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话名师黄玉峰:我们不能只管孩子的今天,也要顾好他们的明天!

 昵称25952539 2018-02-18



我一直说,我们的家长需要教育,老师需要教育,成年人也需要继续成长。教育是一辈子的事,修炼是一辈子的事,我们其实都在路上。这个教育,肯定不是应试教育,更不是应赛教育,而是人生教育。


孩子们有他们的时代,有他们的处境,有他们的生活,有他们的个性!家长能做的,就是帮助孩子成为一个健全的人、有趣味的人,成为一个君子,不要去刻板地按照我们的经验去规划他们的未来。
  

而成为一个健全的人、有趣味的人,一个君子,这也应该是家长给自己订立的、需要终生努力的目标,我们要避免成为一个连玩都不会玩的人。这样的人,生活质量一定不高的。


——黄玉峰



约定的采访时间是上午8点3刻。我早到了一会儿,在由上海语文特级教师黄玉峰任校长的上海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门卫处避风。得知我要采访黄校长,门卫热情地说,黄校长啊,他七点多一点就来学校了,我们看着他进校门的。

  

我说,你们学校环境真好,凭这一点就很能吸引学生了。
  

门卫立刻补充说,今年我们高中部第一批学生毕业,如果他们高考成绩好,那下届招生肯定更加爆满。


在黄玉峰的校长办公室里,我跟他说,黄老师,你们这里连门卫都很关注学校发展呢。
  

黄玉峰微笑说,是的,他们都很爱校,但是呢——话锋一转,又说,我还是要强调,我们不跟人家拼成绩。学霸或者学渣,在我看来都是学奴。我们想要培养的,是健康的、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人。




谈家长焦虑症——  

教育是一辈子的事,修炼是一辈子的事,我们都在路上


记者:从去年开始,上海各类杯赛取消的消息不绝于耳。但是,中小学生和他们的家长的焦虑并没有因此而减少,可能有的家长反而更加焦虑、更加没有方向了。您认为这种窘境的根源在于什么?如何解决?
  

黄玉峰:杯赛是当今社会的一个怪物,杯赛热的缘起就是自主招生。本来学校自主招生的名额只有5-10%,到了2010年,一下子提高到了50-60%。自主招生,没有考卷看什么?只能看杯赛成绩。所以自主招生比例一提高,杯赛起来了,辅导班也起来了。这让学生们正餐不吃,正餐不好好吃,转去辅导班那里吃零食,整个心态变掉。
  

2010年我就写过一篇文章“应赛教育比应试教育更可怕”。为什么敢这么说?应试教育有缺点,但它起码有一个严格的、正规的大纲,在大纲之内学习,相对来说比较符合孩子成长规律。应赛教育呢,你弄一个杯,我弄一个杯,乱象丛生,学生和家长都被拖着走。我不能说家长不对,进好学校是普遍诉求,不会因为杯赛取消而改变。
  

你问可不可以解决,很难!但是不是可以试一试,至少能比现在好很多。我给出的解决方案就是降低自主招生比例。5-10%的自主招生比例,是为了选拔一些特长生,属于正常范围;一旦扩大到了50-60%甚至更高,那就不是招特长生,而是把整个升学台阶人为抬高了。


记者:如果您的学生跑过来说:黄老师,我在外面上什么辅导班。您的态度是什么?
  

黄玉峰:我不会阻止,但他们都知道我是不支持的。我一再跟他们说不要跟风,要和谐地发展,要好好地把学校功课完成,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础。他们也听,也认可,但到了周末还是会出去上课。
  

有很多学生家长来问我:黄老师,人家都在搞家庭教育,我们不跟着搞,行吗?


我说:那只是上辅导班,哪里是什么家庭教育?!真正的家庭教育是家庭中有学习氛围、家人和睦、孩子有足够的安全感。


为了孩子的学习问题,夫妻两个天天吵架,这叫好的家庭教育吗?


我遇到过这样的家庭:父亲不支持孩子上辅导班,认为学校功课还没学好呢;母亲觉得人家都在上,自己的孩子不上,不是自甘落后吗?夫妻两个经常吵,这样的情况,你送孩子去辅导班,他能学进去多少?孩子的时间是有限的,何况辅导班也是良莠不齐的。





记者:您曾经提出一个非常重要、也得到广泛认可的观念,就是教育归根结底是“人”的教育。但目前的现状是,我们的家长、老师,他们本身并不是完美的、或者接近完美的“人”,他们自己身上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而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追求的一直是从上而下的教育,是教育的给予,而家长、老师的自我教育、自我实现,是不是被忽略掉了?
  

黄玉峰:这是个好问题。中国当下的教育会出现这么多情况,原因之一就是现在的父母基本上都是在应试教育环境下长大的,应试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他们于是再把这种教育传递给孩子。


他们在上学的时候,还有个明确的追求目标,分数;读完大学,到社会上找到工作,成家,有了孩子,这个时候,他们的工作目标、生活目标就不那么明确了,或者就没有强大的外力迫使他们必须目标明确了。于是很多家长,就把目标和希望放在下一代身上,自己呢,陪读,焦虑,迷茫,有点风吹草动就不知道怎么办了。
  

这是我们数十年的教育当中非常悲哀的地方。我住的小区里有位大学数学教授,比我还小几岁,我退休之后继续教课,他还劝我:你好回家休息了,到处玩玩多好!他自己就想着早点退休,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后来他退休了,我碰到他,问他过得怎么样。他说:玩了两年,没劲!好像没有什么喜欢的事情了。怎么会没劲呢?因为过去这么多年,除了工作,他也没有培养出其他的兴趣爱好,等到退休不需要工作了,他连玩都不会玩了。
  

所以我一直说,我们的家长需要教育,老师需要教育,成年人也需要继续成长。教育是一辈子的事,修炼是一辈子的事,我们其实都在路上。这个教育,肯定不是应试教育,更不是应赛教育,而是人生教育。孩子们有他们的时代,有他们的处境,有他们的生活,有他们的个性!家长能做的,就是帮助孩子成为一个健全的人、有趣味的人,成为一个君子,不要去刻板地按照我们的经验去规划他们的未来。
  

而成为一个健全的人、有趣味的人,一个君子,这也应该是家长给自己订立的、需要终生努力的目标,我们要避免成为一个连玩都不会玩的人。这样的人,生活质量一定不高的。


  

谈中小学教育——  
希望这段时间的学习生活,能正面影响他们的整个人生

  

记者:所以您到五浦汇实验学校担任校长之后,提出“人生教育”的观念。
  

黄玉峰:在此之前,我做了五十年普通语文教师,什么干部都没做过,忽然间要做校长,我觉得这就是天命。我当时脑子里冒出来的就是四个字——“奉天承运”。那么我就顺从这种天命,我马上就答应了,什么要求也没提。
  

既然做了校长,那么我就想做好。我希望我的学校能够与众不同,它不是一个为了分数跟人家拼的学校,而是将重点放在培养真正的人上面。我当时提出来“君子养成”计划,提出来“人生教育功不唐捐”
  

所谓的“人生教育”,我的理解有两个维度。一个维度是纵向的,教育不止要关注学生的前天昨天今天,还要关注他们的明天后天大后天。另一个维度是横向的,教育不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还要关注他们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同学关系、兴趣爱好、心理健康等等,不要以为在校学习就只是为了学习。光顾今天的话,那我看分数就行了,那就是应试教育。我要关注学生的健康、快乐,碰到挫折的时候能坚强面对,不要动不动走极端。要知道,如果你在乎、纠结一个东西,你就会永远放不下,你今天在乎分数,明天在乎地位、金钱,你就永远被这些羁绊着。但如果你今天学会面对分数、面对批评、面对挫折,你明天才能面对更复杂的生活。学习,归根到底是为了修炼自己,成就自己,这就是孔子所说的成己之学。
  

我希望,从学生们的现在,到他们上大学、工作、结婚,到最后生病的时候,到最终闭上眼睛,这段时间的学习生活,能正面影响他们的整个人生。也有人劝我,说现阶段当然是学习最重要,其他的培养可以后面慢慢来。但是孩子们等得及以后我们慢慢来、出现问题再查缺补漏吗?我们的学生刚入校的时候,还都是小孩子模样,一个暑假回来,一下子长高了七八公分,不只是一个孩子这样,而是一大批孩子都长高了。我看到他们,心里有强烈的责任感,我得对得起这些孩子,他们一天都耽误不起的。





记者:我相信很多学生和家长,都是冲着黄玉峰这个名字进入这所学校的。假设三五年之后,几届学生的中考成绩都不够好,您不担心会面对社会压力吗?
  

黄玉峰:老实讲,我不担心,我们的成绩不会比人差。即使我们的成绩没有比别人好,我也不担心。我在招生的时候,也没有一定要分数特别高的学生,或者说以分取人,学生本来就有差距。成绩高几分也未必是学校的功效。我不比这个,我不会因为别人说黄玉峰学校的成绩比不上某某学校而难过。如果只是为了拼分数,那已经有很多学校在拼了,为什么还要我来办一所新学校?
  

我就觉得,如果我这里出去的学生,有心理不健康的,有出现极端行为的,那才是我的罪过,我会很难过。
  

但我可以很肯定,我们学生的成绩不会比别人差,我不担心我们会成绩差。

  

记者:是因为您丰富的教学经验可以起到平衡作用吗?
  

黄玉峰:举个例子。有一次,我带学生参加区里的座谈会。在开车过去的路上,我发现这学生闷闷不乐的,就问他怎么了。他说最近压力很大,数学课太难了,占用了他很多时间。我又进一步了解到,老师确实给学生出了很多比较难的题目。老师们也有想法,说大家都超前,如果我们不超前,我们的学生拿什么跟人家竞争?
  

我理解,这是老师们努力工作的表现,他们确实是为了学校好,我不能说他们这样不对。但有一点,我说要做一个好老师,必须要大气,艺高才能人胆大。你给学生布置50道题,说你们去做吧。这样做对吗?不能算错。但如果你能更进入一步,你自己把这50道题做一遍,从中挑选出15道最有代表性的题目让学生做,为学生减负,你能不能做得到?我支持的减负,是有技巧的、经过判断的减负,这就要考验老师的功力。
  

我们高中部今年送第一届毕业生。前几天我请老师们拿来50篇高三作文,我都看过,写了很详细的评语,然后准备开针对性的讲座,在高考之前帮他们准备一下。这种示范课,我会不定时地开。就像你刚才说的,有些人是冲着我名字来的,不给他们上课,我对不起人家呀。


  

谈如何做人——  

别人怎么看我不管,我凭的是一个教师的良心

  

记者:您最希望获得别人怎样的评价?
  

黄玉峰:有一位教育界同行到我们学校来,问我的学生校园生活如何,他们回答说:我们可以天天看到校长。他们在小学的时候,经常是看不到校长的,但是我跟他们一起吃食堂,也经常到操场上跟他们跑跑跳跳。我每个月都会自己掏钱,请当月过生日的同学一起过。12月份,我们就有四十多个学生过生日,我请大家来吃蛋糕。学生们不会说“黄校长你真好”这种话,而是说每天可以看到校长,校长是跟他们在一起的。这是我很愿意听到的评价。

  

记者:在您这个年纪,又经历了很多的坎坷痛苦,您怎样看待外界的非议或者压力?
  

黄玉峰:我的经历是比较坎坷的,经过风也经过雨。我一辈子热爱教育,做了五十多年的教师,从未离开过教育。我提倡多读书,坚持文化行路走,提出少分析,少做习题,曾经被人说成是语文教育的“叛徒”;我青年时代、中年时代没有得过任何奖状,没有做过任何干部,想不到到了70岁,竟然有人要我做校长,这是天命!家里人都为我高兴。妻儿都用各种方式支持我,可悲的是做校长不到一年,我的儿子去世了,这也是天命!
  

孔子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我的网名是“不知不愠”。我为自己活,又不是活给别人看。别人怎么看我,我管不着,我凭的是一个教师的良心。我做什么,是因为我自己想做,我认为这样做是对的,我不是为了别人说我好才这样。


记者:在您遇到巨大的痛苦、挫折时,您怎样对待它?
  

黄玉峰:我特别敬佩苏东坡,他曾因直言坐过牢,一生三贬,但始终坚守自己的初衷,即使到了荒蛮之地,仍自觉地办教育,传播文化,保持开朗乐观。当我把有限的精力放到工作上面,很多个人的甘苦也就淡化了。不高兴的时候,我还可以写写字,或者写几句诗。有的人流泪痛哭倾诉是一种发泄,我把看书、写诗、写字,当做排解的方式。
  


谈个人生活——  

我希望到了八十岁,也依然保持少年之气


记者:我觉得您也一直在自己身上实践着“人生教育”的理念,也让我们看到学识素养、兴趣爱好对一个人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
  

黄玉峰:我说的家庭教育,人生教育,都不是只拿来教育人家的,我自己,我们家也一直这样做。比如我的儿子,我们基本上就是让他自由发展,他成绩一般,心地很好,愿意吃亏,有很多很多喜欢他的朋友。
  

我跟学生说要多读书,读经典,因为我自己确实从中受益良多。我以前教过的班级里,所有学生都到我家里吃过饭。我家种了一棵橘子树,他们一边摘橘子,一边背诵屈原的《橘颂》。我觉得《橘颂》是屈原最好的作品,他的其他作品都牢骚太多了,我说孔子肯定不会喜欢屈原,但《诗经》就不一样,平和得多。我还喜欢向学生介绍苏轼、王阳明、胡适,介绍他们的作品,苏轼是有现代精神的。我说不要小看古人,他们是有现代精神的,相反倒是很多现代人都没有自由、平等、博爱的现代精神。
  

我自己,如果说有什么成长经验,那就是坚持读书学习,内心向往成为一个君子,在成为君子的路上不断地修炼自己,不断地往上走。儒学,说到底就是“成己之学”。


记者:现在对您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
  

黄玉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最重要。我现在不用“幸福”这两个字,我用“快乐”这两个字。去年年底,我照例写了很多“福”字,大多数送人,想留一张贴在家里。但我的妻子说:我们自己家,还贴这个干什么呢?我们已经没有“福”了。我说:我们没有福,但可以给别人送福,那样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快乐,我们没有“福”,不代表就没有“乐”了;于是我在自家的门上写了一个“乐”字。
  

人生本来就是苦的,必须学会自得其乐。我也经常给朋友送“乐”字,下面还配上几行小字:读书最乐,为善最乐,知足常乐,自得其乐,乐在其中。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喜欢做的事情,感到自己的人生有点价值,这就是快乐。



记者:我记得几年前王尚文先生为您写过一首诗,第一句就是“书生意气薄云天,鬓白依然一少年”。现在“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的说法特别流行,但人们都知道那是非常非常难以做到的。您从教已经超过半个世纪,也经历过很多痛苦波折,请问您是如何保持这种少年之气的呢?
  

黄玉峰:王尚文老师是我尊敬的前辈,他在2013年“黄玉峰语文教育研讨会”上写了这首诗。这是对我的褒奖,我听了很开心,觉得有人能理解我。人家不了解我,误解我,我不会不高兴;但是有人称赞我,肯定我,总是值得高兴的事,当然我知道自己离他称赞的还很远。
  

2015年,我到五浦汇实验学校做校长的时候,提出8个字的校训:独立,善良,智慧,美丽。最后一项“美丽”非常重要,它应该是由内而外的,包括身体的健康,精神的抖擞,心态的平和,等等。这是我最最坚持的。我希望自己到了八十岁的时候,还能保持王老师所说的少年之气。

记者手记

成己,为人
孙立梅


  在寒假开始之前,周围的中小学生家长们已经开始了新一轮的焦虑:寒假怎么过?报不报辅导班?报什么班?不同的班之间如何衔接……


  这是我选择采访黄玉峰老师的原因。早在2010年,他就旗帜鲜明地提出“应赛教育比应试教育更可怕”的观点;2015年,他提出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之外还应该有第三条道路,而且是必行的道路:人生教育。


  最初的采访目的,是想替家长们问一问:到底怎样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怎样在课业和成长之间取得一点平衡。作为一位在教学岗位上坚守了半个多世纪、经历过多轮教改、广受学生信任爱戴的老教师,黄玉峰当然是有发言权的。


  但是,随着采访的深入,我发现,黄玉峰显然并不愿意把话题只停留在自己已经驾轻就熟了的中小学生教育问题上。他提到不止一对夫妻为了孩子的教育问题争到他这里来,“请黄老师给个说法,黄老师您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做”;他提到自己不太愿意加入那些中老年微信群,即使加入了也不太愿意发言,“因为他们说的养生、保健话题,我统统都没兴趣,而我感兴趣的教育、诗词,他们也没兴趣”——为什么成年人之间,会出现这样截然不同的生活模式、生活态度?


  黄玉峰直截了当地回答:因为人生教育,不只是家长、老师针对孩子们的,更应该是家长、老师针对自己的。


  这就是他一直倡导的“成己之学”:首先要“成己”,坚持终身学习,培养兴趣爱好,提升修养水平,力求独立思考,不会随波逐流。其次才是“为人”,试想,如果一个成年人缺乏独立智慧的“成己”,又如何能够独立智慧地“为人”、为了孩子呢?


  我们当然都很清楚,“成己”是一场漫长而艰难的修炼。就像我们热衷于赞美的“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或者“立德立言,无问西东”那样,虽向往之,然很难至。


  但黄玉峰,提供了“成己之学”的实践者、受益者的最佳样本。在经历过各种坎坷波折和人生至痛之后,他依然思维活跃、开诚布公、直言不讳,保持着比同龄人至少年轻十岁的精神面貌,和被王尚文先生称赞过的少年之气。


  他带给家长们最大的经验恐怕就是:要想培养一个“好孩子”,得先从做一个“好自己”开始。而这,当然是难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