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除夕

 老鄧子 2018-02-17

来源/民俗学论坛



中国传统习俗里,除夕是腊月的最后一天,这一天也就是过年。马上已经是腊月二十九了,你知道腊月二十九是什么日子吗,都有哪些习俗呢?下面就随民俗君一起在大年的前夜了解小除夕,感受节日的序曲吧!




何为除夕、小除夕?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 ( 正月初一 ) 首尾相连。' 除夕 ' 中的 ' 除 ' 字是 ' 去;易;交替 ' 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 ' 月穷岁尽 ',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周、秦时期每年将尽的时候,要举行 ' 大傩 ' 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称为 ' 逐除 ', 除夕即为大除,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除夕 。

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


中国农历有大小月之分,所谓大月是三十日,小月只有二十九日。所以遇到腊月为小月,二十九这一天就是这一年最后一天。那么腊月二十九就是除夕了,即使不是小月,次日就是除夕,所以过年的各种准备活动都要在这天进行完。在整个年节中,二十九这天可以说是最忙碌的一天,除了筹备年节中的各种衣食祭品,还有一项极其重要的活动“上坟请祖”。所以年谣称“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


对于祖先的崇拜,在中国由来已久。事死如生不仅是孝道的重要标志,也是尊老敬老的美德。因此每逢节庆,都要对祖先告祭一番,这不仅仅是一种向祖先的告慰,也寄托了后人对祖先的感恩与思念。春节是大节,上坟请祖仪式也就格外庄重和重要。上坟请祖的时间,大多数地区在二十九日清晨请祖,少数地区在除夕日下午到黄昏时请祖。


“二十九 ,蒸馒头”


二十八做好了发面,二十九就要开始蒸馒头了,人们尽情发挥想象,把馒头做成寿桃、小动物等各种造型。在天津大家还会在这一天到乔香阁请中国结,取“乔香纳福”之意。


土家族腊月二十九“过赶年”

“调年会”是土家族的春节,又称“过赶年”,它要先汉族的除夕一天,一般是在腊月二十九 。土家族的调年是一年中最为隆重的节日,他们要在调年期间举行丰富的喜庆活动。


过年是土家族的一个重要而古老的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而独特的风俗习惯代代相袭。虽然,这种过年被提前了一天而被称为过赶年,但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风俗,流传至今而被保留了下来,其内容的丰富多彩,持续时间之长,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也是少见的。土家族人的过年习俗主要有:


做煻糁




腊月里,做煻糁也是土家族人的一个重要的生活习俗。土家族煻糁是用糯米加工制成的。有的煻糁特别是用作礼品的煻糁,土家人还会用染成红、蓝等色的饭粒,精心摆设成各种字样,如红双喜、福、寿等字。有的一个煻糁堆一个字,连起来就是“五谷丰登”、“丰衣足食”、“春色满园”等;也有的绘上山水、花鸟或花边图案。一切摆绘完毕后,取出篾圈,放在太阳光下曝晒数日,待饭硬结干透,即成为生煻糁。


吃团年饭



土家族人过年,讲的是合家团圆的欢乐,过年之前,远离千里之外的亲人也要赶回家来,全家老少团聚同桌吃饭,这叫吃团年饭。团年饭是土家族人过年中最为重要的一项仪程。为了在过年这天抢年,办好团年饭,土家人往往会提前一至二天来精心准备团年饭。土家族人有过小年和过大年之分,过小年比过大年提前一天,过小年时所办的年饭简单,要求也没有过大年高。过小年一般从中午开始陆续进行,过大年时,则因姓氏的不同而出现差别,有的是早上,有的是中午,不管是早上还是中午,都会为抢年而将年饭弄得早早的,据称,谁家在过年时吃年饭越早,越能够在来年里吉祥如意。


插柏梅贴钱纸


过年这天,土家族的家家户户都会将弄来的柏树枝和梅花枝插在神龛上、堂屋中柱上、大门上。土家族人在腊月二十九过赶年这天,还在门窗、猪圈、牛栏、鸡笼、石磨等地方及犁、耙、锄、打谷桶等生产工具上,家中的大型家俱上,附近的果树上这些地方都要贴上压岁钱(祭菩萨时的纸钱),以此预兆来年财源兴旺,这些钱纸,直到正月十五才能扯掉烧毁。


送亮


即送灯。团年饭吃好后,还得去给已逝的祖辈一一上坟,土家人谓之“送亮”。土家族地区老人亡故后,孝子须带上粑粑、煻糁等祭品与香纸蜡烛前往祖辈坟前祭祀,到了坟前时,将祭品摆在坟前,跪着点燃香纸蜡烛,随后放上一挂准备的鞭炮。回家时,还要呼唤亡者与自己一同回家,以让亡者也能回家过年。

四海同期待,天涯共此时,现在,还有什么动听的话语比得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