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药组合物pdf

 自在客 2018-02-17


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药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了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药组合物。背景技术 腰椎间盘突出是因腰部扭伤, 慢性劳损或风寒湿邪侵袭或老年腰椎退行性变所 致。属祖国医学 “腰痛” 、 “痹症” 范围。 “腰痛” 一症始见于 《丹溪心法·腰痛》 篇: “腰痛主 湿热、 肾虚、 瘀血、 挫闪、 有痰积” 。本病所在部位属奇经八脉之督脉, 为肾所司。故其根本当 责之于肾, 其病机为 : 劳损内伤, 跌外闪挫。肾气亏损等导致经脉阻滞不通, 气虚邪实之腰 痛。故病本为肾气亏损, 元气损伤, 其标为经脉瘀阻, 为本虚标实之症。临床以腰部及腿外 侧疼痛或下肢麻木, 其则间歇性跛行为主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 : 是各种急慢性损伤等因素导致腰椎间盘的纤维环断裂, 髓核突 出压迫刺激神经根, 腰椎节段性不稳等引起腰腿疼痛、 腰部活动受限或下肢麻木, 甚则间歇 性跛行等症状。发病率高, 且多为青壮年, 直接影响劳动和工作。而且单纯用西药对症支持 治疗, 易反复发作。手术属破坏性治疗, 不易首选, 但有些术后复发病例更痛苦。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 出症的中药组合物。该组合物具有补肝肾、 强筋骨、 益气活血、 通络止痛之功效。配合牵引 按抖复位法治疗, 可改善受损腰部的血液循环, 使突出物回纳或减小, 减轻损伤或受压部位 神经组织的损害, 促进腰椎间盘组织机能恢复, 疗效显著。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 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药组合物, 由下述重量份数的各原料药制成 : 狗脊 10~15 份、 鹿角 5~10 份、 土鳖虫 (土元、 蛰虫) 3~10 份、 全蝎 2~5 份、 蜈蚣 1~3 份、 杜仲炭 6~15 份、 独活 5~15 份、 制川乌 3~9 份、 延胡索 3~10 份、 川芎 3~10 份、 桑寄生 10~15 份、 乳香 3~10 份、 红花 3~9 份、 黄芪 10~60 份、 熟地 10~30 份。
     进一步地, 所述各原料药的重量份数优选为 : 狗脊 10 份、 鹿角 10 份、 土鳖虫 (土元、 蛰虫) 10 份、 全蝎 5 份、 蜈蚣 2 份、 杜仲炭 10 份、 独活 10 份、 制川乌 6 份、 延胡索 10 份、 川芎 10 份、 桑寄生 10 份、 乳香 5 份、 红花 9 份、 黄芪 30 份、 熟地 15 份。
     较好地, 土鳖虫为炒土鳖虫, 乳香为制乳香。
     按常规方法制成任何一种临床上可接受的制剂, 比如可为煎剂、 丸剂、 胶囊剂、 颗 粒剂或浓缩丸剂。可根据不同制剂的需要, 选取添加相应的常规辅料。
     制备方法及使用方法 : 疾病进展期 : ①以重量 / 体积比计, 称取狗脊 10~15g、 鹿角 5~10g、 土鳖虫 3~10g、 全蝎 2~5g、 蜈蚣 1~3g、 杜仲炭 6~15g、 独活 5~15g、 制川乌 3~9g、 延胡索 3~10g、 川芎 3~10g、 桑寄 生 10~15g、 乳香 3~10g、 红花 3~9g、 黄芪 10~60g、 熟地 10~30g, 然后将这 15 味原料药放入砂 锅内, 第一煎加水 600ml 浸泡 30 分钟, 先用武火煮沸后, 再改用文火煎 30 分钟, 取药液约350ml ; 第二煎加水 500ml, 先用武火煮沸后再改用文火煎 25 分钟, 取药液约 350ml ; 把两煎 药液混合后分两次服, 早、 晚各服一次, 温服。或, ②将本发明 15 味原料药利用现有技术制 成颗粒剂, 分装入袋, 每袋 10g, 每次服 1 袋, 每日服三次, 温开水冲服。
     疾病稳定期 : 按重量配比, 称取狗脊 10~15g、 鹿角 5~10g、 土鳖虫 3~10g、 全蝎 2~5g、 蜈 蚣 1~3g、 杜 仲 炭 6~15g、 独 活 5~15g、 制 川 乌 3~9g、 延 胡 索 3~10g、 川 芎 3~10g、 桑寄生 10~15g、 乳香 3~10g、 红花 3~9g、 黄芪 10~60g、 熟地 10~30g, 然后将这 15 味中药粉碎后过 120 目筛, 制成极细药粉后 : ①将药粉和蜜按 1 : 1.5 质量比制成蜜丸, 每丸 3g, 每次服 6g, 每日 服三次, 温开水冲服 ; 或, ②将药粉装入空心胶囊, 每粒 0.3g、 每次服 6 粒, 每日三次, 温开水 冲服 ; 或, ③将本发明 15 味原料药利用现有技术制成浓缩丸, 每次服 6g, 每日服三次, 温开 水冲服。
     本发明药理 : 狗脊, 味苦甘, 性温, 入肝、 肾经, 具有祛风湿、 补肝肾, 强腰膝等功效。用于治疗风湿痹 痛及肝肾虚损所致的腰膝酸软等症。 本品苦温, 能温散风寒湿邪 ; 甘温以补肝肾、 坚筋骨, 强 腰膝, 能行能补, 盖祛脊背之风湿而强腰膝, 对肝肾不足兼有风寒湿邪之腰痛脊强, 不能俯 仰者最为适宜。 《本草正义》 : 能温养肝肾, 通调血脉, 强腰膝, 坚脊骨, 利关节, 而驱痹者, 其 痿废……功效甚宏, 诚虚弱衰老恒用之品, 且温而不燥, 走而不泄, 尤为有利无弊, 颇有温和 中正气象” 。 鹿角 : 味咸性温, 归肝肾经, 具有补肾助阳, 活血散瘀消肿之功效, 可治疗瘀血作痛 及腰脊筋骨疼痛等症。
     土鳖虫 : 味咸、 性寒, 有小毒, 归肝经, 具有破血逐瘀, 续筋接骨之功效。 本品咸寒入 血, 主入肝经, 性善走窜, 能活血疗伤, 续筋接骨, 为伤科要药。用于跌打损伤、 筋伤骨折、 瘀 肿疼痛。 《长沙药解》 “本品善化瘀血, : 最补损药” 。
     全蝎 : 味辛, 性平, 有毒, 归肝经, 具有息风止疼、 功毒散结、 通络止痛之功。本品 有搜风通络止痛之良效, 对风寒湿痹久治不愈, 筋脉拘挛, 甚则关节变形之顽痹, 作用颇强。 《玉楸药解》 : 穿筋透骨, 逐湿除风。
     蜈蚣 : 味辛性温, 有毒, 归肝经, 具有息风止痉、 攻毒散结, 通络止痛之功。本品与 全蝎有相似的通络作用。 但本品性善走窜、 通达内外, 有比全蝎更强的息内风及搜风通络作 用, 二者常相须为用, 治疗风湿顽痹、 痛势剧烈者。
     杜仲炭 : 味甘、 性温, 归肝、 肾经, 具有补肝肾, 强筋骨等功效。本品既能补肝肾, 又 长于强筋骨, 故以治肝肾亏虚之腰膝酸痛, 下肢痿软见长。 《本草汇言》 “凡下焦之虚, : 非杜 仲不补, 下焦之湿, 非杜仲不利 ; 足胫之酸, 非杜仲不去, 腰膝之痛, 非杜仲不除。 ……补肝益 肾, 诚为要药” 。
     独活 : 味苦辛, 微温, 归肝、 膀胱经, 具有祛风湿, 止痹痛等功效。本品以其主入肝 经, 性善下行, 善治腰膝足胫病症, 故尤以风寒湿邪而致腰痛、 腿足痿痹, 难以行走者为宜。 但独活无补益作用, 且痹症又宜佐血药, 故配伍上述狗脊、 鹿角、 杜仲炭等补肝肾, 黄芪、 熟 地、 川芎、 红花等养血活血效果更佳。
     制川乌 : 味辛苦, 微温, 有大毒, 归心、 脾、 肝、 肾经, 具有祛风湿、 温经散寒止痛作 用, 为治风湿寒痹症之佳品。 与活血药乳香等配伍, 治疗寒湿瘀血留滞经络, 肢体筋脉挛痛, 关节屈伸不利, 日久不愈者。 《本草纲目》 “主大风顽痹” : 。
     桑寄生 : 味苦甘、 性平, 归肝肾经, 具有祛风湿、 补肝肾、 强筋骨等功效。本品苦能 燥, 甘能补, 祛风湿又长于养血, 补肝肾, 强筋骨。对痹症日久, 伤及肝肾, 腰膝酸软, 筋骨无 力者尤宜。 《神农本草经》 “主腰痛, : 小儿背强……” 。
     延胡索 : 味辛苦性温, 归肝、 脾、 心经, 具有活血、 行气、 止痛之功效。 本品辛散温通, “能行血中气滞, 气中血滞, 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 。尤其是气滞血瘀者更佳。 《本草纲目》 : “为止痛要药” 。无论何种痛症, 均可配伍应用, 与乳香配伍治疗跌打损伤, 瘀肿疼痛更佳。
     川芎 : 味辛性温, 归肝、 心包经, 具有活血行气, 祛风止痛之功效。 本品辛散温通, 既 能活血, 又能行气, 为 “血中气药” , 能 “旁通络脉” , 祛风通络止痛, 故治疗风湿痹症, 肢体疼 痛麻木及血瘀气滞的痛症、 跌打损伤、 瘀血肿痛等症。
     乳香 : 味辛苦, 性温, 归肝、 心、 脾经, 具有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之功效。 本品辛散 温通, 内能宣通脏腑、 外能透达经络, 既能活血行气止痛, 又能化瘀伸筋蠲痹, 其止痛之功较 著。能 “定诸经之痛” 。故治风湿痹痛及瘀血阻滞所致的肢体疼痛麻木等症。
     红花 : 味辛性温, 归心、 肝经, 具有活血通经, 祛瘀止痛之功效。 本品辛散温通, 专入 血分, 能活血化瘀, 温通气血, 可用于多种瘀血阻滞为患或血行不畅之症。
     黄芪 : 味甘, 性微温, 具有补脾肺气、 升阳举陷, 益卫固表, 利尿消肿, 托毒生肌、 补 血活血等功效。本品为补气药物之最。既能补气以生血, 又有一定的补血之功。配伍熟地 补血之功更佳。此外, 还具有补气以行血、 活血的功效。本品配伍祛风湿、 活血之品, 治风寒 湿痹之血脉瘀滞之症。与活血药物配伍, 使其补气不致滞气, 活血不损元气。
     熟地 : 味甘, 性微温, 归肝、 肾经, 具有补血、 滋阴、 益精填髓之功。本品甘而微温, 味厚柔润, 为补血要药, 滋阴主药, 善滋补肝肾之阴, 尤以滋肾见长, 用于肝肾精血亏虚的腰 膝酸软等症。 《本草纲目》 “填骨髓, : 长肌肉, 生精血, 补五脏内伤不足, 通血脉利耳目, 黑须 发” 。
     以上诸药配伍, 共奏补肝肾、 强筋骨、 祛风湿、 通经络、 补气行血、 化瘀止痛之功效。 用于治疗因各种急慢性损伤, 导致腰椎间盘的纤维环断裂, 髓核突出压迫刺激神经根等引 起腰部疼痛、 活动受限或下肢疼痛、 麻木, 甚则出现间歇性跛行等症。
     在临床采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配合牵引按抖复位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可改善 受损腰部的血液循环, 使突出物回纳或减小, 减轻损伤或受压部位神经组织的损害, 促进腰 椎间盘组织机能恢复。本发明人采用这种综合与正规的非手术治疗, 是绝大数患者有关本 病众多疗法的首选。即克服了单纯用西药易反复发作, 又避免了手术疗法对病灶部位的破 坏与损伤, 从而逐步恢复患者健全的腰椎间盘功能, 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等方面, 已取得了 良好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地详细介绍, 但本发明的保护 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实施例 1 狗脊 13g、 鹿角 5g、 炒土鳖虫 7g、 全蝎 2g、 蜈蚣 3g、 杜仲炭 6g、 独活 15g、 制川乌 3g、 延胡 索 7g、 川芎 3g、 桑寄生 15g、 制乳香 3g、 红花 6g、 黄芪 60g、 熟地 10g。
     制备方法及使用方法 :疾病进展期 : ①将上述 15 味原料药放入砂锅内, 第一煎加水 600ml 浸泡 30 分钟, 先用 武火煮沸后, 再改用文火煎 30 分钟, 取药液约 350ml ; 第二煎加水 500ml, 先用武火煮沸后再 改用文火煎 25 分钟, 取药液约 350ml ; 把两煎药液混合后分两次服, 早、 晚各服一次, 温服。 或, ②将上述 15 味原料药利用现有技术制成颗粒剂, 分装入袋, 每袋 10g, 每次服 1 袋, 每日 服三次, 温开水冲服。
     疾病稳定期 : 将上述 15 味中药粉碎后过 120 目筛, 制成极细药粉后 : ①将药粉和 蜜按 1 : 1.5 质量比制成蜜丸, 每丸 3g, 每次服 6g、 每日服三次, 温开水冲服 ; 或, ②将药粉装 入空心胶囊, 每粒 0.3g、 每次服 6 粒, 每日三次, 温开水冲服 ; 或, ③将本发明 15 味原料药利 用现有技术制成浓缩丸, 每次服 6g, 每日服三次, 温开水冲服。
     实施例 2 狗脊 10g、 鹿角 10g、 炒土鳖虫 10g、 全蝎 5g、 蜈蚣 2g、 杜仲炭 10g、 独活 10g、 制川乌 6g、 延胡索 10g、 川芎 10g、 桑寄生 10g、 制乳香 5g、 红花 9g、 黄芪 30g、 熟地 15g。
     制备方法及使用方法同实施例 1。
     实施例 3 狗脊 15g、 鹿角 7g、 炒土鳖虫 3g、 全蝎 3g、 蜈蚣 1g、 杜仲炭 15g、 独活 5g、 制川乌 9g、 延胡 索 3g、 川芎 7g、 桑寄生 12g、 制乳香 10g、 红花 3g、 黄芪 10g、 熟地 30g。 制备方法及使用方法同实施例 1。
     临床试验 1.1 一般资料 自 2006 年 9 月至 2011 年 8 月, 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116 例, 全部病例均经体格检 查及腰椎间盘 CT 或 MRI 等多项检查确诊, 且无心、 肝、 肾功能不良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58 例, 其中男 39 例, 女 19 例, 年龄 22~60 岁, 平均年龄 38 岁。对照组 58 例, 其中男 40 例, 女 18 例, 年龄 20~60 岁, 平均年龄 36 岁。两组在性别、 年龄、 病情及腰椎间盘 CT 或 MRI 结果等 方面均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详见表 1。
     1.2 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 《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制定 : ①有腰部扭伤或慢性劳 损或感受风寒、 湿邪病史 ; ②多发于青壮年 ; ③腰痛、 活动受限、 大腿外侧痛、 下肢麻木, 甚 则间歇性跛行 ; ④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 ; ⑤腰椎间盘 CT 或 MRI 提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 部位及程度。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 : 采用西药氯唑沙宗、 布洛芬缓释片等对症治疗。
     治疗组 : 在对照组用西药对症治疗基础上加服本发明实施例 2 药方及其制备方 法、 使用方法。
     两组均配合牵引按抖复位法, 分别治疗 4 周后, 对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腰椎 间盘 CT 或 MRI 检查等改善情况进行观察对比。
     1.4 疗效评价 1.4.1 症状疗效评定 显效 : 临床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 直腿抬高在 70o 以上。
     有效 : 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减轻, 直腿抬高在 30o~70o。
     无效 : 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 直腿抬高在 30o 以下。
     1.4.2 腰椎间盘 CT 或 MRI 疗效评定 显效 : 突出的腰椎间盘回纳或减小≥ 70%。
     有效 : 突出的腰椎间盘回纳或减小在 50%~70%。
     无效 : 突出的腰椎间盘回纳或减小 <50%。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率表示, 采用 X2 检验, 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6 结果 1.6.1 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组在对照组单纯用西药对症治疗配合牵引按抖复位法基础上, 加服本发明中药组 合物后, 临床症状改善率 (93.5%) 明显优于对照组单纯用西药对症治疗配合牵引按抖复位 法综合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率 (58.2%) , 详见表 2。
     1.2.1 治疗前后两组腰椎间盘 CT 或 MRI 检查结果比较 治疗组采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等综合治疗后, 腰椎间盘 CT 或 MRI 结果示 : 突出物的回 纳或减小及其病灶的改善率 (89.6%) 明显比对照组单纯用西药对症治疗并配合牵引按抖复 位法治疗后突出物回纳或减小与病灶的改善率 (67.2%) 高, 详见表 3。
     1.6.2 不良反应 对照组有 16 例出现食欲减退、 腹痛、 恶心 ; 治疗组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
     典型病例 病例 1 张某某, 男, 22 岁, 建筑工人, 系河北省龙王庙镇人, 于 2005 年 8 月 26 日以 “腰椎间盘 突出症” 来发明人处就诊。患者自 18 岁退学后, 就在建筑队工作。曾多次将腰部扭伤, 未 及时治疗, 经休息后腰痛缓解。每因劳累或受寒后疼痛加重, 严重时影响工作, 就在当地治 疗, 效果不明显, 继而到河北省大名县人民医院治疗, 查腰椎间盘 CT 示 : L4-5 椎间盘突出, 经 用药后疼痛稍有缓解, 但停药即痛甚, 故转入发明人处。症见 : 腰痛如刺, 不能转侧, 右下肢 麻木发凉, 苔白腻, 脉沉迟。外院腰椎间盘 CT 示 : L4-5 椎间盘突出。
     辩证分析 : 因腰部闪挫、 劳损, 使经脉气血瘀滞不通, 故腰痛如刺, 不能转侧。复感 受寒湿之邪痹阻经络, 故见下肢麻木、 发凉。苔白腻, 脉沉迟为寒湿停聚之象。
     诊断 : 腰痛 (寒湿侵袭, 瘀血阻滞) 治则 : 散寒祛湿、 化瘀止痛。
     方药 : 本发明实施例 2 药方及制备方法、 使用方法。
     西药治疗 : 用复方氯唑沙宗, 每片含氯唑沙宗 125 毫克, 每次 1 片, 每日服 2 次, 其 余对症治疗, 并配合牵引按抖复位法治疗。
     经治疗 4 周后, 患者腰痛及下肢麻木均基本消失, 复查腰椎间盘 CT 示 : 腰椎间盘未 见明显异常, 嘱继续服蜜丸制剂 3 个月, 并避免过度负重。经治疗痊愈, 经多次随访无复发。
     病例 2 曹某某, 男, 46 岁, 铁匠, 系西邵乡袁东邵村人, 于 2010 年 2 月 26 日, 以 “腰椎间盘突出 症” 来发明人处就诊。患者抡大锤, 打铁具约 30 余年, 腰部经常闪挫扭伤, 腰痛剧烈, 曾在当 地及县和濮阳市人民医院诊治, 查腰椎间盘 CT 示 : L3-4、 L4-5、 L5S1 均突出。经治疗后时轻时 重, 反复发作, 故转入发明人处。症见 : 腰痛如刺, 活动受限, 右下肢疼痛, 麻木, 走路呈间歇 性跛行。每遇寒凉或劳累后加重, 不能从事正常劳动。舌质暗苔白、 脉沉紧, 外院腰椎间盘 CT 示 :L3-4、 L4-5、 L5S1 各椎间盘均突出。
     辩证分析 : 长期反复闪挫, 损伤腰部筋脉, 致气血瘀滞不通, 故腰痛如刺, 活动受 限, 复因风寒湿邪侵袭, 痹阻经络, 故见下肢疼痛、 麻木。 经脉瘀阻日久, 因瘀致虚, 故见间歇 性跛行。舌质暗苔白, 脉沉紧, 为寒邪凝滞, 经脉瘀滞所致。诊断 : 腰痛 (瘀血阻滞, 复感风寒湿邪) 治则 : 化瘀通络止痛, 祛风除湿散寒。
     方药 : 本发明实施例 3 药方及制备方法、 使用方法。
     西药治疗 : 复方氯唑沙宗, 每片含氯唑沙宗 125 毫克, 每次 1 片, 每日服 2 次, 余对 症治疗, 同时配合牵引按抖复位法治疗。
     经治疗 4 周后, 腰痛及右下肢疼痛基本消失, 下肢麻木减轻。经治疗 8 周后, 临床 症状消失, 复查腰椎间盘 CT 示 : L3-4 突出物已回纳, L4-5、 L5S1 突出物明显减小, 嘱继续服蜜丸 制剂 6 个月后, 临床症状消失, 复查腰椎间盘 CT 示 : L4-5、 L5S1 椎间盘回纳在 70% 以上。停药 3 月后回访, 至今未出现腰部疼痛、 病情稳定。
     病例 3 代某某, 男, 38 岁, 农民工, 系福堪乡蔡家村人, 于 2009 年 8 月 27 日, 以 “腰椎间盘突出 症” 来发明人处就诊。在 10 年前因劳累过度引起腰痛, 曾在当地及县人民医院治疗, 查腰椎 间盘 CT 示 : L4-5 椎间盘均突出。经治后效果欠佳, 继而经多处用药治疗, 时轻时重, 故转入 发明人处。症见 : 腰痛, 痛处固定不移, 不能转侧, 舌质紫暗, 脉涩。外院腰椎间盘 CT 示 : L4-5 椎间盘均突出。
     辩证分析 : 劳累过度, 损伤经脉气血, 导致经络气血阻滞不通, 使瘀血留滞腰部, 故 腰痛、 痛处固定不移, 不能转侧, 舌质紫暗, 脉涩均为瘀血内停之症。
     诊断 : 腰痛 (劳损日久, 瘀血阻滞) 治则 : 补肝肾, 强筋骨, 化瘀通络止痛。
     方药 : 本发明实施例 1 药方及制备方法、 使用方法。
     西药治疗 : 采用复方氯唑沙宗, 每片含氯唑沙宗 125 毫克, 每次 1 片, 每日服 2 次, 其他对症治疗, 并配合牵引按抖复位法治疗。
     经治疗 4 周后, 腰痛消失, 活动灵活, 能从事一般劳动。查腰椎间盘 CT 示 :L4-5 椎 间盘未见明显异常, 嘱其注意休息, 避免过度劳累, 并继续服蜜丸制剂 6 个月, 停药多次随 访无复发。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