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资兴樊氏郡望实为南阳

 蓝天白云faj 2018-02-16
        资兴樊氏郡望实为南阳    南 轩

资兴樊氏一族,自始祖思斋公游学兴宁,卜居梵石垇,宗远祖承嗣移居管塘,繁衍了五世以降资兴“六村”和外迁所有资兴籍樊姓支系。数百年来,赖祖宗庇佑,生齿日繁,人文日蔚,殷阜日瑧,事业日炽,堪称德泽流芳,贻福绵远。

我族来自江西泰和峨岭,族人皆知。然而刨根究底,资兴樊氏到底源头何处?知之者却甚少,究其主因是弃置了“堂号”,混淆了郡望。往轻处说就是丢了家族历史,往重里说就是丢了祖宗。然则资兴樊氏“堂号”何在?翻开管塘七修《樊氏族谱》第一卷便见分晓。

姓氏“堂号”是宗法社会产物,是家族门户代称,是家族文化之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寻根觅祖之重要依据。其产生宗旨主要有三:一是彰扬祖先功业道德,二是显示家族宗亲特点,三是训诫子弟继承发扬先祖之余烈。祖村管塘《族谱》载:资兴樊氏“世第南阳”;“湖阳远祖樊儵(樊重孙封燕侯),世称樊学”。谱页中缝还印有“南阳堂”号,管塘宗祠匾额也是“南阳祠宇”,可长期来族人却只知有“上党堂”而不知有它。除管塘外,族人行文多称上党,潜意识中就认上党为发脉地。下廊樊氏至今还存有“上党思斋公”夫妇牌位,也不知始于何时,我族始祖思斋公入了上党樊姓族籍。只要粗粗研究一下樊姓历史,就知道这是误会,这个误会使得子孙一代代蒙在鼓里。

周朝有樊国在今河南济源(或唐河湖阳一带),姬姓樊氏即源于此,管塘《樊氏族谱》序云:“樊侯仲山甫以国为姓,后世因之,樊氏皆其苗裔也。”山西古有“上党郡”,即今之长治,为樊氏郡望之一。以望立堂,称“上党堂”,又号长子堂、忠烈堂、听命堂。樊氏之南阳郡,即河南南阳(古称宛属荆州)。西汉末年,南阳唐河湖阳大庄园主樊重之女娴都嫁与汉室宗亲刘钦,生子刘秀(即汉光武帝),扫平群雄,建立东汉皇朝,全面封赏母亲娘家人。樊重一门,荣封五侯,显贵无匹,成为东汉豪族。皇恩浩荡,荫及子孙,越五百年而不衰。南阳郡由此形成樊氏第二大郡望,以望立堂,称为“南阳堂”。

五代末期,樊重后人樊镇赴鄱阳(今江西南昌)为官,于是留居于彼。子怀韬937 ~ 1018,入赘豫章钟陵(进贤),繁衍了江西樊氏巨族,成为江西樊姓始祖。南宋建炎三年1129 ,进贤“三十六昌”举义师浴血抗金,得到朝廷封赏。尔后,“三十六昌”中之昌朝、昌盛和昌谔后人分居南昌、进贤,昌庆后人居分宁(今江西修水)。明洪武年间,朝廷追合南阳堂江西樊氏抗金、讨红巾、贡铁案赴鞠争死“三义举”,勒赐图书“三义世家”。南昌和进贤樊氏由此形成“三义堂”,继而进贤樊氏取先祖“肇于襄阳、盛于南阳、宦于鄱阳”之说,自号“三阳堂”。唯修水樊氏仍称“南阳堂”。

全国樊姓两大郡望:上党和南阳。上党郡根本没有南阳堂,南阳樊氏最早也并非来自上党。北宋陈彭年等所编《广韵》和清代姓氏学家陈廷炜所编《姓氏考略》载:“樊氏,望地南阳,系出姬姓。虞仲支孙仲山甫封于樊,后以封地为姓。”水南樊氏宗祠祖联指对十分明确:“发脉自勾吴卜徙荆襄开大业”。资兴樊氏祖籍江西峨岭一族肇于南阳,派出钟陵,与上党毫不相干。这是客观存在,无可争辩。

康熙年间,兴宁知县颜天球撰《樊氏族谱》序云:“族谱何为而作也?纪其本源之所自出,详其支派之所由分也。人而不知祖之所自出,派之所由分,是犹水之忘其源,木之忘其本也。”修谱之宗旨乃是:追溯本源、伦序昭穆、慎终追远、敦宗睦族,连本源皆不知所自出,其他何从谈起。祠堂乃敬祖圣地,南阳堂奉上党堂神主牌位,恰管塘谱序之所鄙“郭汾阳之荒墟崇韬妄拜”,等同于资兴樊氏自觉做上党樊氏之继子继孙。当然,不知不罪,也无须再咎已往。但既已知之,还要坚持,那就是数典而忘其祖了,岂不冤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