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豐在前南斯拉夫问题国际刑事法庭

 zopoba395 2018-02-16


个人介绍:

曹豐,香港学生,清华05级法学院本科生,09级法学硕士研究生,国际公法专业,师从贾兵兵教授。在2012年的春季,也即是毕业季的那一学期去到位于荷兰海牙的前南斯拉夫问题国际刑事法庭(International Criminal Tribunal for the former-Yugoslavia,ICTY)实习。毕业后就职于美国普衡律师事务所上海代表处,期间以共同创始人及理事身份创立NGO国际法促进中心(Chinese Initiative on International Law,CIIL)。于2017年8月赴哈佛大学法学院修读法学硕士课程。

曹豐主持2017年清华大学北美校友会大会后与邱勇校长合影(图片来源:曹豐)


1

您是通过什么途径进入前南斯拉夫国际刑事法庭实习的?

      这是2012年的事情,当时有一位在前南刑庭结束实习回来的中国朋友,提及前南刑庭的拉多万·卡拉季奇(Radovan Karadžić)辩护团队有实习岗位空缺;我刚巧在考虑使用研究生第三年时间到国际组织实习,亦对国际刑法感兴趣,便通过朋友获知卡拉季奇的法律顾问Peter Robinson的邮箱,直接发送了简历、PS、Cover letter。

      前南刑庭在法庭和检察这边的实习生都是通过联合国官方网站招聘的;但辩护团队这边资源相对有限,我感觉主要是通过口口相传,从世界各地大学找学生来实习,招聘流程不是很规范。实习生是没有工资的。

位于荷兰海牙的前南斯拉夫国际刑事法庭(图片来源:ICTY)


2

为胜任该岗位您做了哪些准备?

      收到老板Robinson律师欢迎我加入团队的邮件后,我在网上想提前了解一下老板的工作经历,却看到他写了一部“国际刑法悬疑小说”The Tribunal,结果马上买了一本来看。小说讲述的是前南刑庭律师为战犯辩护的(虚构)故事,高潮迭起且峰回路转。读毕小说,我觉得老板有这样的兴趣爱好很有意思,我也通过这样一个非专业的角度,了解到前南刑庭的工作(后来得知老板并没有如小说所述与客户一道经历枪战逃出生天略感失望)。

      另外,我复习了一下波黑战争的历史,尝试了解卡拉季奇在战争中的角色。除了知道他是原波黑塞族共和国总统,被控在波黑战争期间犯有种族灭绝罪和反人类罪,我还检索了一些关于卡拉季奇个人的资料,了解到他之前弃医从政及后来流亡的经历。这些信息帮助了我对接下来三个月的“客户”有更深入的了解。

3

在实习期间的工作内容

      实习期间主要的工作是以县城为单位整理针对卡拉季奇各项指控的证据。我负责的县城叫Sanski Most,位于波黑西北,检察方关于该县城的指控包括谋杀、虐待、奴役、放逐、纵容破坏公私财产等危害人类罪和种族灭绝罪。三个月下来我看了上万页的各种材料和庭审记录,整理出了一百多页的报告,把每项罪名下相应的证据归纳对比分析,并列举辩方证人出庭人选。另外,报告还发现检察方有数项指控发生的事件没有提供任何证据。这些信息对辩方的工作都有重要的意义。 

注:2016年3月24日,前南刑庭判决卡拉季奇在11项罪名中有10项罪名成立,判处其监禁40年。此案目前正处于上诉阶段。

波黑地图;红点是Sanski Most县城的位置(图片来源:Google Map)

      除此之外,老板会经常分发一些法律研究任务给实习生。我负责研究的问题和证据来源保密性和传唤国家元首作证的合法性有关,研究结果被用作辩方向法庭提交的文件和动议的法律依据。

      最后,老板会定期安排模拟证人交叉询问环节。实习生们会拿到证人的背景材料和之前的相关庭审记录,大家在法庭下班之后跟着老板溜进法庭,穿上法袍,向假装证人戏很足的实习生提问,不时双方还会喊一下objection过把瘾。这对于实习生来说是锻炼思维、反应和庭辩技巧的机会,对老板来说可以借此重温各项证据和论点,同时检查控辩双方立场的漏洞。

4

在该组织实习经历中有什么特别感触?

      感触最深的是我对“正义”的理解出现了变化。实习之前我和很多人一样,通过电视媒体和一些著作对前南斯拉夫的人道危机有比较浅显的了解,认为背后导致这一切惨况的人罪大恶极;到了前南刑庭之后我才意识到,哪些人有罪、有多重的罪等都是需要通过正当法律程序才可以判定的。无罪推定原则大家都懂,但是当犯罪嫌疑人被控实施的是危害人类和种族灭绝的行为时,很多人就把这项基本法律原则给忘记了,所以会有朋友问我为什么要去一个战犯的辩护团队实习、战犯直接枪毙不就得了为什么还要辩护等问题。只有在被告权益受到保障、被告经历公平审讯的情况下才能彰显真正的正义。

      在实习工作的时候,我和其他同事在很多方面都感受到控辩双方的不平等以及辩护团队的资源匮乏。检察方有自己的办公室(听说实习生桌子上还有自己的打印机和咖啡机!不过可能只是不服气的辩护团队实习生散布谣言),各辩护团队却因为被分配的电脑数量不够而被迫跑到法庭图书馆工作;当检察方通过联合国的招聘系统可以找到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国际法学生申请实习的时候,辩护团队只能通过律师协会的网站或口口相传找来感兴趣的实习生;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很多案件在开审前,法庭已经在其他相关案件确立了许多“既判事实”(adjudicated facts),作为后来庭审中可以直接采纳使用的事实依据,而这些既判事实中有很多都是备受争议且对后来的被告不利的。然而,为了保证司法效率,缩短庭审时间,这些被告不能有效通过询问证人来挑战这些事实的判定。在卡拉季奇案件开审前,前南刑庭就已经确立了大大小小三千多个既判事实。虽然根据法庭规则,辩护方可以就既判事实提出异议,但是对于辩护方而言,这种程序远比不上直接询问证人有效。

辩护团队的律师张贴在前南刑庭电脑室的玩笑:在法庭数据库搜索“被告权利”(rights of the accused),搜索结果为“没有任何结果可供显示”(there are no results to display)(图片来源:曹豐)

      前南刑庭的宗旨是“将战犯绳之于法,为受害者伸张正义”(bring war criminals to justice, bringing justice to victims)。这句口号本身似乎就已经给被押至法庭受审的被告定了罪。让波黑战争中受到摧残、杀害、被迫流离失所的受害者看到正义的彰显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确保被告受到公平的审讯同样重要(当然,如果法庭宗旨加上一句“确保被告受到公平审讯”,法庭可能会招惹公关危机吧)。前南刑庭的法官及控辩双方均由国际刑法领域的权威组成,审讯过程专业,并没有迹象显示被告方受到不公对待;前南刑庭规约第21条亦就被告权利进行规定,并明确无罪推定原则。但是,前段提到的一些制度、程序和设施上的设计确实会直接或间接导致被告方处于劣势。检察官办公室与审判庭一样属于前南刑庭的组成部分本身就说明了控辩双方地位的差别。

注:于2009年3月开始运作的黎巴嫩问题特别法庭除了和前南刑庭一样有书记处、审判庭及检察官办公室之外,还有第四个组成部分——辩护方办公室。黎巴嫩问题特别法庭的网页(https://www./en/about-the-stl/structure-of-the-stl)介绍,“辩护方办公室保护并促进犯罪嫌疑人、被告及其律师的权利……确保被告受到公平待遇。辩护方办公室与检察官办公室拥有同等地位,这在国际正义领域属于新的发展。”这确实体现了国际刑法上保护被告权益的进步。

5

在实习工作中遇到过什么趣事?

●每当有新的实习生加入团队,老板都会找机会在庭审开始前向卡拉季奇介绍新成员。卡拉季奇见到我的时候,问老板:“你找的实习生怎么越来越年轻?这个小朋友上大学了吗?”当年研究生三年级二十五岁的我笑而不语。

实习结束的时候,卡拉季奇向曹豐表达谢意:“虽然旅途遥远,但是十分值得,谢谢!”(图片来源:曹豐)

●翻阅庭审记录,看到自我辩护的卡拉季奇询问证人:“这两个地方之间乌鸦直飞的距离有多远(直接翻译自原句what is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two locations as the crow flies? 句末“as the crow flies”是谚语,意思为直线距离)?”证人回答:“我不是乌鸦,不知道。”

卡拉季奇向审判庭提交的一項动议参考了我的法律研究结论,卡拉季奇在自己名字旁加上脚注感谢我。朋友问我的名字跟在卡拉季奇后面会不会有什么道德上的压力。

卡拉季奇在自己的名字后加上脚注感谢曹豐的法律研究成果(图片来源:曹豐)(请忽略曹豐當年奇怪的微博ID)

辩护律师张贴在法庭电脑室的漫画,律师对被告说:“我开始准备上诉,你尝试逃跑”(图片来源:曹豐)

6

中国学生去国际刑事法庭实习或工作的挑战?

      中国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其他国家的学生同样需要面对。中国学生尤其感到疑惑的地方大概是语言障碍问题吧。前南刑庭的工作语言是英语和法语,到这里实习的中国学生英语水平达标是最基本要求。我前面说疑惑,而不是困难或者挑战,是因为用英语完全可以完成法庭实习生日常工作,不需要用到法语。但是如果同时精通英法两门语言,可以接触的工作以及学习的东西會多很多。我开始实习的时候卡拉季奇辩护团队中还有四位实习生,分别来自英国、澳大利亚、法国和挪威,大家都会说四五门语言。因为打算以后从事国际法相关工作,所以在海牙上课学习了三个月的法语,三个月下来只会用法语说“我不会说法语”,其他同学因为母语和法语属同一个语系,学几节课就就可以去酒吧认识法国朋友了……

7

对清华学弟学妹的支持和建议?

      多出去走走看看,多认识朋友,开始工作之后就很少这种机会了。这几年来经常会有法学院的学弟学妹拿着国内顶级律所和国际组织的实习录取通知问我该如何选择,我的建议一直是可以出去就出去。律所offer以后还有,但是国际组织的实习机会难得,而且通常只有还是学生的时候会去;毕业之后到政府、企业、律所等正式工作,就不太可能再拿几个月到一年的时间出来到国际组织晃悠了。

      希望以后在国际组织工作的同学,实习的时候是一个好好思考自己将来打算的机会。我本来希望研究生毕业后加入国际司法机构工作,但是前南刑庭的刘大群法官建议我先在律所工作一段时间积累经验建立人脉,比起刚毕业什么都不懂就到法院工作更有意义。我觉得很有道理,所以毕业之后就加入了美国普衡律师事务所上海代表处,打算先在律所工作十年左右再做打算。

      有兴趣在国际司法机构实习的同学可以自行网申。很多法庭都有实习项目(ICJ、PCA、ICC、MICT、STL、ITLOS等),法庭网页有职位信息和申请渠道。如果对国际刑法辩护工作感兴趣,可以在国际刑事法庭辩护律师协会网站(https://www./internship-programme)找到实习信息。此外,直接联系团队负责人或者刚刚实习结束的同学帮忙介绍很多时候会是更有效的方法。

      申请实习过程中记得与导师和所在学院保持沟通,听取老师的意见。收到实习录取通知之后,可以尝试和学校争取补助或其他形式的支持。当时法学院十分支持我去实习,从清华教育基金会为我提供了赞助支付北京海牙的来回机票款。虽然学校没有要求,但是实习结束回国之后我写了一篇实习报告交给法学院,以感谢学校支持同时总结三个月的工作内容。

8

这段实习经历最大的收获?

      除了收获宝贵的工作经验、看到国际法庭运作的实际情况、在神圣的和平宫图书馆写论文以外,最难得的是认识了一帮志同道合的中国人。他们都在海牙不同的国际司法机构实习或工作,闲时聚在一起吃火锅打保龄球,想家的时候互相支持。

      回国之后,当时认识的朋友找到我和几个人一起创立了国际法促进中心CIIL,旨在向中国人推广国际法。组织一开始只有几个刚开始工作的律师,到现在已经有数百位成员,当中包括学生、老师、律师、法官、记者等;活动也从一开始简单的每个月写一份国际刑法案件概要报告,发展到现在有关于难民危机、模拟法庭、南海争议等多个项目。因为CIIL,我在律所工作后没有忘记初心,持续关注国际法的动向;律所也十分支持我对国际法的热情,还为CIIL提供无偿服务,动员其他律师协助CIIL项目的开展。组织一路走来不易,作为创始成员看着它成长我感受非常深。如果当初没有去前南刑庭实习,我可能和CIIL就没有任何关系,在律所工作后也就忘记当初的梦想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