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济学通识365 】 第六十三讲:明天会更好

 昵称33542116 2018-02-17



如果相信明天还可以看到太阳升起,我对生活的期待就不会只局限在今日。今天的愉快,也期待能延续到明天;今天的满足,也希望能在明天实现。明天和今日一样都是真实的生活,也是今天的延续。明天的行动,不能只剩下呆坐在柳树下的回忆。


今天捕捉的大鱼,只要不会过夜就腐败,我会想留一点到明天享用。边际效用是会递减的,今天费劲地吃光整条鱼的效用,并不如将大鱼切成两块,分两天好好来享用。经济学称此行动为“资源的跨时配置”。“跨时”就是同时顾及今天和明天。个人能同时顾及今天和明天的偏好称为“跨时偏好”,而跨时配置就是将资源依照个人的跨时偏好配置到今天和明天。


由于还有明天,个人会期待“明天依然美丽”,盼望“明天会更好”。于是,我就不会在今天过度消费资源,愿意保留一些资源明天享用。跨时配置可以提升个人的跨时效用,实现更高的跨时偏好。不在今天过度消费资源的行动称之“节俭”;若想加点告诫意义的话,就可称作“节制”。在资源固定的经济社会里,节俭因能够提升跨时效用,因而被视为一种美德。


我们不必太计较《说文解字》是怎么定义美德的,如果一种行动不能提高个人的效用,又如何能说服他会毫无抱怨地遵循该“美德”?经济学能真实地反映个人内心的期待,而不是太过于功利。


资源固定是指个人可支配的资源总量是固定的。于是,今天多用了,明天能用的就少了。最好的例子就是靠储蓄度晚年的退休老人。在利率接近于零的年代,今天多用了,明天能用的就少了。如果他明确地知道自己还能活几年,就会详细地把储蓄配置到未来各期。如果他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多久,唯一的作法就是遵循另一种美德:能省则省。


个人只要还拥有部分的生产能力,就不会想“退休”。毕竟生命长短无法预知,没有人愿意变成只能在冬天受冻的蚱蜢。种大米的老农依然会早起去巡视水田,看看稻禾是否缺水;打竹笋的老农也依然早起去循视竹林,寻找挣土的初笋。当然,个人能够参与生产的世界,已经是生生不息的世界,而不是资源固定的社会。这时,个人有机会摆脱资源固定下的生活限制。如果他不愿意继续过着“能省则省”的生活,就必须接受新的美德:勤劳。勤劳是生生不息之世界的美德,要求我们要以确实的行动去配合大自然的繁衍能力。若无法及时配合大自然的繁衍能力,就是辜负大自然给我们更好生活的恩赐。


勤劳累积出丰富的工作经验,有些人能从经验中发现更为聪慧精巧的生产程序。换言之,个人让明天更加美好的行动是逐渐地从节俭,到勤劳,再到新的美德:发现。在节俭中,个人将今日的消费资源保留到明天;在勤劳中,个人将今日利用时间所生产的产出保留到明天。在发现中,个人将他在消费与生产的所累积的经验转换成知识与技术,然后将知识与技术保留到明天去生产。


为了更美好的明天,我们深入丛林、登上高山、潜入深海,去寻找还未发现的矿产和物种。这种美德称之为“冒险”。还有另外一种冒险,并不是在发现人类未知的事物,而是在市场中推出人类未曾有的商品。这种美德称之为“创新”。冒险、发现、创新的新美德,把今天的发现与创新传递到明天,让明天的生活更加地丰富。


当我们发现明天后,便想把今天的种种都转移过去。于是,消费资源与产出被保留到明天。这些被保留到明天的资源与财货,如果不被直接消费,就等于是货币。货币用于满足对明天消费的需要。如果货币已经出现,也会被保留,用来满足明天的需要。这些货币是明天生活的资本,可直接称作“资本”或“流动资本”。


另外,生产技术与知识也被转移到明天。这使得明天的劳动力有更高效能的产出。这些产出构成明天的供给面。由于生产技术和知识提升劳动力的生产效能,承载它们的东西就被视为另一种被称为“资本财”的生产要素。


简单地说,我们靠着资本和资本财的生产与保留,让明天更加美好。


请思考以下问题:

1

资本和资本财有何不同?

2

请你简述一下:个人和人类社会是如何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参考资料:

1

米塞斯,路德维希·冯:《人的行为》,夏道平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5年。

2

罗斯巴德,穆雷:《人、经济与国家》,董子云、李松、杨震。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年。


编 写丨黄春兴  台湾清华大学经济系教授 

编 辑丨翠玉、青云

插 画丨山谷

朗 读丨邓嘟儿

出 品丨正一君书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