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哲学是西方的玩意儿,既然谈到哲学,那就先看看西方人认为的哲学是什么。事实上,西方哲学家就是脱不开自我膨胀这个人性的陷阱,他们认为人的思想分成三块: (1)科学:任何人都可以自行重复证明的因果推理叫做科学。 (2)神学:其中一部分归诸于神则无法证伪的因果推理叫做神学。 (3)哲学:除此之外,所有无法证伪的正面思考皆可称之为哲学。 不过也有些特例,好比物理学家喜欢把检验仪器不够精密目前无法验证的推理称之为“假说”,仍然视为科学,这就见仁见智,因为从王学的高度来看,推理不从源头开始,自然生出很多不严密的逻辑,不严密所以难以证伪,根本就是找自己麻烦。 2. 如果就这样定义,我看是一头雾水的人居多,还是简单列出一些基本提纲,供大家参考,哲学包括些什么题目,至于西方的答案,上网查就很多,不可胜数: (1)物质宇宙哪里来? (2)生命哪里来?人从哪里来? (3)人性哪里来? (4)什么是思想? (5)我的思想从哪里来? (6)思想如何传递给别人?沟通的工具是什么? (7)一群人就会生出群性,群性如何形成?如何运作? (8)我要如何参与群众思想? (9)什么是道德? 3. 一个人,已经认真思考过上述这些题目的来龙去脉,从而组成自己的思考逻辑,这个人讲的话、做的事,必然是中规中矩,随时随地可以切中人心。老子将这样、经过自我修炼的的思考逻辑称之为“身(理念)”,道德经内随处可见,只是某些学派,因为修炼没方法(不懂得思考之前要先静心。第10章),理念不够细密(不懂得推理要回溯到源头,要从源头推起才会正确,偷懒直接就从问题开始推理,自然漏洞百出。第14章,第06章,第01章),不知道高处不胜寒、一个人的时候要怎样思考?怎样做学问?老是在人群当中,想从请教、讨论、发表的过程当中,寻找自己的理念,寻找别人会受到的影响。所以人性不从呱呱落地、爱与被爱开始,反而要从亲亲为仁、人与人的互动当中寻找。谈互动,很自然就落到性善、性恶的逻辑陷阱当中。反之,无论中外,从来没听说爱分善恶,所以性善性恶,谈的根本不是人性,而是群性,张冠李戴罢了。 4. 然而我们怎样也看不到哪位西方哲学家做过完整的论述,每个都是源头还没搞清楚,就开始形而上、形而下,再又因为唯心论、唯物论吵翻天,好不容易整理出对立,却又讲不清楚形上形下、唯心唯物要怎样统一?相对论、量子论也是一样,一个玩极大、一个玩极小,对立早就形成,一样没人知道要怎样统一?原因在看不到、看不懂道德经。 5. 对立论点已经出现这么久了,为何找不到统一的论点?这就是老子说的“一生二”,西方的哲学家们不知不觉就先把自己放在“读过书的上等人”这个中间偏低的高度,这不就跟我们的官学一样吗?先把自己放在“二”这一头,只晓得在人群中寻找答案,这样看到的永远是对立。人,必须要站到“一”这一头,折扇的支点这边,才看得清对立的全部状况,才知道怎样收起折扇,合二为一,完成哲学的统一大业。以此观之,想要靠西方世界来导出真正的哲学必定是无望的。真正的哲学,早就出现在东方,老子告诉你:每个人要的都不一样,所以在二这一头,你只能找到对立(不一样的地方)。必须将折扇立高起来,站在支点之上,要站在王者的高度,才能找出统一的答案。 6. 道德经,是西周圣人明君,站在读书人无法攀爬的天子高度上,俯视、整合、调度当世最大、最极端、最复杂(游牧、农耕各自成群而杂处)的一群人,再将其心得交由帝王师家族归纳、整理、记忆、背诵,全盘克服掉没有文字文法的障碍而做到完美传承。300年的辛苦累积,然后在文字文法终于成熟的当儿,由出生于帝王师世家、一生与帝王为伍、最熟悉帝王术、长期带领王师、精通带兵管兵练兵、尔后转入皇室图书机构、成为最了解文字功能、最擅长文字运用的老子精心写成。那么,道德经记载了哪些哲学元素? (1)物质宇宙哪里来? 第25章:有状混成先天地生。 (热的升降造出圆周运动,圆周运动造出各种运动中的能量,运动中的能量造出各种运动中的质量,运动中的质量进化出永不静止的生命) (3)人性哪里来? 第06章:欲神不死。 (想要更多是最基本的人性,也是思想的来源) (4)什么是思想? 第36章:鱼不可脱于渊。 (人必定活在自己的思想当中,思想必定活在它的生命载体当中) (6)传递思想三大工具是? 第01章文字,第02章语言,第03章模仿。 (注意老子是依序将之排在前三章,可见老子已经有沟通三大工具的概念了!沟通是为了寻求共识,终极沟通必定像水一样,既柔和又无可阻挡) (7)群性的形成与运作? 第40章:一生二,二生三。 (每个人要的都不一样,所以再好的政策,也是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要准确汇整群众意见,才能找出大家都能接受的政策)。 第57章:以正治邦。 (所有人都能接受的论点称做“正”。政策就必须是、不论大小强弱、每一个邦君都能接受,这样才能有效治理整个京畿的所有城邦)。 (8)我要如何参与群众思想? 01~81章:每一章都是例子。 (老子的王学实际上就是在指导天子该如何走入群众,运作群性,建立正确的群众思想,同时继续完善自己的理念思想) (9)什么是道德? 第38章:上德不得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得是以无德。 (天子行“大道、上德、爱、信、忠”。诸侯行“下德、仁、义、礼”,注意诸侯已被设定成追求绩效,故无道可行,下德“不失得”就是追求绩效的代名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