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折叠》:“人生而平等”不过是穷人最后的遮羞布

 未来电影局 2020-09-25

《北京折叠》虽然也获得了雨果奖,但是备受国人质疑,它何德何能担任雨果奖这个头衔。同样笔者认为它是一本失败的科幻小说,可以说达不到科幻世界的平均水准,无论布局与逻辑性都不堪一击,但是书中讽刺了资本主义阶级矛盾

小说的成功在于作者借等级划分的城市结构,去传达贫富分化不可调和的矛盾,而这锐利的思想正是雨果奖所器重的人文关怀。解读本书之前,笔者很想将它与刘慈欣的《赡养人类》做一些比较,因为他们都是对资本主义的控诉。

01

人生而平等这句话只不过是统治者的谎言。事实上人从出生后,就已经被划分成了三六九等,《人权宣言》所提出的人人平等,不过是他们与生俱来拥有的时间和健康是公平的,他们所享受法律一致化的待遇,拥有自由的权利。

当世界的资本已形成中心化格局时,哪里有平等而言,就像森林中的树木有高有底一样,新生的树木在这种密集的夹缝中是没有成长空间的,小树出生的土壤已经决定了他们未来的发展,生而平等不过是穷人最后的遮羞布,迟早有朝一日穷人会连最后的遮羞布失去。

《北京折叠》是一本什么样的小说?本书提出了贫穷是一种原罪的思想,如今穷人还有剩余价值可以榨取,当科技发展到生命可以永续的地步,那时穷人会连被利用的价值都没有,富人所有的产业会无人化那时穷人只有坐等饿死的份。小说的设定很有趣,将北京划分为三个可以折叠的空间,第一空间是资本阶级的乐园,第二空间是中产精英的家园,第三空间是穷人的生存空间。

我们故事的主角老刀为了让女儿上第三空间较好的幼儿园,偷渡到其他两个空间送信的悲剧旅程,书中讲到一个核心矛盾,也是一个让人心寒的段落,第三空间的人依靠处理垃圾为生,这份工作或许是第一空间对他们的施舍,当老刀看到第一空间的奢侈生活时,他作为人最后的尊严被撕毁了,别人一周的薪水,或许是他一生也望尘莫及的。 

02

那些面值一万的纸币,摆在他面前,他的心情是焦灼不安的,他的内心有一个强烈的声音在呐喊,自己是一个有原则的人,不应该被资本收买违背承诺,而现实的窘境让他不得不收下那些钱,当你连生存问题都无法解决时,用什么谈原则与承诺吗?

当第一空间的治安员研发了一套靠机器去处理垃圾的设备时,他的初衷是让穷人再也不用去分类垃圾,出身第三空间的他总想改变这个世界的格局,但是第一空间的首脑否决了他的提议,其实这样的技术早都有了,一直没有应用到实际的根本原因是那样会导致穷人失业,不利于社会稳定,反而害了穷人。

其实穷人的存在早已经没有了意义。安排第三空间处理垃圾不过是富人对他们的怜悯,施舍给穷人的一种谋生手段。尽管是科幻小说,但都是以实际为蓝本的推测,富人与穷人的生活有着天壤之别,

这让笔者想到一个故事,一个小女孩天真的说,长大了要发明一种可以让水泥直接到搅拌机的机器,这样父亲就再也不用搬水泥了。我的想法是这样父亲会和千万水泥工下岗,这就是科技与现实不可调和的矛盾,当这些矛盾极端化后,穷人是没有生路而言的。

03

《赡养人类》也是讲的同样的问题,不过将问题理想化夸张了下,以思想实验的方式推演未来人类一种可能性。书中描述资本不断集中在少数人手里,规则也是由少数人制定的,当有一天所有财富集中到了一个人手里,科技不仅可以永恒续命,并且获取知识的方式可以通过电脑传输或者人体储存芯片,而这种获取知识的方式只是富人可以享用的奢侈品,

当知识学习到一定量时,会发生质变,富人这个物种不断地向智人进化,由于教育资源的严重两极分化,穷人从此再也不是人了,富人和穷人成了两个物种,他们的智商之于富人,相当于狗的智商之于人,蒸汽时代解放了人的手,信息时代解放了脑,而人工智能时代解放了穷人,

所以穷人一点价值都没有了,并且富人再也不用担心穷人会反抗,因为法律规定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而两个物种的智力差距太大,就像人永远不用担心狗会造反一样,这是多么耸人听闻的事情,多么令人心寒的一件事。

当有一天穷人连呼吸氧气的权利也失去时,富人决定把穷人赶出地球,为他们准备好宇宙飞船。其实上帝文明创造了四个地球,一号地球科技最发达导致了资本阶级极端划分,所以那些穷人被送去了四号地球,也就是我们人类的星球。一切如天方夜谭的荒诞,但是两本书都在以一种科幻手段在控诉资本主义的恐怖。

富人永远是赢者通杀,穷人很少有翻盘的机会,因为世界的资本就像水流,而控制水流方向的渠道,一直是富人建立着,这些规则只会让财富不断聚拢,权利不断中心化。除非生态系统崩盘后,资本才会重新洗牌,

可是下一次的集中仍会发生,世界仿佛是富人建设的豪华宫殿,他们设置了秩序,有些人出生就得跪着活,而有些人是坐着活。如果一切可以有效控制,我希望的世界像一片森林,每一个物种都是平等自由的,他们都可以发挥他们存在的价值,草有草存在的价值,鹿有鹿存在的价值,而不是卑躬屈膝的生活。

04

我们继续回到《北京折叠》,本书的核心故事其实是第二空间的少年爱上了第一空间的富家女,阶级的隔阂让他们永远不能在一起,富家女和门当户对的资本家结婚了,而她的一个谎言让少年荒废了一生而等待,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我在面前你却看不到,

而是我努力了十八年仍没有和妳坐一起喝咖啡的勇气,他们之间并非是空间的隔绝,而是身份差距的无情隔阂,如同《逆世界》中穷鬼世界的少年爱上了资产阶级世界的女孩,阻碍他们的不是空间,而是内心阻塞的自尊之门。

人们总说钱财乃身外之物,笔者早年也是这样认为的,但是身外之物确实在影响着我们的精神世界,它会局限我们的视野,影响我们的认知,限制我们的自由与善良。从一开始教育资源的差距,穷人已经输在了起点,由于资源与环境的缺失,穷人的视野注定是狭窄的,他们认识世界的方式是不同的,

比如拥有一万元,多数穷人的想法是存储,这就是思维的差异化,没有身外之物何谈自由,富人可以不去干一些他们不想干的事情,这就是他们拥有的自由,而穷人为了谋生必须去干一些他们不想去干的事,富人可以肆意的做慈善,而穷人自己的生存都难以解决,何谈济天下?

如同阿瑟叔本华出生于富商的家庭,他并不需要为了生存在去忙碌,所有他可以静心花费一生著作了《作为表象和意志的世界》,他的一生是自由的,都是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才更有机会去打破德国哲学界的格局。说了这么多,貌似这两本书有些偏激了,或者笔者的观点有些偏激了,这些不过是未来世界的一种可能,不过它是映射我们当代社会的思想实验。

穷人难道真的没有翻身的机会了吗?穷人唯一能做的是不断去富裕精神世界,或者有一天连这项权利都会被富人剥夺,我们应该庆幸没有生活在那个时代,人生而平等不过是穷人自我的麻痹,至于穷人之所以穷是自身的错,还是世界的错,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入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