,但适当保持距离是必要的。
         2.没有人真心愿意听批评,在越在乎的事上越明显。
         3.不给人添麻烦是一个美德。
        4.妥协的归宿是妥协。对于原则性或者你觉得需要坚持的事情上,请一开始就不要妥协。否则,刚开始的妥协会带来此后一系列的让步,因为妥协的归宿是妥协。
        5.切勿交浅言深。第一,交换秘密并不能使你在对方那里变得重要。第二,过早地交心其本质是你的孤独所产生的渴望陪伴,且交换必然带来后悔。

        6.“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7.“生活是属于每个人具体的感受,而非任何他人的看法”。所有道理都不应大过你自己的感受。
        二十六岁,是成长的时期。而生命走到这里,依然要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在历经沧桑里保有天真,看透这个世界的本质后热爱它。

主编微信:hrn0302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