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锵锵匠(ID:QiangQiang_Jiang) 今年央视春晚的主持阵容发布,董卿的名字没有出现在名单上。 尽管每年总有人嚷嚷“不想看那些老面孔”,但年年陪在身边的人不在了,才觉得怅然若失。 在新闻下面的评论区,董卿的名字一直在刷屏,很多人也是这时候才知道,董卿已经主持了整整13年的春晚。 13年,她和这个舞台,已经成为了一体。 2005年,第一次站上春晚升降舞台的这个上海姑娘说出那句“中国中央电视台”时,大概自己也不会想到,她会在这个舞台上一站就是13年。 如同跑了四家店才找到这件红色旗袍的她,不会知道将来自己的春晚主持礼服可以养活一堆时尚编辑。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世间万事,皆是如此。
她的温婉知性、落落大方,笑起来月牙一样的眼睛,在那么长的时间里,给了我们除夕夜最温存的记忆。 《挑战不可能》里,有一期专门为董卿设计的挑战。 那是她主持过的13届央视春晚的照片,每一幅照片背后都有一个故事。董卿说:这一次,不是为了挑战,而是为了回忆。 去年的春节,董卿上了两次热搜: 一批人追着问她春晚的口红号,一批人爆搜她上诗词大会的视频。 美与灵魂,女人想拥有的两个关键词,她都占全了。 《中国诗词大会》上,面对一大票单词量惊人的学霸,董卿的表现堪称惊艳。她在诗词文化方面的积淀令人惊诧,对每个选手的点评居然用的都是古文诗词,很多人因此被她实力圈粉。
没有谁,比董卿更适合诠释这一点。 在40+的年龄,董卿开启了另一种工作状态,那是一个我们并不熟悉的、春晚之外的董卿。 2017年,董卿作为独立制片人的综艺节目《朗读者》在央视一套开播,成为同时段国内综艺最有话题性的霸屏者,身兼制作人和主持人的董卿,被赞誉为综艺主持的“清流女神”。 在《朗读者》那些打动人心的故事背后,藏着的是董卿的故事。 她说:“时间有限,把时间留给新鲜的东西。” 她说:“我永远都没有长大,但我永远都没有停止生长。” 那是她最喜欢的一句话,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的墓志铭。 所以,她去尝试不同的节目,做独立制片,为了做《朗读者》,她亲自选择了国内顶级的团队,从酝酿到最终上线花费了整整两年,她常常整夜都不睡,看到北京从凌晨1点到凌晨6点的太阳,机房成了她的家,她只曾经用来拔眉毛的镊子,开始去拔头上的白发。 董卿退出春晚的消息下面,很多网友留言说:董卿今年终于可以不用再吃速冻饺子了。 第一次主持完春晚的董卿,下了台就问大家去干吗。有的人爸妈在等、有的人爱人在等、有的人朋友在等,只有董卿,回到自己租的房子里,等着自己的是冰箱里的一袋速冻水饺。 很多年里,她的除夕夜都是用一盘速冻水饺度过的。 这或许就是主持人的宿命,台上越是绚烂光鲜,台下越是寂寞冷清。 作为前辈的倪萍,曾对董卿说过这样一段话:
董卿说,后来很多年,她经常会想起倪萍大姐的这句话,因为这句话,她对付出的所有,无怨。 也是在那次的节目中,董卿曾给倪萍提过一个问题: 台上万众瞩目,台下寂寞无助,曾经鼎盛一时,总有落幕的一天,怎么平衡和面对? 最终,是13年后的她自己给出了答案:
活得最漂亮的那种人,是随时都在准备重新开始的人。 不放弃探索世界的热情,能成为更好的自己,就不会惧怕被别人忘记。 春晚主持阵容发布后,董卿的官方微博发了一条消息: 里面有一句话,最触动我: 撕掉标签,也不再计数。 也许大多数人努力着拼命着的,都是为了某个可能带来掌声和名利的标签,如同13年春晚主持之于董卿,但只有那些不害怕撕掉标签、不害怕换一个路口重新出发的人,才活出了真正的漂亮。 董卿曾提到,她很喜欢女作家刘瑜写给女儿的一本书《愿你慢慢长大》,想把她喜欢的两句话送给她: 董小姐,感谢你13年的陪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