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贺大家新春快乐,祝大家新年进步!!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点经验干货~~ 1、经腹超声看卵巢时如显示不大清,可用探头从对侧打图像。 2、胆囊底裸露,与腹壁密切有接触时,肝萎缩就较严重了。 3、输尿管结石的体会 (1)问病史很重要,说明一点,结石越小症状越典型!呕吐的很厉害的基本上是下段或中下段的3~4mm的小结石。 (2)节约时间的扫查顺序为:肾积水->膀胱开口处->上段->中段->中下段。 (7)打左侧输尿管下段结石的时候,有时候在左侧不好打,可通过膀胱作为透声窗,在右侧往左侧打,能很好的显示左侧输尿管下段全程,这样往往收到很好的效果,但是要注意的是要分清是左侧的还是右侧的。
用一根圆珠笔心,垂直于探头,放在皮肤与探头之间(图面有声缺损形成的无回声区),旋转滚动,达肿瘤处后,交点就是定位点,这种方法还可用来观察小肿瘤的活动度,观察其周有无粘连。 5、在急诊超声检查过程中,如患者为中上腹剧烈疼痛而实质性脏器均显示正常者一定要仔细探察腹腔内的各个间隙有无积液(肝肾间隙尤为重要)。 病例:患者中上腹剧烈疼痛,临床医生要求做肝胆脾胰肾超声检查,通过扫查发现:肝胆脾肾正常。胰腺形态稍饱满,但测值在正常范围,回声尚可。仔细扫查发现肝肾间隙稍许无回声暗区,呈线条状分布。怀疑胰腺炎,建议查淀粉酶,结果反馈为急性胰腺炎。 6、在区别甲旁腺肿瘤还是甲状腺肿瘤时,给病人口含二片维生素C,让患者多作吞咽动作,观察肿瘤的细微状况,如果是甲旁腺肿瘤,肿瘤与甲状腺之间有不同步运动,也就是我们超声常常形容的"越峰运动"切面要采取纵切图面来观察,很有帮助的。 7、在检查肝胆时,首先探查肝脏左叶,在纵切面上,探头向左向上倾斜,就可以看到贲门长轴切面了,很多上腹部不适,有可能就是贲门病变所引起。 (肝左叶纵切面时,其后方可以显示胃贲门回声,若双层粘膜厚大于1cm,可要高度怀疑有胃贲门占位可能。) 8、如果肾切面相对过小应测量肾长径,慢性肾病很多患者起病隐匿,发现晚,我们体检时几乎每年都能发现肾偏小者,慢性肾病发现早晚对治疗影响很大。 9、前列腺结石或钙化,与尿道前列腺部结石往往很难鉴别,二者鉴别对于临床治疗方法的指导意义很大。可以把导尿管插入阴茎,用止血带扎牢,向里面注入生理盐水,尿道充盈后有利于观察;也可以把导尿管直接插到前列腺处,看导尿管与强回声的关系,可协助诊断,甚至帮助治疗(尿道前列腺部结石的治疗,也算是介入吧:尽量排空膀胱尿液,把导尿管插入阴茎,绑扎止血带后向尿道注入香油(石蜡油可能也很好用,但没试过),压力适当加大到尿道前列腺部充盈,拔除导尿管后再让患者排尿。成功率挺高的,可重复操作。) 10、圈定病灶的定位方法:细铜丝做成一个铜圈,把病灶圈在里边,超声下病灶就插翅难逃了。直接定位就更明显了,探头接触到金属丝,便显示一条纵行的“彗星尾”,非常清晰。这是借鉴的检测探头晶片故障的方法。
12、没有阴道探头的,诊断前置胎盘有困难时,可以在会阴部或直接把探头戴无菌塑料袋的方法,放在阴道口部观察,效果很好。必要时充盈膀胱,有利于显示及鉴别。 13、当能清晰、完整的看见卵巢,同时又在其上或其下有囊肿的话,你可以写上诊断:“卵巢囊肿-带蒂的囊肿,很准的,妇科大夫会大大的表扬你哎(请问,如何与卵巢冠囊肿区别?我在这种情况下报卵巢冠囊肿的,但一般都较小的) 卵巢冠囊肿-来源于中肾管,囊肿壁薄,囊肿的张力一般较小(通俗点讲就是囊肿有发"蔫"的感觉)囊肿形态多数不太规则,多数都"搭拉"在子宫直肠窝内,没有分格,内部的液体非常清亮,当加大增益时,内部不会出现回声。 卵巢囊肿-多来源于体腔上皮,囊肿壁相对较厚,囊肿的张力较大,给人感觉囊肿很"挺拔"有时会有分格,当加大增益时,原本无回声的区域内会出现细点状的回声。它们的特性取决于组织学特性的不同。 天津吴钟瑜老师的书里,卵巢冠囊肿--壁薄,一般较大,在子宫上方,与膀胱一薄壁相隔。 14、做腹部B超时,顺手对右半结肠,腹主动脉,左半结肠进行三纵,再对盆腔一横切,不需太仔细,以防明显结肠肿瘤,肠系膜瘤或大的淋巴结肿大,以及盆腔大的肿块漏掉,大的明显的病灶漏掉。 15、对阑尾炎的诊断: 诊断阑尾炎一定要高频探头和低频探头结合使用,才能发现“远近高低各不同”。 16、在做足趾、手指、足背或手腕部浅表包块时,由于包块不规则、太小或者接触面不光滑,超声显像往往不能全面显示包块形态、大小及内部回声情况。若将患足或患掌浸入水盆中,用水做透声窗,常常取得很好效果。 17、对于在二维超声表现为无回声的病变,如果有CDFI及频谱多谱勒功能一定要用此功能,来确定一下病变内是否有血流信号,来辨别病变的性质。 (差点误诊的病例:外伤脾挫伤保守治疗后复查发现脾内见一椭圆形囊性无回声包块,第一印象考虑为脾内血肿,后使用CDFI后发现内可见充满血流信号,原来是外伤性假性动脉瘤;另一例:肝硬化脾大患者发现脾门处管状无回声迂曲,走行杂乱,刚一看以为是脾门静脉扩张迂曲,与一般肝硬化改变无区别,当使用CDFI及PW 、CW后,血流色彩明亮,测量血流速度达3m/s以上,就得考虑是否存在动静脉瘘了。) 18、胆囊检查时,一定要转动体位,可以将一些不容易显示的小石头暴露出来。 19、怀疑肾盂Ca时,可嘱患者大量饮水,等待肾盂轻微扩张时可提高显示率。 20、肝硬化时确定肝包膜是否光滑,尽量把肝包膜放大看,这样会很清楚,同时也可在肋间斜切时看胆囊表面,如果胆囊表面也不光滑,典型者可有锯齿状,则说明肝表面也不光滑。 21、肝脏各个切面都完成后,探头沿肋缘下自左外叶矢状切向右后叶拉过来,一直到右腋中线,常常可发现外生性肝肿瘤。如图示: (病例:患者AFP一直持续性升高,做多次B超均未有所发现,最后这样一扫,果然,发现一巨大外生性肝癌。) 22、计算胎儿孕周:中晚孕的孕妇,胎儿双顶径是多少厘米,那么它大概就是多少月; 胎儿FL长度也可以用类似的方法.中晚孕的胎儿股骨长度大概和孕月减去2差不多。比如7个月胎儿,FL应该大概是7减2等于5cm左右。 股骨长4个月时2.5CM,5个月时3.5CM,6个月时4.5CM,7个月时5.5CM,8个月时6.5CM,足月时7CM左右。从4个月开始每长一个月股骨长增加1CM。
25、记胆管内径时,从叶间胆管、左右肝管、肝总管、胆总管分别是2、4、6、8 mm。 26、胡桃夹现象CDFI左肾V跨越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A之间PW测得加速血流信号。
28、多肾8:两肾纵轴呈八字形排列,两肾上端中正中线3.8cm,肾皮质0.5-0.8cm,肾长轴长度不小于8cm;肾下垂80%发生在右侧,肾肿瘤80%以上是恶性,高血压病人看病时80%临床医生要你看肾上腺。 29、脾肿大:发现脾肿大,不要轻易放过,要找原因。如果排除肝硬化,血液病等。要重点检查左侧门脉高压疾病引起的脾肿大。如:胃间质瘤、胰腺尾部肿瘤等,还要鉴别布加综合征。 30、对较少胸水定位穿刺时,可以把卫生纸拧成一股线状,与探头十字交叉垂直放直在探头的正中心,其交叉点形成的影像就是进针点。 31、查胰腺的小窍门:先在剑突下纵切,看到胰头后原位旋转探头就很容易看到胰腺了。 32、测量肾动脉频谱时,侧卧位速度低于仰卧位。个人认为是仰卧位对肾血管及腹主动脉压力大(探头造成的压力),造成血流速度加快。对于偏高的情况,一定要测量腹主动脉血流速度,看他们的比例是否大于3.0。在书写报告时,最好写侧卧位测量结果。 33、胎儿唇部检查时,因为胎儿面朝向外,始终检查的不清楚,换上高频后,结果一目了然,唇线非常清楚。 33、个人认为检查下肢静脉比动脉容易。如果一压就看不清楚,那说明是好的。(随压力改变管腔内径随之改变啊。)下肢静脉病变:主要是血栓。急性期血栓管腔扩张,容易发现,不容易压扁。慢性期管腔不易压扁。利用彩色引导很容易看到静脉血流的。下肢静脉病变除了血栓,还有就是动静脉瘘和瓣膜功能不全。利用彩色及频谱测量即可。 34、初次查出卵巢透声差的囊肿,不能确定是巧囊还是畸胎瘤者,可通过月经前和月经期两次图像的对比来鉴别,月经期囊内出现月经前没有的实性回声(血凝块),即可确诊为巧克力囊肿。 35、肝硬化的病人肝实质回声极不均匀时,用增加了敏感性的彩色多普勒“扫描”一下,有时可以发现隐藏的等回声肿瘤。
37、胆总管末段梗阻时,要是从上肝门部往下追踪时,经常遇到肠气干扰,不易向下连续追踪,在肝门部简单观察后直接横切胰腺,在胰头右侧判定为胆总管后,在此继续往下追踪,并且手持探头有一定压力,并持续扫查一段时间,待肠气受压排挤出去,胆管显示会越来越清楚。 扫查胆总管下段时,有时左侧卧位即相当右前斜位顺肝门胆总管一直向下扫很清楚。 38、下段胆总管及乳头部的显示法: C、喝水500ml后检查,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喝充盈造影剂,效果更好。 39、观察胆囊内异常回声有无移动:通常做的是左侧卧位。实践中增加(1)右侧卧位检查,(2)坐位检查,(3)在探头接近病灶时振动探头,观察病灶情况。 40、探头的非常规变换: 胆囊内微小病变:可以换一下高频,能看清病灶和胆囊壁的关系,CDFI也能更敏感地显示血流信号,但前提是,腹壁不能太厚,胖者就不一定适用了! 肝脏或脾脏外伤时,有时可以用高频探头选用浅表模式看,可以更清楚显示脏器内的损伤及脾脏下包膜血肿。 41、在判断左室舒张功能减低时,我们常规都是采用让病人左侧卧位,从心尖四腔心切面测量二尖瓣口血流,通过E及A比值来判断,但有时会出现假阳性,让病人平卧位后再测量,两者比值就可能逆转过来,从而可以判断舒张功能正常。 43、以心脏跳动对肝脏的瞬间挤压的程度,可判断肝硬化的程度。 44、肝实质与肾实质对比,可了解并判断脂肪肝的有无和程度。 45、怀疑宫外孕破裂的患者除常规进行子宫附件探察外,有时盆腔积液不明显,常常看肝肾隐窝及腹腔是否有水,若有腹腔积液又子宫附件的回声改变基本上可确定是宫外孕。 46、有些肝内的小囊肿很小,超声显示不清,但此时囊肿的后方增强很明显,建议大家在扫查时不妨注意一下那些回声增强区的上方,往往能发现一些小的囊肿。 47、记胆管内径时,从叶间胆管、左右肝管、肝总管、胆总管分别是2、4、6、8 mm。 48、胡桃夹现象CDFI左肾V跨越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A之间PW测得加速血流信号。
50、多肾8:两肾纵轴呈八字形排列,两肾上端中正中线3.8cm,肾皮质0.5-0.8cm,肾长轴长度不小于8cm;肾下垂80%发生在右侧,肾肿瘤80%以上是恶性,高血压病人看病时80%临床医生要你看肾上腺。 51、脾肿大:发现脾肿大,不要轻易放过,要找原因。如果排除肝硬化,血液病等。要重点检查左侧门脉高压疾病引起的脾肿大。如:胃间质瘤、胰腺尾部肿瘤等,还要鉴别布加综合征。 52、对较少胸水定位穿刺时,可以把卫生纸拧成一股线状,与探头十字交叉垂直放直在探头的正中心,其交叉点形成的影像就是进针点。 53、查胰腺的小窍门:先在剑突下纵切,看到胰头后原位旋转探头就很容易看到胰腺了。 54、测量肾动脉频谱时,侧卧位速度低于仰卧位。个人认为是仰卧位对肾血管及腹主动脉压力大(探头造成的压力),造成血流速度加快。对于偏高的情况,一定要测量腹主动脉血流速度,看他们的比例是否大于3.0。在书写报告时,最好写侧卧位测量结果。 55、胎儿唇部检查时,因为胎儿面朝向外,始终检查的不清楚,换上高频后,结果一目了然,唇线非常清楚。 56、个人认为检查下肢静脉比动脉容易。如果一压就看不清楚,那说明是好的。(随压力改变管腔内径随之改变啊。)下肢静脉病变:主要是血栓。急性期血栓管腔扩张,容易发现,不容易压扁。慢性期管腔不易压扁。利用彩色引导很容易看到静脉血流的。下肢静脉病变除了血栓,还有就是动静脉瘘和瓣膜功能不全。利用彩色及频谱测量即可。 57、初次查出卵巢透声差的囊肿,不能确定是巧囊还是畸胎瘤者,可通过月经前和月经期两次图像的对比来鉴别,月经期囊内出现月经前没有的实性回声(血凝块),即可确诊为巧克力囊肿。 58、肝硬化的病人肝实质回声极不均匀时,用增加了敏感性的彩色多普勒“扫描”一下,有时可以发现隐藏的等回声肿瘤。
60、胆总管末段梗阻时,要是从上肝门部往下追踪时,经常遇到肠气干扰,不易向下连续追踪,在肝门部简单观察后直接横切胰腺,在胰头右侧判定为胆总管后,在此继续往下追踪,并且手持探头有一定压力,并持续扫查一段时间,待肠气受压排挤出去,胆管显示会越来越清楚。 扫查胆总管下段时,有时左侧卧位即相当右前斜位顺肝门胆总管一直向下扫很清楚。 61、下段胆总管及乳头部的显示法: C、喝水500ml后检查,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喝充盈造影剂,效果更好。 62、观察胆囊内异常回声有无移动:通常做的是左侧卧位。实践中增加(1)右侧卧位检查,(2)坐位检查,(3)在探头接近病灶时振动探头,观察病灶情况。 63、探头的非常规变换: 胆囊内微小病变:可以换一下高频,能看清病灶和胆囊壁的关系,CDFI也能更敏感地显示血流信号,但前提是,腹壁不能太厚,胖者就不一定适用了! 肝脏或脾脏外伤时,有时可以用高频探头选用浅表模式看,可以更清楚显示脏器内的损伤及脾脏下包膜血肿。 64、在判断左室舒张功能减低时,我们常规都是采用让病人左侧卧位,从心尖四腔心切面测量二尖瓣口血流,通过E及A比值来判断,但有时会出现假阳性,让病人平卧位后再测量,两者比值就可能逆转过来,从而可以判断舒张功能正常。 66、以心脏跳动对肝脏的瞬间挤压的程度,可判断肝硬化的程度。 67、肝实质与肾实质对比,可了解并判断脂肪肝的有无和程度。 68、怀疑宫外孕破裂的患者除常规进行子宫附件探察外,有时盆腔积液不明显,常常看肝肾隐窝及腹腔是否有水,若有腹腔积液又子宫附件的回声改变基本上可确定是宫外孕。 69、有些肝内的小囊肿很小,超声显示不清,但此时囊肿的后方增强很明显,建议大家在扫查时不妨注意一下那些回声增强区的上方,往往能发现一些小的囊肿。 来源:SIUI汕头超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