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今买和田玉都讲究带皮色,那到底是“首德次符”对,还是“首符次德”对?

 申申如也x4y0io 2018-02-18

不少人买玉时,喜欢引用近代大家章鸿钊先生《石雅》一书中的话:“古人辨玉、首德而次符”。可见,在中国和田玉文化中,'首德次符'理论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但随着时代和市场的变化,“首符次德”的声音不绝于耳。在这里“德”可以简单理解为玉的质地,“符”可以简单理解为玉的皮色。

品德轩作品《猴》

玉之“符”大方异彩的不过是近现代的事了,尤其是人们对和田玉子料皮色近乎“痴狂”的追求。美的判断应该令人愉悦的,它有时代的标准,但不会像数学公式那样准确,每个人对美的理解都会有不同的差异。

在当代,“首德次符”作为延续传统玉雕审美文化的重要内容,仍然潜在地影响着一些地区和人群的选玉、用玉观念,但文化变迁的错综复杂性使得“德符并重”及“首符次德”两种观念逐渐成为当代玉文化消费的主导性趋势,显现出时代的独特性与必然性。

品德轩作品《开天辟地》

究其原因概括而论,一方面是受到了社会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是由于用玉者自身对玉的“真、善、美”理解不足造成的。此外,当代经济的发展及消费观念的变化使老百姓也具有了玉文化消费的可能性,这种消费的可能性一定程度上,表现为追求玉“符”使用群体的扩大、使用群体文化背景与社会地位的丰富性和选择玉“符”的多样化诸方面。

品德轩作品《金皮螭虎杯》

时下,我们对“符”的理解多为和田玉子料的皮色之美,也成了人们选玉的主流价值观之一。和田玉子料珍奇的色皮天然次生,美玉经过大自然千万年的氧化与磨砺,形成褐、红、黄、黑等各色各样、深浅不一的外色,天然的色彩令人赏心悦目。从美学的角度来看,每块和田玉尤其子料,其形、质、色、性不类同,是原生态自然美,是天地所造,“大巧若拙“,体现自然界原生态艺术语言中的原创精神。这种美已超过人类擅自傲慢凌驾自然之上的,这是玉中原始的“神性”表现。它的色相不一定完美,皮下或许会有瑕疵、杂质或者裂纹,但它的色彩有流动之感,这种美感是呆板的假皮所无法企及的。

清代椿园的《西域闻见录》中对新疆叶尔羌河所产和田子玉有所描述:“其地有河产玉石子,大者如盘、如斗,小者如拳、如粟,有重三四百斤者。各式不同,如雪之白、翠之青、蜡之黄、丹之赤、墨之黑者皆上品。一种羊脂朱斑,一种碧如波斯菜,而全片透湿者尤难得。河底大小石,错落平铺,玉子杂生其间。”可见,过去在新疆产玉河流中,常可见各类色皮的子料,这些彩皮子料是珍稀的,难得的。这种收藏级别的和田玉子料是极具美学价值的,极其完美收藏价值的,其价值与工艺无关。或曰,“首符次德”。

不可否认和田玉子料色皮的个性之美、色皮之美是自然成趣的,是独一无二的。事实上和田玉美的本质在“内”,在玉的感觉,谓之“玉德”。讲色皮之美是描述玉的外表,如同衣饰,它可以增添美感,可以掩盖一些内质的缺陷与不足,如果玉质细腻白润,外表却覆盖着大面积的色皮,这就需要巧妙处理,使本质之美不至于全部掩映于色皮之中。色皮是对美玉内质的补充,是相辅相成的。或曰,“德符并重”。

品德轩作品《秋意提梁壶》

可见,“首德次符”、“首符次德”、“德符并重”孰重孰轻,有着其深刻的历史背景、社会背景、文化背景,不可一概而论。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一个标准,实事求是的说,“真、善、美”是品评玉雕最为适宜的标准。“真”在玉质本身,“善”在制作层面,“美”在工巧色绝。像“德”“符”兼具的美玉仍然属于珍贵甚至稀缺的物品,大众希望拥有这样的“真实”物品。

喜欢就点击关注“行走的和田玉”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