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开头写的智通寺那个又聋又老的僧人是贾宝玉吗

 yanqued0q8bdz2 2018-02-17

《红楼梦》开头写的智通寺那个又聋又老的僧人是贾宝玉吗

今天是戊戌年的第一天,大年初一一大早,去寺庙里烧香祈福的人络绎不绝,令各个寺庙成了年开年第一天最热闹的地方。令我不禁想起在《红楼梦》第二回中,贾雨村也曾到了一个寺庙,而这个寺庙可没有那么热闹。

此时的贾雨村是处在第一次金榜高中如愿当官后,又被同僚参奏罢官,蛰伏在林黛玉的家里教书等待时机的时候。在盐政林如海家教书一年后,黛玉的母亲病逝,所以学生林黛玉要守孝,故不能上课。所以贾雨村便有了空闲可以在郊外走走逛逛,四处看看风景。

原文:这日,偶至郭外,意欲赏鉴那村野风光。忽信步至一山环水旋,茂林深竹之处,隐隐的有座庙宇,门巷倾颓,墙垣朽败,门前有额,题着“智通寺”三字,门旁又有一副旧破的对联,曰:身后有馀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雨村看了,因想到:“这两句话,文虽浅近,其意则深。我也曾游过些名山大刹,倒不曾见过这话头,其中想必有个翻过筋斗来的亦未可知,何不进去试试。”想着走入,只有一个龙钟老僧在那里煮粥。雨村见了,便不在意。及至问他两句话,那老僧既聋且昏,齿落舌钝,所答非所问。

《红楼梦》开头写的智通寺那个又聋又老的僧人是贾宝玉吗

看到这里的时候,忽然想起在之前所写到的那一僧一道来。记得僧道二人第一次出场的时候,是这样的光景:俄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生得骨格不凡,丰神迥异,说说笑笑来至峰下,坐于石边高谈快论。在这句话之后,脂砚斋有一句批语:“这是真像,非幻像也。” 而僧道再一次出场时,是甄士隐抱着女儿英莲在街市上碰到的:只见从那边来了一僧一道,那僧则癞头跣脚,那道则跛足蓬头,疯疯癫癫,挥霍谈笑而至。

这两处的僧道分明是同一人,而描写却完全不同,一次是骨骼不凡,风神迥异;一次则是癞头跣脚,跛足蓬头。而智通寺里出现的这个老僧只是在贾雨村的目中出现,“既聋且昏,齿落舌钝”,这又是不是他的幻像呢?如果是,那么他的真像又是怎样的呢?

在这段话的后面,也有脂砚斋的一段批语:毕竟雨村还是俗眼,只能识得阿凤、宝玉、黛玉等未觉之先,却不识得既证之后。又:未出宁、荣繁华盛处,却先写一荒凉小境;未写通部入世迷人,却先写一出世醒人

《红楼梦》开头写的智通寺那个又聋又老的僧人是贾宝玉吗

在这一回中,贾雨村遇到了京中古董商人冷子兴,演说了一段宁、荣两府的概况。主人公贾宝玉也在这演说中被冷子兴当作一件京中奇闻说出,一件衔玉而诞,一件抓周钗环粉戴,贾政和冷子兴都以为是“色鬼无疑了”,而唯独雨村听了之后,坚信宝玉是“应气而生”,相信他必是奇人。这便是脂砚斋为什么在批语中说雨村识得宝玉等人,看来雨村的眼力见识还是非常了得的。

但恰恰就在这一回中,在这个智通寺中,他也只能看到一个既聋且昏、齿落舌钝的龙钟僧人。还未进寺庙的时候,雨村看到那幅对联“身后有馀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结合他以后的结局,我们读者很清楚的知道,这幅对联正是写给他的,可惜的是,雨村毕竟凡俗之人,并没有明白这幅对子的深意。但尽管如此,他仍旧隐约感觉这里面也许有个翻过筋斗来的也说不定,可老僧站立在他面前时,他却未必识得。

《红楼梦》开头写的智通寺那个又聋又老的僧人是贾宝玉吗

在《红楼梦》这部书中,按照作者的设计,应该有两个未觉之先的人最后的结局是出家,一个是开头出现的乡绅甄士隐,一个便是本书的第一主角贾宝玉。在看到这个龙钟老僧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总有一种隐约的感觉,这个应该就是出家后觉悟了的甄士隐或者贾宝玉。

贾宝玉的出家,因为后面稿件的遗失,我们已经不得而见了。甄士隐的出家却是作者真真实实写到的,跛足道人一首“好了歌”之后:士隐听了,便迎上来道:“你满口说些什么?只听见些‘好’‘了’‘好’‘了’。”那道人笑道:“你若果听见‘好’‘了’二字,还算你明白。可知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我这歌儿,便名《好了歌》”士隐本是有宿慧的,一闻此言,心中早已彻悟

《红楼梦》开头写的智通寺那个又聋又老的僧人是贾宝玉吗

这里明确写到,“士隐本是有宿慧的,一闻此言,心中早已彻悟,” 可见甄士隐最终也是觉悟了的。至于宝玉,生性聪灵,经过了家族的繁华到落寞,开一些窍,得一点慧,想必也不会难。他们以后的生活,想来也无非就像这智通寺的老僧一样。在世人眼中,他们也许也是衣衫褴褛、齿落舌钝,但并影响他们经历繁华之后所感悟到的人生真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