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还记得多少老同学

 阿福根 2018-02-18


有思想 有价值 有情趣

你到底还记得多少老同学?这恐怕是当今许多人很少认真自问过、很少当真盘点过的事情。如今,社会交往越来越现代,联系渠道越来越畅通,同学会也越来越多样,记不记得老同学?记得多少老同学?记得的记不得的老同学能不能相会相见?如果能,又会以什么样的方式相会相见?同学相会相见的情状如何?说起来肯定很有趣,也很有味道。


隔了10年20年甚至三四十年,再次面对曾经朝夕相处的同窗,要想一下子辨认清楚谁是谁,还要准确地叫出名字来,对很多人来说的确是个难度很高的事。

尤其是对高中、初中、小学同学来说更是这样。要是同学聚会,要想把印象中的老同学和眼前这几十个似曾相识又似不相识的面孔一一对应起来,需要记忆力,更需要想象力。


但不管记得记不得,大家似乎都不会计较,因为——老同学永远是老同学!


猜猜“我是谁”的游戏


不要以为“猜猜我是谁”的把戏,只是骗子经常玩的骗局。其实小时候,我们恐怕都玩过“猜猜我是谁”的游戏,没想到后来被骗子借鉴、利用、“发扬光大”,把一个亲密、友爱、有趣的好游戏玩烂了。游戏是这样的:某同学闭上眼睛,其他同学轮流到他身后用双手再去蒙上他的眼睛,问他“我是谁”,要他猜出来;或者某同学被蒙上眼睛后,其他同学在其前后左右轮流说一句话,要他猜出来是谁。尽管有的同学玩点“变声”的小聪明,但大多还是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如今,同学聚会,到场的第一个考题就是“猜猜我是谁”,儿时是“蒙着眼”猜,如今是“面对面”猜,过去蒙着眼猜的时候常常猜得准确无误,现在面对面猜的时候却往往猜得啼笑皆非。有个网友给我们描述了这样一次同学聚会,其情其景,就颇似一场“猜猜我是谁”的精彩游戏——


高中同学毕业20年首次聚会,半年前,同学大江就通知我了。随后的时间里,大江利用工作之余寻访以前的同学,根据同学之间的联系网以及零散的消息,顺藤摸瓜,终于把散落全国各地的“瓜”给找全了。


聚会那天,因为我住在本地,所以到得比较早,和大江他们几个在教室迎接老同学。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我们从教室来到门外,老远见到有人过来,看架势,一定是聚会来的。那人老远就和大江打招呼,然后对着我一脸疑惑地问,这位美女是……是……了半天,遗憾啊,没认出来。大江他们憋着一肚子的坏笑,看着他渐渐发窘,怂恿他好好想想。同时,我也在努力地想,此人,Who


闹了第一个同学对面不相识的笑话后,大家决定,再来同学,首先要求他(她)说出我们的名字。


一位胖乎乎的大姐从电动自行车上下来,乍一看,眼生得很。但瞬间我的记忆闸门打开了,大叫“美珍”,她也认出了我,虽然20年没见面,但一点生疏感都没有,我们大声说着以前的趣事。正起劲呢,大江把美珍拉过去,让她辨认几位同学。美珍瞧了这个一眼,说,有点眼熟;看了那个说,嗯,是我同学……就是不说名字,笑得我们快岔了气。她自己也笑了,说,你们就这样对待大姐啊,也不自报家门一下,让大姐辛苦地猜猜猜。美珍上学时就自称是我们的大姐,会照顾人,很有大姐样。正闹呢,又来两同学,我一见,乐了,一个是我的同桌玉子,一个是我家的邻居海华。所以,这两人一下子就认出我了,随后海华又认出了两个男同学;玉子认男同学就费劲了,一个劲让我提示她。我们认来认去,没有一个能认全的。


美珍突然大叫一声,哦,我想起来了,“熊猫”,你是“熊猫”,他是“冬瓜”,对,就是“冬瓜”。“熊猫”以前又高又胖,现在更胖了;“冬瓜”原本是个矮“冬瓜”,现在却像竹竿似的细而长的,全没有当年的气势了。大家说起了外号,想起了“田螺”总迟到,被老师拖操场上罚站半天的事;小个子的“三毛”当年被男生架在门头上的空窗格上大喊“救命”的事……啊,太多了,大家记忆的长河滔滔不绝,往事像浪花一样争先恐后地往上跃,越聊越起劲。就这样,人越聚越多,来到了教室,没有一个肯坐下的,就围在一圈认来认去的,认出许多笑话来。然后你问他现在在哪,他问她做什么工作,女同学喜欢问你家几个孩子,有人答有两孩子的,立马引起周围一阵“哇”声,同时引来一片羡慕嫉妒恨……


这位网友向我们描述的这场“猜猜我是谁”的同学会,只是我们众多同学会的一个缩影。时空转换,世事变幻,人生沉浮,熟悉而陌生的老同学久别重逢,自会生出许多回忆、许多故事、许多温暖、许多感慨!


是啊,有人说岁月是把杀猪刀,把我们剁得不成样子了;我们说文雅点,岁月像个雕塑家,把原本非常熟悉的我们雕成了异样模样。以前木讷的,现在侃侃而谈;原来调皮的,突然就绅士起来;原本光洁的额头怎么就爬上了皱纹;原本清亮的眸子也不知为何就褪去了那清亮亮的光。所以,102030年来一直没有任何消息的一个老同学仿佛从天而降,站在你的眼前,对你说:猜猜我是谁?你,能猜得出来吗?


“有空,过我这边来玩玩”的邀请


比起“猜猜我是谁”的大型同学聚会游戏来,更多的老同学还是以走动、电话、短信、QQ、微信这种“点对点”的形式进行小范围的相约相聚与交流。这种相约相聚与交流,虽然更容易更持久,但处在当今这个到处充满竞争的社会中,为了生存和发展,许多人对“老同学”那点事那点情还是无奈地放到了旁边,老同学之间的相约相聚与交流,也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不那么频繁不那么亲密了,有些慢慢地就淡了疏了远了,以至于有时突然想起与老同学联系时,没想到那边的老同学突然客气了起来,不再没心没肺,不再跟你聊私密的话题,而是反复向你发出邀请:“有空,过我这边来玩玩。”这种邀请,听起来似乎有些言不由衷,不再有亲密与温暖的感觉,反倒有了些许的区隔与悲凉。


我们有个美女朋友,是个“有点钱,有点闲”的那种主儿。某一天,她“游”到了广州,于是立马联系在广州的老同学,想“一起聚聚”。虽然都联系上了,虽然都表现出惊喜热情,虽然都说想“尽尽地主之谊”,但各人又都“不好意思”地向她解释表达歉意,因为他们都是上班的上班,回家的回家,出差的出差。一句话,就是忙得抽不出时间来相聚。末了,还真诚地说:“下次有空,我过你那边去看你!”我们的这位美女朋友很有些失落,一声叹息之后,她对那些老同学又多了一份理解:毕竟,老同学大多还是平头百姓,大多还在没日没夜地为生活打拼,哪里有那么多像她这样优哉游哉的老同学呢?在这种背景和心境下,即使有老同学勉强答应相聚了,即便点了满桌的山珍海味,恐怕怎么也吃不出当年在校园旁边那家小吃店那锅麻辣烫的味道了。


我们这位“有点钱,有点闲”的美女朋友的遭遇,是现实生活的一种折射与写照,很有代表性。网上有人曾发帖,问:“原来很多人很热衷老同学聚会,现在很多人很不乐意去了,是什么原因啊?假如本周末有老同学邀你去聚会,你会去吗?”跟帖者蜂拥,有调侃,更有实情。


网友“麒麟大哥”说:对不起啊,我周末实在是没有时间,我周六上午要和父母去看望我的爷爷奶奶,老人家想我了,身为一个孝顺的子孙,我很爱我的爷爷奶奶,我不想让他们想我想得难受,下午我还要帮我爸洗车;周日上午我要帮我妈妈干家务,下午要陪我老婆孩子一起去购物。真的是没有时间,下次吧,行么?


网友“mosheh”说:同学们,对不起,我最近太忙了啊,其实一年从年头到年尾,我都忙,没有办法的事情,请老同学们原谅啊!还好,我们这个群的群主管理得还不错,我虽然没发言没点赞,但大家说的我都知道了。老同学们都过得不错,我也就放心了。呵呵,要是哪天我不忙了,只要有老同学聚会,我就会来的。我其实也很想跟老同学聚聚的。


网友“新动漫主义”说:实在对不起各位老同学,现在一天实在忙得不行,画画,组织节目,健身,创作等等,这一天天从早忙到晚的。不过,我也在想,趁着现在还年轻,把握现在的每一天,就多做点事吧,将来年纪大点的时候,我们再多聚聚吧。


网友“火红大闸蟹”说:有一个同学已经给我打电话了,圈里群里面也有说,可是我不想去了,总觉得去了有些尴尬,因为每次去都是人家买单,我又掏不起那个钱,怪不好意思的。


有了老同学相聚的机会,去,还是不去?这是个问题。但,见还是不见,聚还是不聚,其实都是有缘由的,都不必计较不必追究,因为老同学在每个人心里的那个位置永远在那,只是存放的方式不同而已。


“有空,过我这边来玩玩吧!”有了老同学的这种邀请,不见也是见了。


“好的,有空的话我,们见面再聊!”有了老同学的这种回答,没聚也是聚了。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的祝愿


世界上有多种多样的友情,“一起同过窗,一起扛过枪”的友情,人们倍感珍贵,也愿意倍加珍惜!因为对老同学而言,不只当年曾经风雨同窗,留下许多青春记忆;多年以后再相逢,哪怕只是远远听说了近况,一样可以激荡起内心的涟漪或波澜。


我们有位大学同学,对老同学的聚聚散散作了这样概括性的描述:“毕业5年,我们有的已经步入婚姻殿堂,有的还在等着那个人;毕业10年,突然觉得大家都有了大人的样子,很多人都有了自己的宝宝;毕业15年,大家都经历了人生奋斗过程中最艰难的那段日子,脸上有了沧桑和成熟;毕业20年,大家的联系越来越少,该来的人已经凑不齐了;毕业25年,忽然发现日子过得这么快,就像是眨眼间,当年青春朝气的我们好像都老了许多;毕业30年,大家都开始注意饮食健康,不喝酒的人比喝酒的多;毕业35年,听说有同学都抱上孙子了,感叹岁月不饶人啊;毕业40年,大家真的都老了,聊天的开头都会加上‘想当年’;毕业50年,能来的坐一桌,永别的空出了一桌;毕业60年,剩下来的都是高寿,三三两两,互相搀扶着,已经凑不齐一桌了……”看到这里,我们只想说:互相陪伴着长大的老同学们,趁有空,趁还不老,咱们经常聚聚吧!


是啊,我们都是老同学,我们希望有条件的,能够经常聚聚。经常聚聚,抚今追昔,谈谈我们在最甜美的年华相遇的青春往事,感叹一下“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谈谈我们的艰辛打拼,分享一下“爱拼才会赢”的经验;谈谈我们的爱情婚姻家庭,体会一下“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样,我们就会延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光荣传统,我们的同学情谊就会更加深厚,我们的事业就会更加出彩,我们的家庭就会更加和睦,我们对人生的认识就会更加深切。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老同学都是有条件经常聚聚的。我们都是老同学,我们希望没有条件的,创造条件也要不时聚聚。没有条件没关系,粗茶淡饭,甚或一杯凉白开,见见面,坐一坐,聊一聊,不拘形式,也会别开生面。如果我们放肆一点,老同学中总会有那么几个富人或准富人,以“同学聚会”的名义,“敲敲他们的竹杠”“宰他们几刀”,也未尝不可,因为老同学是不分贫富贵贱的,同学聚会,有能力的“放点血”,天经地义。当然,这样的“创造条件”也得适可而止,如果搞得不愉快了,就没多少意思了。


诚然,我们大多数的老同学,由于各种主观的、客观的和历史的、现实的原因,还不能“经常聚聚”和“不时聚聚”,能够记得和有点交往的,屈指数来也就是同城同地的那几个。年深日久,沧海桑田,对老同学的印象,很多已经很模糊,很多已经记不起姓名记不得模样,更多的是老同学毕业后的信息很零星甚或是空白,即便某年某月某日在某处相遇,如果不是事先有意相约,恐怕就相互把对方看成路人甲路人乙了。好在今天已是现代社会,联系的渠道和方式已经多种多样、快捷方便,只要有心,我们就会把老同学从天南海北打捞出来,组成“群”织成“圈”,相互重新认识,相互重读青春,相互通报近况,相互交流思想和情感。有什么高兴事了,幸福大家分享;有什么伤心事了,痛苦大家分担。遇到合适机会了,就“面对面”聚聚;如果机遇一直不来,那就继续隔空问候,甚或只是心里想着,也算其乐融融。


总而言之,对于老同学,记得的固然是一种美好,记不得的或许是另一种美好;或许,相会相聚是临时是机缘,分开分离是长期是常态;或许,相见不如怀念,不见并不是不挂念。无论哪种情况,老同学就是老同学,那份情谊永远会说在嘴上,记在心里,压在箱底。我们都是老同学,我们不知唱了听了多少歌唱“老同学”的歌,不知写了读了多少赞美“同学情”的诗,但所有的记得和不记得,所有的相见和不相见,所有的歌唱和抒写,似乎都可以浓缩成那句最经典的祝愿: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