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年味儿

 zzhclcq 2018-02-18

除夕之夜,吃罢团圆饭,我便独自来到章江南岸的木栈道上散步。在一江两岸灯火闪烁的夜色中,我听着此起彼伏的鞭炮声,看着焰火在空中炸响,展现出各种美丽的图案,不禁想起小时候过年的情景。

有人说,年味儿是童年时那盘踞于心头的祈盼,是记忆中那弥留在舌尖的香醇,这真是说到我心坎上了。以前各方面的条件和现在相比,确实是不可同日而语,可那时感受到的浓浓的年味儿,却一直缠绕在心里,挥之不去。

因父母不是龙南本地人,所以我们家从九连山迁到龙南县城最初的几年里,家里过年甚是简单,后来时间长了,看得多了,才逐渐融入当地的风俗,年货也渐渐丰盛起来。


离过年还有近两个月的时间,家家户户就开始晒一些香肠、猪肝、牛肉巴之类的腊货了。过年期间,亲戚朋友之间,互相串门儿拜年,家家都会拿出米酒和腊货来待客。有的人家把腊货切好,盛放在一个个小碟子里,有的人家则放在一个拼盘盒里。拼盘盒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九龙盘。我家的九龙盘甚是精美,黑色的圆形木盒,油漆做得很好,摸上去手感滑溜,看上去光亮光亮的。盖子打开,里面有九个小木碟儿,中间的那个是个圆形的,其余八个扇形的小木碟儿围着它,正好凑成一个大圆形。小木碟儿的底色是红色的,给人一种非常喜庆的感觉。

为凑满这个拼盘盒,母亲总要花费不少功夫,但最终她总能变戏法一样,把木盒摆满。记得我们家的拼盘盒中常有的食物是:香肠、猪肝、板鸭、牛肉巴、猪耳朵、花生米、卤冬笋、鸭庆子等。年夜饭之后,母亲就会把腊货放到锅里去蒸,蒸好后切成片,再整齐地摆放到拼盘盒里去,直弄得满屋子都是香喷喷的。这事儿年三十晚上就必须完成,不然,年初一一大早就可能有人来拜年,到时候,忙手忙脚的不是就让人笑话了吗?腊货之外,其他年货也是断不可少的。年前半个月左右,许多人家就会忙着炸油豆腐、做炒米糖和炸炒果子之类的事儿了。

平时我们家吃豆腐,都是提着一个铁桶到国营豆腐店里去凭票买回来。记得在我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家里头一回学着当地人的做法,准备了一些黄豆和柴火,请人磨了好几板豆腐。豆腐挑回来之后,家里便生好炉子,放上油锅,请了一个当地的师傅,花了一个上午的时间,专门炸油豆腐。那天,我放学回来,便闻到满屋子的油豆腐香。我看见那个师傅,把豆腐切成薄薄的四方块儿,放在油锅里炸得滋滋作响,同时,她还不时地用筷子夹着豆腐翻个儿,过了一分钟左右,当豆腐炸成了金黄色,就可以捞起来了。


我受不了油豆腐的诱惑,就用手从炸好的油豆腐中拈了好几块来吃,那个香啊至今难忘。油豆腐炸好后,稍微晾些时间,就可以装坛了。家里准备了一个不大不小,上下一般粗的坛子,只见那位师傅放一层油豆腐就撒一层盐,动作甚是娴熟。她还说:“过不了多久,盐味儿就会渗进油豆腐里,到时候就着饭吃,味道特别好。”

炒米糖的制作并不复杂。先是带上几斤米,到门外大街的路边,爆上两袋爆米花,再请师傅和上煮成液体状的红糖,搅拌均匀后,倒入一个作为模具的长方形的木框里,用擀面杖抚平压实,然后切成大小一致的方块儿,最后再一块一块整齐地叠放进铁皮桶中。多年后,我吃过商店卖的用白砂糖和芝麻做的炒米糖,那个香脆那个可口,比我小时候吃的不知好了多少倍,可我仍然固执地认为,小时候吃的炒米糖就是最好吃的!

至于年夜饭,父母就更重视了。一年到头,就数这餐饭重要,能不上心吗?离年三十还有好几天呢,可父母已经忙开了。先是一边商量,一边把需要的菜列成一个单子,然后就开始采买,一点一点准备,一件一件落实,好像在完成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似的,时不时地还要凑凑情况,对照菜单看看哪儿还有缺漏,还有不到位的地方。


年三十下午,整个家里都弥漫着鸡鸭鱼肉的香味儿。厨房里,母亲掌勺,父亲打下手,忙得不亦乐乎。五点半左右,一家人就开始围坐在圆桌旁边,这时,一个又一个菜被端上来,摆了整整一桌子。我们兄弟几个吃得别提有多带劲儿了,整个过程我都带着笑容,心里好像装满了愉悦,饭后很长时间,一想起吃饭时的情景,还会情不自禁地笑起来。

说完了吃,不妨再来说说穿吧。以前盼过年,其实除了吃之外,穿的成分也是很重的。那时,物资供应相当紧张,不管买什么布,都要布票,家里钱不多,布票更是有限,加上父母都是节俭之人,因此平日里,我们兄弟几个要添件新衣服可真是难乎其难了。


记得我读小学低年级的时候,冬天穿的棉袄,还是姐姐穿剩的花棉袄呢。当时我一百个不情愿,可是不穿又穿什么呢?母亲给我罩上了一件外衣,与棉袄一般齐,前看后瞧还算凑合,可走在大街上,风一吹,外衣被掀了起来,露出了棉袄的花边,哎呀!真是太叫人难为情了。

要添新衣服,经常都要等到过年才行。大约在我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母亲给我和弟弟各做了一件蓝色的灯芯绒外衣。灯芯绒这种布料,质地厚实且保暖性强,头一回穿这么好的衣服,我真是穿在身上暖在心里。


上初中后,母亲又给我和弟弟各添了一件草绿色的外衣。那时候,人们都喜欢军装,我们年纪尚小,即使有军装也是穿不了的,可这时,有这么一件颜色和军装相仿的外衣穿着,不也是挺让人高兴的吗?

到了初三年级,母亲给我做了一件蓝色的涤卡外套,可以说,这是我整个中学时代最好的一件衣服啦。那时,夏天最时兴穿的确良,冬天最时兴穿涤卡。涤卡这种布料挺括、耐磨、有光泽,人穿在身上会显得非常精神。父亲一直穿得非常朴素,1976年回江苏老家时,母亲给他做了一件涤卡上衣,是蓝灰色的。这回母亲给我也做了一件这么高级的衣服,我心里的那股高兴劲儿就甭提了。过年的时候,我穿着这件新衣走在小巷子里,在冬日暖阳的照射下,衣服发着有点刺眼的光亮。路上,我总感觉好像有人会多看我一眼,不禁心虚起来,心想,这件衣服是不是太扎眼了?是不是不适合我这样年纪的人穿?我把这种顾虑告诉母亲,她听后笑着说:“你是还没有穿惯这种衣服,多穿几次就好了。你就大胆穿吧!又不是偷来的,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呢?”

现在,我早已步入了中年,如今的生活可谓无忧无虑,物资也极大丰富,要什么有什么,想吃多少就吃多少,想穿什么就穿什么,可要论年味儿,细细想来,还是儿时的记忆令我难以忘怀。这里可能有当时年幼,印象自然深刻的原因,不过,生活自有它的辩证法,越难得到,越是珍惜,也越是难忘!


2016年2月14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