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古流传的玉器纹饰 兽面纹

 老刘tdrhg 2018-02-16

兽面纹是动物纹饰之一,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战国,也称饕餮纹。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到商周的玉器上常可以见到。兽面纹在各个时代有不同的特征,其演变与青铜器上的纹饰是一致的。


史前兽面纹的特点

兽面纹在龙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玉器中都有出现,兽面以阴线刻划大嘴及头上的装饰,给人以威严敬畏的感觉。良渚文化玉器中用重圈表示眼睛,椭圆形凸面作眼睑,在眼睑,鼻,嘴处雕刻细致的卷曲纹或弧线、短直线。龙山文化兽面纹,兽面的眼部为多个圆线或螺旋线,周围有较短的弧线勾边而成的纹饰,纹饰复杂、向外放射,构成阴线图案。

千古流传的玉器纹饰  兽面纹

龙山文化 兽面纹玉琮

千古流传的玉器纹饰  兽面纹

龙山文化 兽面纹玉琮

千古流传的玉器纹饰  兽面纹

良渚文化 兽面纹玉琮

千古流传的玉器纹饰  兽面纹

良渚文化 玉冠状兽面纹饰

商周兽面纹以鼻为中心,对称雕饰眉、眼、口大张,有的还雕出獠牙,以示威猛。

千古流传的玉器纹饰  兽面纹

商 兽面纹玉梳

千古流传的玉器纹饰  兽面纹

商 玉兽面

千古流传的玉器纹饰  兽面纹

西周 玉兽面纹饰

千古流传的玉器纹饰  兽面纹

西周 镂空兽面纹饰

宋元以前的兽面纹

春秋时的兽面纹有以下特点:正面兽面,兽眼在兽面下部,或为圆圈,或为椭圆圈。如果是椭圆眼,则椭圆眼近于长方形,只有眼角处稍圆, 鼻在眼下为一横线,两端下卷成蚕纹,鼻梁为两道直线,与眉相连,形成直角。眉毛呈水平线,耳部近似直角云纹,上唇长而且凸出,上卷呈方形;下唇较短也上卷,唇下角近似方形。

千古流传的玉器纹饰  兽面纹

千古流传的玉器纹饰  兽面纹

春秋 玉兽面

千古流传的玉器纹饰  兽面纹

春秋 兽面纹玉牌

战国时的兽面纹的特点:兽面突出,浅阴线刻的两个环形眼,两眼之外有多道粗而浅的阴刻封闭线相叠。汉以后,兽首为尖耳,水滴形眼,嘴部为锯开的细缝。

千古流传的玉器纹饰  兽面纹

战国 兽面玉琮

千古流传的玉器纹饰  兽面纹

战国 兽面玉饰

千古流传的玉器纹饰  兽面纹

西汉 兽面纹玉剑格

千古流传的玉器纹饰  兽面纹

西汉 镶玉兽纹铺首

千古流传的玉器纹饰  兽面纹

西汉 玉兽首衔璧

千古流传的玉器纹饰  兽面纹

西汉 玉兽面铺首

宋元时期的兽面纹

有以下几种特征:兽面由阴刻线勾出,圆眼、横眉,眉内端上卷,勾云形鼻,勾云两端下卷;兽面直鼻,鼻与眉相接,眉纹如绳纹,眉外端上折而内弯,鼻翼如勾云上卷。眼近似方形,其上有一阴刻小圈;如意鼻,圆凸眼,眼上有阴刻小环,张嘴,嘴中有獠牙,兽面周边有密集的阴刻短线;如意鼻,水滴形眼,眼上有阴刻小圈,小耳,耳中部凹下如折合,兽面额顶及面颊饰密集的短阴刻小线;短脸,勾云形鼻,两端向下内勾,水滴形眼,上有阴刻小圆圈,绳纹眉,额顶有密集的阴刻短线等。

千古流传的玉器纹饰  兽面纹

宋 青玉兽面纹卣

明清时期兽面纹

明清时期,兽面纹眼大如纺锤形,中部为大环形眼球,外眼角高,内眼角低,俗称吊眼。云状眉,五官紧凑而简练,颊部少量云状饰,似无下巴。或兽头近似于扁方形,眉,眼鼻都位于上平面,直鼻,双眉粗而平,有绳纹,眉毛稍上折;眼球或用管钻钻出,保留钻痕,或为水滴形,水滴上有阴刻的椭圆圈。眼位于头前部,嘴雕于方形头的侧面,嘴与鼻前有一个平面,平面微微前倾。

千古流传的玉器纹饰  兽面纹

明 白玉兽面纹兽耳炉

千古流传的玉器纹饰  兽面纹

明 青玉兽面纹八出戟方觚

千古流传的玉器纹饰  兽面纹

清 和田碧玉兽面纹觥

千古流传的玉器纹饰  兽面纹

清 和田玉兽面纹双耳炉

千古流传的玉器纹饰  兽面纹

清 和田白玉兽面纹环纽炉

千古流传的玉器纹饰  兽面纹

清 和田白玉兽面纹斜方式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