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多利亚女王的动物伴侣 根据里敦'斯特莱伽(Lytton Strachey)所著的《维多利亚女王传》中记述,英国女王维多利亚(Queen Victoria)从小就很喜欢狗,当她十九岁加冕成为女王后,回到白金汉宫的第一件事,便是替爱犬洗澡。大婚后,体贴的丈夫艾伯特亲王(Prince Albert),经常网罗各地名贵的犬种,送给她当耶诞礼物。公元1861年,丈夫病逝的打击让维多利亚把生活重心全放在宠物狗身上,她退隐至怀特岛(Isle of Wight)安享天年,直到临终都与狗为伴。 维多利亚女王的喜好,不但影响了英国王室,定期举办茶会展示各地进贡的名犬,当时的英国社会还掀起一股育种风,隶属皇家的温莎堡御犬场(The Royal Kennel at Windsor)甚至把改良后的迷你犬种,当成外交礼物回赠给邻国。 查理二世为爱犬立法 除了维多利亚女王外,英皇查理二世(King Charles II)也相当迷恋他的爱犬。为能与之常伴左右,查理二世不仅将爱犬豢养在寝宫里,每天例行带到公园散步,甚至还颁布一道法令,允许牠们自由进出国会。当时的海军大臣山谬'佩皮斯(Samuel Pepys)曾因此摇头叹息说:「我所看到的是一位只知成天把玩膝上犬,不专事朝政的国王。」话语虽带责备,却道尽查理二世爱狗成痴的真性情。 希特勒与狗同眠 向来有「纳粹狂人」称号的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私底下最宝贝的密友,便是他的爱犬。根据其男管家赫因兹'林格(Heinz Linge)表示,希特勒一生并没有几个真正谈得来的朋友,过去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幸亏有福克斯欧(Fuchsl)这只狗的相伴才得以入睡,后来牠不幸走失,希特勒简直快要发疯,为了挽救自己濒临崩溃的情绪,他决定再养一只狗,而且关注程度更胜从前,不但每天一同就寝,还亲自督导健身课程与定期做健康检查等。 有一次,这只名叫布朗迪(Blondie)的德国牧羊犬生病了,希特勒还替牠精心准备一份「病号饭」,所用食材全是特选的鸡蛋和瘦肉。希特勒身边的空军元帅赫曼'戈林(Hermann W. Goring)知道他爱狗如命,便提议立法严禁狩猎及各项活体解剖动物的实验:「谁折磨动物,谁就是伤害了德意志民族的感情!」这对当时饱受歧视迫害之苦的犹太人民而言,简直无法想象。 希特勒的爱犬之癖,后来间接影响了德国牧羊犬的未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惨遭德军蹂躏的法、奥、比利时等国人,由于一提起德国牧羊犬都会联想到德国纳粹,为摆脱过去不愉快的阴霾,他们一度把这一品种改称「阿尔萨斯狼犬」(Alsatian dog),直到公元1977年,英国养犬俱乐部(The British Kennel Club)才再度恢复其原名。 肖邦谱小狗圆舞曲 除了可以用行动表达对狗的喜爱之情外,音乐又是另一种表现手法。世界名曲「小狗圆舞曲」(Minute Waltz)便是钢琴诗人肖邦(Frederick Chopin)藉由明朗轻快的旋律,生动谱出小狗追着尾巴团团转的情景,而这首曲子的诞生,也正透露出肖邦对宠物狗的无限好感。 肖邦二十岁的时候,只身离开祖国波兰,至巴黎发展,由于精湛的琴技与优雅的风度,让他成功打进法国上流社会的圈子,并先后与李斯特(Franz Liszt)、舒曼(Robert Schumann)等作曲家结为好友。透过李斯特的介绍,肖邦又与女作家乔治'桑(George Sand)认识,进而坠入情网。不过此时的肖邦已患有肺病。 为调养身体,乔治'桑决定带肖邦前往气候较暖和的马约卡岛(Mallorca)休息度假,同行的还有一只豢养多年的宠物狗;乔治'桑相信,小狗的活泼好动可为肖邦带来欢笑与活力,也可转移他对病痛的注意。一天傍晚,肖邦看见那只淘气的小狗正追咬着自己的尾巴,不停原地打转,模样十分逗趣,便要乔治'桑也一块观赏。乔治'桑灵机一动,对肖邦说:「我要是有你那样的音乐天赋,一定会为牠编支曲子。」肖邦闻言,立刻走到钢琴前,以灵巧的十指飞快地在键盘上敲打,短短一分钟的演奏,便将小狗玩耍的兴奋情绪表露无遗。 这首曲子后来成为肖邦圆舞曲中最著名的一首,由于整章乐谱讲究速度,且韵味无穷,因此又被戏称作「瞬间圆舞曲」。 摘自《环游狗世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