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墓最多的陕西众仅3座未被盗,唐太宗墓遭殃其老爸的墓却没事

 timtxu 2018-02-17

中国墓葬历史悠久,盗墓史同样悠久,所谓“自古及今,未有不死之人,又无不发之墓也”。受灾最严重的省份,陕西第一,恐怕别的省都没意见。据调查,陕西省所有已知古墓,除三座外,其余全部被盗过,而这三座幸运的古墓分别是秦始皇的秦陵,唐高祖李渊的献陵,唐高宗李治和皇后武则天的乾陵。

今天,来说说李渊墓为什么历经千年而没有被盗。

献陵

李渊是唐朝的开国皇帝,公元635年病故于长安宫中,葬献陵。献陵是唐朝开国第一陵,位于陕西省三原县东北的徐木原上。既继承了汉魏旧制,又具有典型的唐代帝陵风格,其规制对后代帝陵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2016年1月,笔者曾亲自考察过献陵。献陵分为内外二城,规模宏大壮观。内城四门各有石虎一对,南门外矗立着高大的华表和石虎,献陵封土坐北朝南,呈覆斗形,高21米,底径东西150米,南北120米,陵园四神门外各有石虎一对,身躯高大,姿态凝重,大小形制略同。南门外的石虎长2.75米,通高1.8米,虎足与石座连为一体,用一块整石透雕而成。

但还有的东西现在看不到了,只能从书中看到文字记载。根据资料显示,南门外神道两侧的石刻列置,从南向北原有华表一对、犀牛一对。犀牛产于我国西南地区,作为域外贡品进献朝廷,用犀牛作神道石刻形象,在历代皇陵中十分罕见。历史上还排列有石人3尊,均属东列,皆面西,高2米多,身着长袍,双手持笏,文官模样,惜今已不存。按石刻分析,西侧当初也应有石人3尊。

献陵石犀

献陵地宫之所以千年未被盗,主要是因为采用了流沙墓的构筑形式。

流沙墓是让盗墓者最为头疼的一类陵墓,也是中国古人防盗墓技术的最高峰。献陵作为大唐开国第一陵,不遗余力把这种技术发展到极致。流沙墓在建造时非常有难度,但是防盗效果那真叫一级棒!流沙墓的营建性价比超高,好在是组织出钱。墓穴的封土会填满炒干的细沙,这些细沙少则几吨,多则上百吨。盗墓者每挖一个洞就会迅速被沙子填满,运气不好,整个人被活埋都有可能。献陵如此宏伟的封土,填有上百顿的沙土,一点也不夸张。

盗墓者想要成功盗墓,只有把所有的沙子全部掏出才行,这个工程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完成的,往往容易暴露目标。盗掘帝陵不论放在中国的哪个朝代,都是掉脑袋的罪过,偷不着东西事小,搞出太大动静被人发现抓住,可就玩完了。流沙墓在与盗墓者的博弈中完成了防盗和震慑心理的双杀,凝聚了中国几千年来陵墓防盗工程的精华。

流沙墓示意图

献陵地宫究竟怎样?

打开之前,我们不得而知,但考古发现的其他流沙墓,可以让我们一睹流沙墓防盗的威力。2005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南上蔡县发掘过一座战国流沙墓。这座墓在封土上发现了17个盗洞,但墓内还是出土了大量随葬品。17米深的墓穴,上面回填了11米深的细沙,表层再填土封盖,细沙里还放置了1000多块形状各异、大小不同的尖利石块。

盗墓者挖洞时,旁边的细沙会向洞里流动,掩埋刚挖好的洞。挖的洞很深时,极易造成塌方,轻则把挖开的洞掩埋,重则把洞里的人埋掉,更可怕的是藏在细沙里的石头,随着垮塌的沙子坠落,成了打击盗墓者的武器。

既然李渊墓采取流沙墓的构筑形式成功防盗,为什么他儿子李世民没有继续采取这种技术结果被盗墓?

李渊

原来,唐太宗追求宏达,所以他的昭陵是依山为陵,还以为这样更能防盗,故未采用流沙墓技术。不过,武则天的乾陵也是依山为陵,却成功防盗,她是怎么做到的?明天且听下回书说。

参考资料:

1.王双怀:《荒冢残阳:唐代帝陵研究》,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

2.刘向阳等:《丝绸之路鼎盛时期的唐代帝陵》,三秦出版社,2015年

3.王子今:《中国盗墓史》,九州出版社,2007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