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海洋调查船的历史发展划分

 dongchang 2018-02-17

1872 年 12 月英国海军利用“挑战者”号开展的历时三年零五个月的大洋调查作为人类历史上首次综合性的海洋科学考察后,历经短短一个多世纪的发展,海洋调查作为一项专门的研究手段,正逐步形成自己的体系。


现在的海洋调查已成为对某一特定海区的水文、物理、化学、地质、生物、气象、声学、地球物理等进行大面积调查和断面调查,以及连续观测和辅助观测的调查研究能力 ;采用的手段有卫星和飞机的遥感遥测、船舶观测、水下观测、定置浮标自动观测、飘浮站自动观测、无人机和无人艇观测以及以上多种手段的同步综合观测等。然而,无论怎样,当前最基本且最经济有效的仍是船舶观测手段,其他观测手段则与之形成配合和辅佐。


海洋调查船是采用船舶观测手段开展海洋调查的平台载体。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海洋调查活动开始活跃,但即便如此,当初使用的海洋调查船也只是利用其他旧船改装而成。20 世纪 50 年代末期才开始出现专门设计建造的海洋调查船,距今也仅 60 多年,然而海洋调查事业却自此得到更显著的发展,海洋调查船也同时得到了快速发展。


站在大技术变革及典型船型特点的基础上,可将世界海洋调查船大致分为两个主要发展期。

第一发展期

(20世纪50年代末至80年代末)

通常认为 20 世纪 50 年代末至 80 年代末是海洋调查船发展的第一时期。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以及各种先进海洋调查设备的出现,现代化高效率海洋调查船逐渐诞生并普及。这一时期的海洋调查船在设备、性能、布置以及实验室与专用设备的匹配等方面,与旧船改装的调查船相比有“质”的提高,可以称之为“第一代海洋调查船”。1959 年苏联建成 6 000 吨级综合海洋调查船“罗门诺索夫”号, 1960 年美国建成 3 400 吨级的“测量员”号航道和海洋调查船,1962 年美国建造的“阿特兰蒂斯 II” 号(ATLANTIS II)海洋调查船,1962 年英国建成3 100 吨级的“发现”号(DISCOVERY)海洋调查船,1977 年德国改造建成的 4 700 吨级的“太阳”号(SONNE)海洋调查船等,这些船只可以认为是这一时期专门设计建造的现代化海洋调查船。


中国海洋事业虽在建国前受到严重影响,但由于世界上开展真正意义的海洋调查船专门设计本身就较晚,同时中国在建国后,在国家各项军事和民用需求的推动下,逐步加快自行设计和建造海洋调查船的步伐,中国成为第一批专门设计建造海洋调查船的国家之一。自 1957 年“金星”轮改造之后, 1959 年 7 月中国开始自主设计建造第一艘海洋调查船“气象 1”号气象调查船,先后出现了有代表性的调查船,如 1965 年建成的综合调查船“东方红”、1969 年建成的 3 000 吨级综合调查船“实践”向阳09 1980 年建成的 3300 吨级综合调查船“科学一号”和“实验 3”号都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第一时期设计建造的海洋调查船,相比现在的功能需求,减振降噪措施不完备、船舶噪声较大,无法满足声学实验研究的要求;实验室配置、测量仪器、船用设备老旧且整体配套不完善;探测手段较为落后,探测深度和覆盖范围小,难以满足多学科联合考察的需求;缺乏海上现场数据处理和资料传输能力,必须在返航到岸后在陆地实验室二次完成,缺乏对海上考察中发现的现象和过程及时处理和跟踪处理的能力,自身快速反应能力差,更缺乏在考察中与陆地实验室进行同步联合处理的能力,严重制约了现代海洋调查的精度和效率;国内第一时期建造的科考船普遍船速快,油耗大,运营管理费用昂贵。在第一时期设计建造的海洋调查船已明显不能适应现在海洋事业的发展,尤其在我国,随着各海洋科研单位及时更新仪器设备,不断提高研究精度和研究范围的前提下,这些调查船均步入了退役或改造期。发展起来的现代海洋调查船正逐步承担起海洋调查的任务。

第二发展期

(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

                    

海洋调查船发展的第二时期为 20 世纪 80 年代末至今。随着船舶电力推进系统和动力定位系统的逐步推广,以及各种专业科考设备的更新换代、科考作业和实验室专业化模块化设计、操控支撑系统自动化、计算机网络化等技术的发展,船舶设计尤其是海洋综合科考船获得了新的设计理念,加之前 英国新一代发现系列“DISCOVERY”号一批建造的船型有些已经到了更新换代的时间,国内外出现了一批新建的先进海洋调查船。这个时期有代表意义的调查船有:1984 年美国改装建成的 18 000 吨级的大洋钻探船“决心”号(JOIDES)、 1997 年美国建成的 3 600 吨级“ 阿特兰蒂斯 II”号(Atlantis III)作为阿尔文 Alvin 深潜器的母船、2005 年法国建成的 6 600 吨级综合调查船“为何不”号(POURQUOI PAS ?)、2006 年德国建成的 6 300吨级的冰区综合调查船“玛丽亚·西碧拉·梅里安”号(Maria S·Merian)、2007 年西班牙建成的3 000 吨级的综合科考船“Sarmiento de Gamboa”号、2007 年英国建成的 5 800 吨级的综合科考船“詹姆士·库克”号(JAMES COOK)、2007 年日本建成的 57 000 吨级的大洋钻探船“地球”号(CHIKYU)、2012 年俄罗斯建成的“特列什尼科夫院士”号极地科考破冰船、2013 年英国建成的 6 000 吨级新“发现”号、2014 年美国建成的 3 200 吨级综合调查船阿姆斯壮级(AGOR27、AGOR28)、2014 年澳大利亚建成的 6 000 吨级综合调查船“调查者”号(INVESTIGATOR)、2015 年德国建成的 8 000 吨级的新“太阳”号(SONNE)。


这个时期前半段即 80 年代中期至 20 世纪末,中国海洋调查船的新船建造出现了一定的迟缓,除了自主设计并建造了“东方红 2”船外,还从国外购买并改装了“大洋一号”、“雪龙”号,这些船使中国进入深远海以及极地调查时代,对中国海洋调查活动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但由于船只数量有限,还远未达到我国海洋科学发展的实际需求;进入 21 新世纪,在国家提出“经略海洋、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指引下,中国开始进入海洋调查船的发展高峰期,分别建造了“实验 1 号”、“海洋六号”、“科学”号、“向阳红 10”号、“向阳红 03”号、“向阳红 01”号、“张謇”号、“嘉庚”号等较先进的海洋调查船。目前,国家海洋局、中国科学院、教育部、地质调查局和农业部水产科学研究院等部门均在建和筹建更加先进的海洋调查船。


展 望

世界海洋综合科考船正处于更新换代的重要历史时期,我国应抓住国际海洋科考的发展前沿,在立足我国科学研究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开创新一代科考平台的设计研发和技术储备,在智能化、无人化、极地科考、海洋科考空间站等方面加强研究和探索,实现我国海洋科考装备设计建造水平在世界范围内从跟随到引领的跨越式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