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幸福美文4篇

 江山携手 2018-02-16

幸福在平淡中活出精彩  人不忘感恩,会时时得到滋润  该忘记的和不该忘记的  暗示能把人带进“天堂”或“地狱”

 

幸福在平淡中活出精彩

  

    很喜欢一句话:“上帝给了每一个人一杯水,于是,你从里面饮入了生活。”

    人可以追求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却无法拚弃生活的本质。生活原本是一杯水,贫乏与富足、权贵与卑微等等,都不过是人根据自己的心态和能力为生活添加的调味。有人喜欢丰富刺激的生活,把它拌成多味酱。有人喜欢苦中作乐的生活,把它搅成咖啡。有人喜欢在生活中多加点蜜,把它和成糖水。有人喜欢把生活泡成茶,细品其中的甘香。还有人什么也不加,只喜欢原汁原味的白开水。更有人不知不觉地把生活熬成苦药,甚至是毒药,亲手把自己的生活埋葬。

    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幸福的生活呢?其实,幸福只是一种心态。你感到幸福,生活便是幸福无比,你感到痛苦,生活便痛苦不堪。同是一片天,有人抬头看见的是阴翳层层,有人却可以透过云层感受那无际的蔚蓝。

    一次回老家探亲,偶遇多年未见的儿时的伙伴。彼此都感到惊喜,于是便相约彻夜长谈。与朋友交谈中,我才知道,她经受过许多苦难,但是,我却未能从她那开朗的笑容中发现丝毫的痕迹。她早年丧母,全靠她帮助父亲把三个弟妹供上大学。后来嫁人了,又遭遇家婆病重,病愈后却瘫痪了。她丈夫是个乡村小学教师,收入也不多,而她本人开始时只是一名代课的老师,工资就更低了。为了支撑这个家,她向村里人要了人家不愿耕种的田地,下课以后就去侍弄,自己吃不完的还可以拿到市场上去卖。晚上不但要备课,照顾家婆,还要安顿两个年幼的孩子。我还听说,虽然她总是那么忙,但是她从来没有因为家而拖累自己的工作学习。在学校,她的教学水平不比那些从正规学校出来的老师差,她教的学生评比出来还是年年第一。有空的时候,她还会带着孩子去远足,去郊游。今年她还参加了民办教师转正考试,结果考了全县第一。

    我问她,会觉得辛苦吗?她爽朗的笑了。她说,生活虽然清苦些,但很踏实,很满足。常常,看着一家人和和美美地坐在一起吃饭,上课时看到孩子们充满渴望的眼睛,劳作时看到那一片绿得流油的庄稼,心里就感到一种难言的幸福。她说,人不是有钱就幸福,但是钱少些,同样可以过得很幸福。她是一位心灵手巧的女人。丈夫的衬衫领子有点破了,她把领子拆下翻过来重新缝上,又可以穿它一年半载。孩子没有衣服穿了,她把自己穿旧的衣服裁剪下来给孩子做衣服。有邻居丢掉的窗帘,她觉得布料还好,便要来做成桌布、屏风。自己呢,则常常穿亲友穿过的旧衣裳,大的可以改小,还可以按自己喜欢的风格改成新的样式。

    望着她那黑中带红,在桔黄的灯光下闪着健康的光泽的脸,我心里不由地感到自惭。以前回家,乡里的老人总会半带开玩笑的说我,能轻松地在生活在城里,是多么幸福。想到有比自己生活得并不怎么样的熟人,偶尔还会沾沾自喜。然而,在她面前,所有的优越感都荡然无存。我也不敢跟她讨论,到底,什么是生活,什么是幸福。

    我不敢对她说,有好些城里的朋友,她们生活得怎么安闲富足。她们谈论着自己的衣饰花了几百还是几千元,款式如何如何新潮,她们指点着谁家的车子不是高档车,她们谩骂着昨晚那顿饭餐根本不值几千元,她们还没有下班,便开始相约今晚在谁家打牌搓麻将······她们每天也不住地发着牢骚,她们常常觉得很累,孩子、丈夫仿佛还不了解她们。她们走在大街上流露的是冷漠苍白的眼神,华丽的外衣裹着一颗永无餍足的心。她们幸福吗?只有她们自己内心才知道,但我明白那一定不是我们向往的幸福。生活只是一杯白开水,然而她们却给自己的那一杯调了过多贪欲的色彩,她们肆意地挥霍她们过早地透支自己的那杯水。

  有人活着,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于是盲目地羡慕,盲目地追求,往往却总是与幸福擦身而过。其实,每个人不论在任何处境下,只要端正自己的心态,学会把握、学会满足、学会感恩,生活就会幸福。同时,幸福也不是可以用你能得到多少财物拥有多少名誉来衡量,社会的和谐、家庭的和睦、身体的健康才会让人感到真正幸福。

    生活只是那一杯水,要靠自己慢慢去品味,细细去咀嚼,用心去欣赏,你才能发现,原来,最幸福的生活,就是在那如水的平淡中活出精彩。

                 

人不忘感恩,会时时得到滋润

 

   生命的整体是相互依存的,每一样东西都依赖其他每一样东西。人自从有了自己的生命起,便沉侵在恩惠的海洋里。

    传说,有个寺院的住持,给寺院里立下了一个特别的规矩:每到年底,寺里的和尚都要面对住持说两个字。第一年年底,住持问新和尚心里最想说什么,新和尚说:“床硬。”第二年年底,住持又问新和尚心里最想说什么,新和尚说:“食劣。”第三年年底,新和尚没等住持提问,就说:“告辞。”住持望着新和尚的背影自言自语地说:“心中有魔,难成正果,可惜!可惜!”
  住持说的“魔”,就是新和尚心里没完没了的抱怨。这个新和尚只考虑自己要什么,却从来没有想过别人给过他什么。像新和尚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他们这也看不惯,那也不如意,怨气冲天,牢骚满腹,总觉得别人欠他的,社会欠他的,从来感觉不到别人和社会对他的生活所做的一切一切。这种人心里只会产生抱怨,不会产生感恩。哲人说,世界上最大的悲剧和不幸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人给过我任何东西。”
    两个行走在沙漠的旅人,已行走多日,在他们口渴难忍的时候,碰见一个吆骆驼的老人,老人给了他们每人半瓷碗水,两个人面对同样的半碗水,一个抱怨水太少,不足以消解他身体的饥渴,抱怨之下竟将半碗水泼掉了:另一个也知道这半碗水不能完全解除身体的饥渴,但他却拥有一种发自心底的感恩,并且怀着这份感恩的心情,喝下了这半碗水。结果,前者因为拒绝这半碗水死在沙漠之中,后者因为喝了这半碗水,终于走出了沙漠。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对生活怀有一颗感恩之心的人,即使遇上再大的灾难,也能熬过去。感恩者遇上祸,祸也能变成福,而那些常常抱怨生活的人,即使遇上了福,福也会变成祸。
笔者从南部偏远山区听来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贫困山区的一个女孩。她有幸考上重点大学,不幸的是父亲在她进校不久,遇上了车祸身亡,家中无力供她上学,在她准备退学回家时,社会送来了关怀,老师和同学也慷慨捐款捐物。她将大家的赠物,舍不得使用,藏在箱子里。每天打开箱子看看这些赠物,就想到自己周围有那么多的关怀、爱心,心中就不由产生出一种感激之情。这种感激之情又驱使她去战胜困难,顽强拼搏。这个在物质上贫困的女孩,却变成一个精神的富有者。她心怀感恩,终于读完了大学,还以优异的成绩留学美国。她说:“大家给我的一切,是我的精神财富,永远留在我的心里。我要努力学好本领,回报祖国,回报父老乡亲。”人有了不忘感恩之情,就像这位女孩,生命会时时得到滋润,并时时闪烁纯净的光芒。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明白,生命的整体是相互依存的,每一样东西都依赖其他每一样东西。无论是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配偶的关爱,他人的服务,大自然的慷慨赐予……人自从有了自己的生命起,便沉浸在恩惠的海洋里。一个人真正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会感恩大自然的福佑,感恩父母的养育,感恩社会的安定,感恩食之香甜,感恩衣之温暖,感恩花草鱼虫,感恩苦难逆境,就连自己的敌人,也不忘感恩。因为真正促使自己成功,使自己变得机智勇敢、豁达大度的,不是优裕和顺境,而是那些常常可以置自己于死地的打击、挫折和对立面。挪威著名的剧作家享利·易卜生把自己对立面瑞典剧作家斯特林堡的画像放在桌子上,一边写作,一边看着画像,从而激励自己。易卜生说:“他是我的死对头,但我不去伤害他,把他放在桌子上,让他看着我写作。”据说,易卜生在对立面目光的关注下,完成了《培尔·金特》、《社会支持》、《玩偶之家》等世界戏剧文化中的经典之作。
    人有了不忘感恩之心情,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也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亲切。我们自身也会因为这种感恩心理的存在而变得愉快和健康起来。说它是滋润生命的营养素,一点也不过分。

 

该忘记的和不该忘记的

 

  阿拉伯著名作家阿里,有一次与吉伯·马沙两位朋友一同出外旅行。三个行经一处山舍时,马沙失足滑落,眼看就要丧命,机灵的吉伯拼上命拉住了他的衣襟,将他救起。为了永远记住这一恩德,动情的马沙在附近的大石头上用力镌刻下这样一行字:“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救了马沙一命。”
    于是三人继续前进,不几日来到一处河边。可能因为长途行的疲劳使吉伯跟马沙为了一件小事吵起来了,吉伯一气之下打了马沙一耳光,马沙被打得火星直冒。然而他没有还手,却一口气跑到了沙滩上,仍然用很大力气在沙滩上写下一行字:“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打了马沙一记耳光。”
    这以后,旅行很快结束了。回到家乡,阿里怀着好奇心问马沙:“你为什么要把吉伯救你的事刻在石头上,而把打你耳光的事写在沙滩上?”
马沙平静地回答:“我将永远感激并永远记住吉伯救过我的命,至于他打我的事,我想让它随着沙子的运动忘记得一干二净。”
    忘记是人的天性。一生中,我们要经历许多事情,要相识相交许多人。而心灵像极了一个筛子,在世事沧桑颠沛变换之中,会遗漏许多人。不过,对于智者来说,他们忘记的是别人的不足和过错,他们不会刻意去记恨一个人,而他们记住的却是别人的好和善,并时时充盈着自己的一颗感恩的心。这样,他们过的将是一种宽恕和大气的生活。

 

暗示能把人带进“天堂”或“地狱”

 

暗示存在于每个人的意识中每个人的一生都会受到暗示的巨大影响。
    一天,一位老者来到广济堂大药房要买一种需要医生处方才能出售的药,老者没有医生的处方,药房当然不能卖给他。老者赖着不走,老板无奈,只好给了老者几粒没有药性的糖衣片,并一再告诉老者这就是他要买的药,并且对这药的功效还赞不绝口。

这了几天,老者又到药房来找老板。老板吓了一跳,以为闯了大祸,战战兢兢地走出柜台。谁知老者拿出一面锦旗,感谢老板的“药”治好了他的顽症,还说了一大堆感激的话。

衣片怎么能治顽症?这是心理的因素起了作用。而这心理因素,就是“暗示”的力量。因为老者早已相信这种药能治好他的病,再加加上老板对药效的肯定,粮衣片就自然变成了灵丹妙药。

报上刊登过一个换脑的故事。故事讲的是一个休弱的富翁和一个健康的穷汉,两上相互羡慕对方。富翁为了得到健康,乐意出让他的财富;穷汉为了成为富翁,随时愿意舍弃健康。

富翁衣了一位世界著名的外科医生给他两人做了交换脑袋的手术。其结果,富翁会变穷,但能得到健康的身体;穷汉会富有,但将病魔缠身。

手术成功了,穷汉成为富翁,富翁变成了穷汉。但不久,成为穷汉的富翁由于有强健的体魄,又有着成功的意识,渐渐地又有了很多财富。可同时,他总是担忧着自己的健康,一感到有些不舒服便大惊小怪。由于他总是那样担惊受怕,久而久之,他那极好的身体又回到原来那多病的状态里;或者说,他又回到了以前那种富有而体弱的状况中。

那么,那位由穷汉变为富翁的人又怎么样呢?他有了钱,身体孱弱。虽然他不会理财,把钱浪费在无用的投资里,但他日子却过得无忧无虑。他整天能吃能喝,有说有笑,常常忘记自己孱弱的身体,钱不久便挥霍殆尽,他又变成原来的穷汉,然而,由于他于忧无虑,换脑时带来的疾病也不知不觉地消失了。他又像以前那样有了一副健康的身子骨。最后两人都回到了原来的模样。

这个故事是真是假,暂且不论。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它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富翁和穷汉为什么换了脑袋后仍回到原来的模样?这是因为穷汉无忧无虑,能吃能喝,有说有笑,常常忘记自己孱弱的身体;而富翁总是担忧着自己的健康,一感到不舒服便大惊小怪。这就是他们自己的心里暗示在起作用。同时还告诉人们,积极健康的暗示,能把人带进“天堂”,消极有害的暗示能把人引入“地狱”。
    在我们的一生中都会受到暗示的影响,其中有好的暗示也有不好的暗示接受好的暗示就会走向成功走向希望而不好的暗示就会使我们走向失败走向地狱。但大多数人却不知道这是暗示在起作用。
    当我们明白了暗示的巨大能量后,就应该有意识地抵制错误的有害的暗示,自觉地接受那些积极健康的暗示,让美丽的暗示,变成潜移默化力量,战胜自己,超越自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