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节赋

 老刘tdrhg 2018-02-16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明·叶颙《已酉新正》)村村燃爆竹,家家点烛火。亘古有旦日,从来过春节。

春节,俗称过年。传说不一,美仑美奂。

“年”乃海底怪兽,每逢除夕上岸,吞食人畜逞凶,百姓纷纷避难。桃花村外乞丐,执杖背囊飘髯,婆婆善心以饷,发誓要把兽撵。夜半“年”魔来袭,气氛不同以前,屋内烛火通明,门贴崭新对联,砰砰啪啪炸响,红红彤彤满天,妖怪失魂落魄,远遁不敢再犯。婆婆细说因果,男女老少欣然,新衣新帽道贺,欢天喜地过“年”。从此守更待岁,初一相互拜见,风俗越传越广,习惯遂成自然。

远古之时,节令混乱,青年万年,精心谋算,树影启发,灵机顿现,发明晷仪,厘定时间。山崖滴泉,触动敏感,五层漏壶,天长日短,四季轮回,来去往返。国君祖乙,大悦龙颜,晷台壶亭,历法创建。五谷丰稔,万民承欢,日月阁上,皇帝登坛。日出日落,月亏月圆,三百六十,十二轮转,新春复始,旧岁已完,赐名春节,功在万年。太阳历法,万年历焉,日月寿星,悬挂堂前。

曾有鬼域世界,桃树矗立峰巅,每当金鸡长鸣,鬼魂纷纷归山。神荼、郁垒守门,明察秋毫把关,伤天害理必惩,为非作歹务歼。百姓避邪防害,遇难笃信神仙,桃木雕刻模样,门旁仗剑执鞭。唐代又添新神,叔宝、尉迟威严。民间称作“桃符”,宋代改写对联。普天同庆佳节,人间气象万千。辞旧、布新、祈福,健康、快乐、延年。

春节习俗,代代流传。盛世喜庆,乱世惨淡。百姓不易,生活艰难。富爱奢华,穷自节俭,无论如何,都要过年!

“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尘”“陈”音相谐,除旧图新冀。房舍要干净,被褥须拆洗;庭院浚沟渠,器具厝整齐。环境讲文明,心灵更美丽。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清·孔尚任《甲午元旦》)家家新楼贴年画,户户财神掛灶前;上天只言福寿禄,下界蠲净痴愚贪。百姓心中有大秤,乾坤朗朗不容奸;政通人和风气正,不靠上帝不靠仙。历史全凭人民造,岂无领袖开纪元!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唐·范成大《卖痴呆词》)西晋周处《风土志》载: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岁即隨也,相携相隨:与时共进,机运依偎;与人和谐,亲睦陶醉。山欢水笑,葳葳蕤蕤;国泰民安,和和美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明·文征明《拜年》)天气寒,人情暧,过春节,拜大年。孩提时代,彻夜无眠,平明即起,出门结伴。左邻右舍,高低门槛,摇头晃脑,长呼短唤。参见二爷,跪倒一片,山呼高寿,九十有三。二爷大笑,声震廊轩,每人五毛,盼了一年!压“岁”之钱,压“祟”之愿,健健康康,平平安安!

腊味食品,饺子年糕,荤素搭配,瓜果栗枣。蒸煮煎炸,二奶绝招,花样翻新,馋死群小。细嚼慢咽,品尝佳肴,耳提面命,禀承教导:水往下流,人要登高;奋发有为,努力学好。见贤思齐,能辨善交;助人为乐,学富德劭……罗罗嗦嗦,絮絮叨叨,语重心长,唯恐不肖。志得意满,酒足饭饱,一哄而散,各自逍遥。

往事如烟,记忆悠长,二爷感慨,犹在耳旁:“日月穿梭催人老,不觉两鬓白如霜。一代新人换旧人,长江后浪推前浪。”呜呼哀哉,慷慨激昂!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毛泽东《卜算子·咏梅》)弹指数岁月,引吭歌既老。伏枥思昆仲,何时再共槽?耳听鞭炮响,“心潮逐浪高”(毛泽东《菩萨蛮·黄鹤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