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就是同学,一旦同了“学”,就是永远的“同学”。在学校是情同手足的兄弟姐妹,毕业以后,便成了令人怀念的牵绊和美好的记忆。这个非常抽象的、浸入了血液的、融入了生命的名字、要比每个人的名字更重要、更温馨、更炫目! ——题记 一个周末的早上和老同学小张俩口子一起去参加一个老同学儿子的婚礼,近一年不见,我们见面自然话语很多,话题从以前学校生活说到各自的家庭孩子以及孩子的就业婚姻等等,无意间说到多年来集聚于心中的一大遗憾,我没有收到师范临毕业时全班集体合影的照片,由于当时摄影技术有限,快照技术没有推广,相片要过几天才会出来,说是出来后寄给我们每个同学,不知是什么原因,我没有有收到全班合影的毕业照,这件事变成了我心中好久的缺憾。毕业以后同学各自进入不同的工作岗位,一个县里的还好说,偶尔还能不时的见见面,唠唠家常,互通有无,远处的可以说很难相见,有张全班合影多好,同学的一个个笑脸总能不时的浮现于眼前。那天车上我那么随便一说,没想到小张说他保存了一张,说回来后拍照给我发过来! 记得那天是周末,晚上刚开完例会准备休息,临睡前习惯性的打开了手机,惊喜出现了,微信看到了小张同学发来的信息,看到这张28年前的全班四十多个同学的临别合影,心情异常的激动,我仔细端详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尽管他手机拍的很模糊,凭着印象我还是能清楚的分辨出里面的每一个人,我仔细打量着曾经一个个青涩的的容颜,在心中默念着一个个熟悉的名字,毕业时一个个都是稚气未脱的二十一二岁的孩子,一张张朴实的稚嫩的脸庞,无忧无虑,天真无邪,带着满腹抱负,带着对母校对同窗无限的留恋,带着离别的淡淡忧伤,和曾经一起生活四载的同窗舍友匆匆分别,便步入了社会走进了生活,走向了不同的工作岗位,人生弹指一挥间,这一晃28年就过去了,望着这张沉淀着岁月尘埃的照片,思绪依稀回到了从前那个求学的岁月,回到了那个曾经在那里呆过四年的闫景师范学校! 如今的母校虽然已经旧貌变新颜,变成了一座古色古香的令人神往的旅游景点,但是在那里还能找到我们当年生活的影子,那一座座四合大院是我们曾经住过的宿舍大院,那里曾经留下了我们四年的师范时光,留下了我们的欢声笑语,留下了我们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那是一段挥之不去的美好记忆,那是一段忘之不去的充满诗情画意的流金岁月! 在学校的日子,也许是年幼无知忙于学习,以前从未感觉到我们的宿舍是文物古迹,只知道这是一个有钱的姓李的人家留下的家业,对它的了解并不多。也曾细细的观察过,一座连一座的四合大院,雕花的木制门窗,镂空的砖雕图案,古色古香的旧时建筑,只是偶尔让人联想到这里曾经居住过一个有钱有势的大户人家。 夏天的宿舍大院,没有炎炎烈日的烘烤,是避暑乘凉的好去处;但是到了冬季就非同一般,一座座的宿舍大院由于排水不便简直就是一个个天然滑冰场,潮湿的大院凉洗的衣服几天才能晒干,宿舍里十几个同学睡一个通铺,睡铺是水泥做的实疙瘩炕,尽管当时条件极其简陋,但当时的我们丝毫没有感觉到生活的艰苦,倒是其乐融融,课余时晚睡时宿舍简直就是我们的乐园,说话声、欢笑声、吵闹声、唱歌声此起彼伏。 当年老师给我们上课的情景仍历历在目,代数课上贾银铃老师美丽的笑容还有她那抑扬顿挫的话语像银铃一样清脆悦耳在我们耳边荡漾;美术课上薛正春老师的滑稽幽默风趣让人难以忘怀;班主任王进生老师的的憨厚淳朴,还有他地道的荣和方言令人忍俊不禁;物理老师薛三存的幽默、代数老师杨荣杰的仁慈、书法老师那经典语言“我很黑但是我很善良”……一个个恩师的美好形象依旧在我的眼前浮现…… 学生时代,最为敏感的便是男女同学之间的那种朦胧与羞涩,记忆中十七八岁的我像个蹩脚的丑小鸭,性格内向,沉默寡言,也许是青春期来的迟,整天只知道低头看书、写字、画画,见到男同学便脸红,更没有和男生说话的勇气了。时光彷佛倒流到那个师范的校园,天边的飞鸟有着美丽的羽翼,我们无忧无虑,就连唇边的微笑都是那样纯真憨厚无暇的,那曾经宽阔的操场上单杠碰似乎还有我们同学奔跑过关的身影。在那个单纯美好比较闭塞保守的年代,男女同学之间也是那种青涩的朦胧,懵懂的好感也只会以纸条的形式或笔记本留言或暗地里去表白,那种很直接的男女表白都是凤毛麟角冒天下之大不韪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