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人都还在纠结要不要去创业,都还在不停地寻求别人意见的时候, 那么,他就不应当去创业。 很多人有一种误解:自己打工不行,那就去创业吧。 实际上,创业的要求可比打工要高得不知道哪里去了。 去年的时候,一个身边的朋友辞职创业去了,他以前还是某民企500强的高管。 后来他找我聊过一次,聊了创业以来的收获与感想、辛苦与辛酸。 其他很多内容我都不记得了,但是有一句我记得特别清楚,那就是:以前觉得要是自己当老板就会怎样怎样,后来才发现,自己以前的老板还是很厉害,因为等到自己创业了才发现,根本没有那么简单啊。 来我们回到这个题目中,一起分析下。 35岁,混了十年,没什么积蓄,犹豫、纠结要不要去创业。 可能有一句话不是那么中听,可实际上,如果一个人打工混了十年都没混好,那么很大概率去创业也不能成功。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一个真正有想法、有行动、有规划,踏踏实实而又持续改进的人,即便是给人打工,十年之后一般至少也能做到中层管理者的位置,不会混得很差。倘若十年下来混得很惨,那么,很大概率是这个人本身也不是很厉害。 实际上,那些创业成功的人,人家以前不创业的时候也还是蛮牛逼的。 比如小米的雷军,在武汉大学读书的时候,雷军两年就修满了所有学分,毕业后还写了一本书《深入DOS编程》,1992年的时候,雷军就加盟金山公司,六年之后(1998年)雷军就做到了金山公司总经理的职位。 即时是很多人都知道的马云,说是因为身高问题屡屡悲剧。 1998年马云毕业,就去当老师了。 马云当老师可是当了有六年多哦。 可人家混得一点也不惨,马云成为杭州市优秀青年教师,发起西湖边上第一个英语角,开始在杭州翻译界有名气。 1992年,马云还成立海博翻译社,请退休老师做翻译。1995年3月,马云从杭州电子工业学院辞职,自己拿出六、七千元,向妹妹、妹夫借了一万多,凑足了2万元准备创业。 虽然中间经历了很多次失败,可一直都是“折腾”不已啊。 再来看看恒大许家印。 许老板可真是穷人家孩子出身呀,母亲早在得了败血症撒手离去。 许老板一开始都是在老家干农活,后来去了武汉科技大学(当时的武汉钢铁学院),毕业后分配到钢铁厂,一干就是十年。 进厂两年后。许家印在工厂里表现出了非凡的领导力,他成为车间副主任,第三年成为车间主任。 创业本来就是九死一生的事情,如果之前一直混得比较差,说明能力平平,加上自己又还在犹豫、纠结,要我说还是别创业了吧。 不创业好歹能生活,创业指不定生存都是问题了。 而且,从题主的角度来看,选择创业合伙人的时候要多一些理性。 至少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这些方面,但凡有一个不满足,我是不建议考虑作为创业合伙人的。 朋友归朋友,生意归生意,伙伴归伙伴。 否则,到最后很可能,生意没了,朋友也做不成了。 以上, 希望对你有所启发和帮助。 大年初一第一个回答,给大家拜个早年。 祝大家新年身体健康、工作顺利、财源广进。 如果你觉得不错,欢迎点赞和关注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