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繆新亚
年初一,天空阴沉的,年夜饭后,想到去静安寺去兜一圈,消消食。
过年了,静安寺总该另有一番景象吧,果然,火树银花,灯火辉煌,一派流光溢彩。
然而,没有看到平日里的车水马龙,摩肩接踵的情况。马路空空荡荡,行人稀稀拉拉。
人走了,车少了,魔都空了!车不堵了,人不挤了,不知为什么心里有一种怪怪的感觉,不知是庆幸,还是落寞?
短短的几天,却有了恍若隔世的感觉:几天前,还是一派熙熙攘攘,人潮涌动的热闹景象。
而眼前俨然是一座空城,没有了人潮涌动的热闹,没有了车水马龙的喧哗。
中国式的城乡二元结构和中国式的过年,造就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每年,大约在40天的时间里,有20多亿人次的流动。 这几天人都'流动'回去了——农村。
在很短的时间里形成最大量的周期性运输高峰,钟摆式地在城乡之间摆动,摆动的结果是,摆向一头是平日里大农村空心化,摆向另一头是都市的春节空城化。
近年来,空城现象已成为春节期间许多城市的常态,这也许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特殊现象 ,但恐怕不是正常现象,长此以往,必有问题。
解决之道,要多管齐下,消弥城乡二元结构应该是首要之策,让更多的农民回归农村,回归土地。把农村的事办好,把农业搞上去,让农民富起来。
城市要有好的环境,好的政策,让更多在城里创业的人才留得住,有家的感觉,成为真正的城里人,不要再让在他们在城市有无根漂泊的感觉。
再有,城里人对职业岗位,有拈轻怕重,轻'体'重'脑'之嫌,本来那些苦、累、脏的岗位城里人再也不愿意干了,全被由外来务工者来承担,周期性的人口流动是必然的,平日城里,人满为患 ;春节时人少瘫痪,城里人的生活链条在春节期间戛然断裂。 由此来看 政策和观念都要变!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份浓郁的故乡情结,故乡是每个人生命开始的地方,故乡,生活着我们最亲密的人 保存着我们最初的记忆 。 游子在外,乡愁,油然在胸,在所难免。
千百年来,中国长期的农耕社会,造成了中国人特别重亲情,特别重团圆。这本身没有错,问题是,为什么非要把探亲团圆放在春节前后这几天呢 ?这是几千年形成的仪式感。笔者觉得要改要变。错开高峰,避过新年回乡探亲,也许会让春运的尴尬有所改观。
以上,也许只是不合实际、不合常理的瞎扯,用北方人的话说,这叫'咸吃萝卜,淡操心'!好在本人不是决策者,也再也不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了(本人有幸当了18年政协委员),走着想着,与事无害,于世无妨,只是面对空荡荡的马路的空想、瞎想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