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39岁,画的山水画有静气文气,没有火气燥气俗气,这是很难做到的!︱吴建福

 岁月静好jgrxi 2018-02-16

吴建福,1979年生,福建诏安人。现为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在读博士生,师从林容生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福建省工笔画学会副秘书长,福建省美术家协会青年艺委会委员,福建省青年画院特聘画师。作品被福建美术馆,厦门美术馆、福建省画院等机构收藏。作品发表于《美术》、《美术报》、《画院》等专业杂志。出版有《唯美新势力?——吴建福工笔山水画集》(福建美术出版社)。

生命的转角和心灵的栖居

——读吴建福的山水画

文/肖震山

30多年前,东山魁夷前往奈良的招提寺创作壁画《山云》、《涛声》,在通往寺院的路上,沿途风光让他心生欢喜和感动,后来他在文章中写道:“这是一条令人喜欢的路,路上立着一些快要倒塌的瓦顶板心泥墙、成排朴素的民房,显得非常恬静。这一带保存着西京平和的风貌。沿路有稻田,庸俗和喧嚣没有涌到门前来,优美至极。”30多年前,我在乡下的时候,这样的田园风貌随处可见。村头的小河平静又清澈,屋后的树林里听得见小鸟啁啾,老汉荷锄走在乡间小路上,黄昏时分炊烟在白墙黑瓦上缓缓升起……一切也是那么恬静、平和,庸俗和喧嚣也没有涌到门前来。我已经不见这样的景致很久了。生活变得如此繁忙,人海人潮中,市声嘈杂,红尘滚滚,到处有尖叫的车鸣声和在建的工地,时代的车轮带着我们高速奔驰,让人产生心理眩晕和视觉迷乱。那“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田园村野,那“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的山水林泉,已是依稀的旧梦、遥远的歌谣。

祥麟塔/64cm×64cm/纸本设色/2017年

当我来到吴建福的画室,一张题为《转角》的工笔重彩山水画唤起了我深藏的记忆。建福的画室里,最为显眼的是一张巨大的画案,案头堆满各种笔墨、纸张和颜料,临窗的地方摞着一叠已经完成的作品,靠墙的书架上塞着满满当当的书籍,墙上挂着一些字画,墙角的绿色植物独自倔强地生长。室内的东西杂然相处,但可以感觉到一切都在积极地配合着画室主人的工作。画案的正对面,靠墙立着的画板上就是他刚完成的作品《转角》。

边城/136cm×34cm×3/纸本设色/2015年

《转角》画面上,一条道路在山坳转个弯,伸向远方,路旁立着一排树,躯干挺拔,枝桠交错生长,枝头点缀绿叶,山坡上草木葱茏,田畴里禾苗青青,原野罩着一层轻烟,远山如黛,静寂无言,意境静谧平和,气息清新恬淡。看到这幅画,一下子就勾起我回忆,这就是东山魁夷所说的“一条令人喜欢的路”,路上的风景既新鲜又熟悉。树是南方常见的种类,山是闽地最普通的丘陵,坡地上生长的植物平凡得叫不出它的名字,那有着优美弧度的路面转角,在逶迤盘旋的山道上也一再重复。这是我记忆中多次往返的风景,它指引我返回故乡。这幅画又是如此新鲜而扣人心扉。建福眼中看见了一个行旅中的转角,但用笔绘出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精神还乡”之路。人的生命历程总体上来说是处于一种“在路上”的状态,但人生不能总是行色匆匆疲于奔波,而无暇顾及身边的风景,失掉过程本身的美丽。人生路上有许多转角,每个转角都是行旅的缓冲,又是不可预测的开始,在某个转角处,也许,另一番气象就在那里出现。那些枝头的新绿、簇拥的苞蕾,就是新生的代言,昭示着生命的风采。

行走的风景之十一/132cm×64cm/纸本设色/2017年

吴建福在画中刻意营造一种“静止”的氛围。前进的脚步暂时停留,流连在山边这一片安静的风景。作品画面空旷幽远,没有人迹,但似乎听得见花朵从枝头滑落的动静以及脚步踩在土地上窸窸窣窣的声音。整个天地笼罩着寂静、安详、幽远的气息,有一种“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的禅意与空静之美。这也正如崇尚中国文化的东山魁夷所追求的意境:“在山荫有一个无名的小溪,深秋寂静的世界,我默默地注视那不引人注意的自然界的一角,从中感受到深沉的声音。”

南陌轻风/220cm×220cm纸本设色/2012年

中国山水画艺术讲究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庄子主张的“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晤对自然、静观山水的过程就是把自己融入宇宙万物之中,达到一个物我相交相融的境界。所以中国绘画艺术强调主体对客体的体察和品味,“思理为妙,神与物游”,“澄怀观道,卧以游之”,“观物取象,感物道情”,以参悟内省的方式感悟禅心妙境,抵达宇宙人生的本质。吴建福山水画中呈现出来的空静之美,表明他的艺术气质与传统中国山水画的精神谱系是一脉相承的。我翻看他画册中的其他作品,都被他作品传达出来的空静之美深深打动。在《又见桃花源》中,南方温润的山脚下,小溪静静地流淌,树木掩映中几座房子错落有致,溪边有一株桃花沉默地开放,我想起王维的诗句:“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这里面自有一种气定神闲,历经困境而内心不乱,阅尽沧桑而荣辱不惊。《山居图》里,云雾环绕,山岚蒸腾,小桥流水,疏林萧散,白墙黑瓦的房屋点缀其中,俨然世外桃源。《云栖之地》、《春山无语》等作品,重重叠叠的山岗上,春意萌动,生机盎然,稀疏的树木和房屋散落其间,有几分闲适和散淡。《秋山》、《曦之恋》等水墨写意山水,同样是表现山林中的一角,则更注重通过笔墨的挥写抒发野逸放达的趣味。

行走的风景/64cm×64cm/纸本设色/2013年

吴建福作品表现的题材都是他熟悉的景物,我在他的一本册页中,看到他大量的写生作品,一方面感受到他平常作画的勤奋,另一方面也认识到他作品的生活根源。那些丘陵沟壑,路边草木,寻常巷陌,百姓人家,在他主体精神的烛照下,“洗尽尘滓、独存孤迥”,在画幅中成为简淡幽微、虚空灵妙的意境。那些行旅中的一个转角、山岗下的一个村落、园田里的几棵枯树、溪涧中的一剪野花,都无不散发出一种超拔的生命情调。作者选择一种主观视角来观照客观景物,把自己的情感经验与自然风景融合在一起,强化主体意识,从而使画作具有一种象征意义。方士庶在《无慵庵随笔》里说:“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境也。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此虚境也。虚而为实,是在笔墨有无间,故古人笔墨比山苍树秀,水活石润,于天地之外,别构一种灵奇。或率意挥洒,亦皆炼金成液,弃滓存精,曲尽蹈虚揖影之妙。”吴建福在他的一篇创作手记中更直接地指出:“一个静寂无人的角落竟成为山川灵气吐纳的交点和山川精神聚积之处。”这正是中国山水画精神的写照。

云水之梦之一/68cm×136cm/纸本设色/2015年

吴建福对山水画创作的特殊敏感,除了在题材选择的别出新意之外,还在于形式上的匠心独运。他通过画面构图上的透视效果,营造一种真实的场景感,整幅画以青绿设色,敷彩丰富而纯净,用色大胆,富有节奏变化。借鉴西方绘画的现代构成和当代青绿山水的表现手法,赋予作品全新的山水画图式和强烈的视觉效果,以此区别于传统水墨的游观山水。工笔画严谨的线条、几何图形和色彩块面的组合,在理性的组织和真实的场景中呈现独特的生命体验。现代与传统、理性与感性、真实与虚拟、简约与繁复,多重矛盾关系在服从气韵表现的整体安排下达成和谐统一。

永兴胜境/136cm×68cm/纸本设色/2016年

吴建福的山水画总有一种静气和文气氤氲其中,没有火气、燥气和俗气,如果没有较高的色彩修养、笔墨修养和文化修养,这是很难做到的。建福为人朴厚诚恳、温和沉稳,平常深居简出,过着书斋生活,读书、写字、画画,修为日渐深厚。建福对故土有一种深深的眷恋之情。在他的画室里,我们坐在茶几边,听他讲起老家诏安的一些人事,诸如对乡土老画家、中学时国文老师的尊重和怀念,他的脸上扬起温暖的神色。也许是这些画外功夫更能成全他的艺术。陆游不是说过:“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在喧嚣的现实中,建福澄心静气,专事丹青,正是这种虔诚与执着的心态,抱朴养拙的态度,才造就他山水画中气韵纯厚、意境清幽的境界。

云水之梦之二/136cm×68cm/纸本设色/2015年

吴建福师从当代青绿山水名家林容生先生,林先生的艺术品格和生活态度当然深刻影响了他,林容生曾在文章中说到,画画要有一个清静之心和平常之心,“清静之心可以让我们在画画的时候去除急欲与纷扰,身心处于宁静清安的状态一心一意地乐享笔动墨流之趣;平常之心则可以让我们尊重理性的同时也尊重感觉,面对功利而不执著于功利,以一种轻松平静的心情自由自在地在画画的过程之中流露心迹”。吴建福显然已经理解了业师的肺腑之言。在现代一片嘈杂纷扰世界中,他以山水画作昭示人们,保留一份纯净平和、恬静安详的心境。

吴建福的心灵就诗意地栖居在他的山水画中。他寻找一方静寂的山水林泉,吸纳天地之灵气,抒写闲适的性灵;他在人生行旅的转角,品味生命过程的美丽,追寻人类精神的原乡。我们将注视他走过中国山水画艺术之旅的转角,他也将以自信的背影告诉人们,他在挺进艺术道路的更远方。

主办单位:中共诏安县委宣传部、漳州市文化艺术研究会

承办单位:诏安县文化广电体育局、福建三远堂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诏安书画院、诏安县美术家协会、诏安县书法家协会、诏安县书画收藏学会、抱一轩、半闲居

展览时间:2018年2月13日至18日

展览地点:沈耀初美术馆(漳州诏安县南诏镇馆中路1号)

参展画家:张秋桔、吴茂长、黄梦洁、林永潮、沈益群、吴建福、沈逸樵

|序|

“怀恩七子”书画雅集

文/王来文(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福建省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

自古文人似乎与“七”数有着不解之缘,如佛家有七宝,诗词有七绝、七律,历史掌故如“建安七子”“竹林七贤”等,因为有了这些风流倜傥的文人雅事,“七”数似乎也就含着文化的芳香,多了一份文雅的气息,不再是简单的数字而已了。

《说文解字》载:“七,阳之正也,从一,微阴从中斜出也”。《汉书·律历志》曰:七者,四地四时人之始也”。“七”,阳气纯正生发之起也。 “子”在传统文化中有“学子”之谦意,也是对有道德对有学问之人的尊称。张秋桔、吴茂长、黄梦洁、林永潮、沈益群、吴建福、沈逸樵七位丹诏青年艺术才俊相约于戊戌吉春之际在故土举办书画雅集,盼余序言数语,我与文友谈起,自已略细斟思,以“怀恩七子”为题相赠。盖其书画雅集人数上契合“七”这数之蕴意,又值青春阳发之盛壮之年,阳纯健至。又皆为在外之学子,也皆为好学好问之雅士,亦都为重德修艺之人。诏安唐时为怀恩县属地,用“怀恩”即寄托“七子”对故乡的深沉眷恋和乡愁之幽思,亦有感于“七子”常常感念家乡滋养之恩的情怀,当然也期冀“怀恩七子”能够在今后的人生艺途漫道上“德”与“艺”、“技”与“道” 双修并臻,不负丹青之“子”也。

“怀恩七子”,皆与我熟稔,近年来我见证了他们人生的日趋成熟,也见证了他们艺术实践的历程,当然,更看到了他们取得的艺术成就。可以说,他们已是我省书画闽军中的青年学术骨干与佼佼者。“七子”虽各处一方,但艺术情趣相近,艺术品位相谐,可谓合志同方。对待艺术,“七子” 皆事艺以诚,视艺术为人生,视人生为艺术。他们为艺执著,能刊华而求质,好学而详说,皆已大其蓄也。

“七子”中张秋桔以青绿山水见长,画风明快 ,色彩婉丽,图式多变,能抒胸臆;吴茂长致力于小楷,下笔肯定,点画凝练,满纸静气,行笔大方而不失谨严;黄梦洁意笔花鸟,构图简洁,放笔直取,意境空灵,一花一鸟皆见性情;林永潮之画造型严谨,刻画精致,无论花鸟人物皆富有生活气息,一派生机;沈益群画荷设色大胆,能在浓丽的色彩里透出清新气息,有股恬淡的美意荡漾在荷莲清趣中;吴建福的山水,用笔细腻温婉,敷彩丰富而纯净,画面有寂静之意、幽远之境;沈逸樵的水墨有当代构成意识,画风洒脱豪放,率意中含着蓬勃精神,透着轻松的雅玩之情之趣。

诏安乃书画之乡,自古诗文书画昌炽,代有传承,“诏安画派”作为地方画派,引领风骚百余年 。远有谢琯樵、沈古松、马兆麟,近有沈耀初、沈福文、沈柔坚等。而今,此文脉依旧香火不断,传承有序,人才辈出。我常说:有历史的通道,艺术就不会飘浮;有时代的气息,则知道你站在哪里。

“怀恩七子”是丹诏文脉基因哺育出的优秀后学群体,他们吮家乡文脉的母乳而长,相信他们亦能为家乡的文脉之河注入涓涓不断之细流。愿“怀恩七子”共同携手,怀一颗虔诚的文心,“以日习则学不忘,自勉则身不堕”为心念,寄意笔墨,放怀时代,脱迹尘纷以怀远,共同为我们幸福伟大的时代书写,共同为中华民族铸就文化自信谱新曲奏强音。以此为序,共勉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