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德·西尔斯(Richard Sears)就是所谓的【汉字叔叔】: 这张照片引自他的网站,我看到后面的书架上有《古文字诂林》《说文解字集注》这样的工具书。 这是他创办的汉字【字源】网站: 可能以学术专业水准来看,【汉字叔叔】只能算是一个非常资深的爱好者,但在西方世界,懂中国古文字的人,且有他这样的水平,我估计不会超过五十个人。同样,【古埃及文字】、【古楔形文字】在中国,恐怕不会超过五十个人能精通。这两项研究属于埃及学(Egyptology)和亚述学((Assyriology)),据我所知,好像就是吉林大学和北京大学设置有这两个专业。 因为研究古文字,不能用来谋生,也非常之枯燥,如果不是纯粹的兴趣驱动,很难坚持。如果不是家庭环境非常好,而且确实有兴趣,我相信没有人会选择这个专业? 在西方,文科是富人孩子的专业,穷逼读理工科。因为富人孩子能够承担找不到工作的风险,穷人孩子学理工科,容易找工作。 汉字叔叔原来是一个程序员,他学汉字汉语的初衷很简单,学习一门最难、最有挑战性的语言:汉语。 就是这样偶然,走进了汉字古文字的世界,而且当做了终生的目标。 当时西方世界竟然没有一本书,能给他做参考。他为学习汉字和汉语,在美国打工,刷了一年的盘子,然后去台湾学习。后来他用了20年时间整理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字形并放到网上。 据我所知,他的【字源】网站,在九十年代初就上线了,如果是这样,他是最早将汉字古文字数位化的人。在汉字古文字数位信息化这件事情上,台湾学界远远走中国学界的前面但是,第一个将汉字古文数位化的人,竟然是一个美国人。今天,程序员是非常热门的职业,恐怕未来五十年这个职业都会热门。其实,美国的信息产业比中国早,即便二三十年前,程序员在美国也是非常热门和高薪职业。 所以,才有比尔盖茨这种学霸变世界首富的传奇。汉字叔叔和比尔盖茨一样,都是五十年代出生的美国人。五十年代以后,是美国的黄金时期。 如果【汉字叔叔】走程序员这条路,说不定他能成为一个非常体面中产阶级。据我所知,【汉字叔叔】因为研究汉字,经济条件并不宽裕,身体也不怎么好。 幸好,他的事迹在网络上传开以后,很多中国网友深受感动,有的捐款,有的表示佩服和支持。 汉字叔叔的微博: 2012年,汉字叔叔成为“知识中国”年度人物。2013年7月6日,“汉字叔叔”作为特邀嘉宾出席第12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开幕式。 国内有学术机构聘请他为研究员,大概现在有了稳定的收入和来源,而且是从事他毕生喜爱的汉字研究。 至于如何评价他?看了【汉字叔叔】毕生学习汉字的一个视频,有一股暖意涌上心头,也有一种难以抑制的唏嘘: 总之,作为一个有相同爱好的人,非常感动,能够理解他为之痴迷的原因。 我跟他的看法是一样的:汉字古文字的魅力,在于汉字涵载的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几乎涉及华夏民族古往今来的方方面面:民俗、礼教、战争、农业等等,然后,才是汉字本身。 如他所说,有些书法家汉字写得非常漂亮,但并不能理解汉字所涵载的文化信息。我们中国人有十几亿人,每天都在使用汉字,真没有几个人比汉字叔叔更懂汉字。 但是,另一方面,我看到有一些网友无限拔高【汉字叔叔】,并云「要一个外国人来研究中国汉字,中国人都干嘛去了?」、「国内的砖家应该汗颜」之类的话。前面说了,【汉字叔叔】只是一个资深的爱好者,并不能算学术有成的大咖。我不知道他有没有写过学术论文,我随便看看了下他的网站,发现错误和瑕疵很多,比如:主页上的这个「车」的古文字字源,就所有几个是错的: 还有很多,不一一列举。 总之,我认为对于一个外国人来说,不算离谱,可以接受。 其实,近代以来,汉字学取得的成就非常之高,今天学术界已经全面超越了任何一个时期古人。国内那么多学者,研究成果如此丰硕,比如,清末民初的甲骨四堂,还有今天如雷贯耳的两位大咖,社会科学院的院士:裘锡圭、李学勤,前些天百岁仙逝的饶宗颐先生。这些人竟然敢说:中国学者是干嘛了?在国学领域,新学问、新成果往往是因为有了新发现、新材料。 比如:汉代发现孔壁书,使得古文经学崛起,有像孔安国、许慎这样大学者。 魏晋发现【汲冢书】,《竹书纪年》让历史学研究达到是一个小高潮,与传世文献记载不一样的地方,让最早的【古史辩】学派出现。 清末发现的甲骨文,敦煌文献,也出现一大批天才学者,这些新材料,将中国历史学、文字学、文献学的研究推上一个新高度。 新中国成立以后,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大量先秦、秦汉文献出土,这都是古人没有见到过的。这些新材料加上新方法、新科技,出现一些新学科,比如:战国文字学、简牍学,也让中国学者研究上了一个新高度。比如重构上古史方面,有:夏商周断代工程、金文历谱等。 所以,无限拔高汉字叔叔,讥讽国内研究是「砖家」,是外行和无知的人说的话。我不知道别人是怎样,我觉得【汉字叔叔】能感动我的,是那种跟随自己内心,为了理想而坚持,即便穷困潦倒。 这不是灌鸡汤,真的感动了我: 说实话,我是做不到,为了学某一种古文字,刷一年盘子,积攒学费,还奔赴万里求学。当年的美国,别说跟大陆比,跟台湾比也是天堂。 我最清楚研究这些东西劳累和艰辛,没有兴趣很难熬下去,最可怕的是,你付出这些这些,一毛钱都不值。 如果你爱好编程,说不定你有可能像马克扎克伯格一夜暴富,爱好工程技术,鼓捣除某个技术成为专利,也可能暴富。爱好这些东西,你就算有天大的发现,暴富的可能性是0. 最要命的是,买书可以买穷人,随便一本工具书都是几百块,贵的几千上万。 比如:研究古文字最基础的工具书《甲骨文合集》和《殷周金文集成》售价近两万。 我根本就买不起,都是用的网上电子版,用的时候非常麻烦,想打印出来,都要几千块。 因为文史研究,就是要尽量的搜罗文献,所谓「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但是研究古文字的书太贵理论,因为编这样的书非常吃力,销量也不高,无法摊薄成本。 所以,我这样的穷逼,根本就不敢买书,只能尽量用电子版,电子版并不好用,电脑伤眼睛,检索翻阅也麻烦,但有电子版也不错。 幸好是在中国,要是在西方国家,版权严格,那这点爱好真的要倾家荡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