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良将奇谋十六、虚则实之以假乱真

 墨香笙樵 2018-02-18

         良将奇谋(长篇连载)

   十六、虚则实之    以假乱真

               ————刘邦智取峣关

 

 

    这个故事出自《资治通鉴》卷八《秦纪三》。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初,项羽在钜鹿大破秦军,基本上消灭了秦军主力。刘邦乘机西上伐秦,一路上没有遇到什么大的抵抗。八月,攻占武关(今陕西丹凤东南)。也就在这个月,秦相赵高发动政变,逼秦二世自杀,立秦始皇弟子婴为王。九月,子婴杀赵高。为阻挡刘邦西进,子婴派大军据守峣关(今陕西商县西北,因临峣山而得名。自古为关中平原通往南阳盆地的交通要隘)。

 

     强敌当前,怎么办?刘邦打算强攻峣关。谋士张良劝他说:“现在秦军还很有力量,不能轻视。我们现在不能贸然进攻,应该先派出一些人马在山头上多树我军旗帜,作为疑兵,使秦军不知我军虚实。然后,再让郦食其、陆贾(二人为刘邦手下儒生,都以能言善辩著称)去拜见守关的秦将,向他们讲明利害关系,劝他们投降。”

 

    刘邦觉得这个计策很好。于是,便按照张良的建议,一面在山上遍树旗帜,虚张声势,炫耀力量,震慑秦军;一面派郦食其、陆贾去劝降秦将。秦将见刘邦军队势力强大,权衡再三,最后决定投降。刘邦想答应他们。张良说:“这只是秦军将领想投降,恐怕秦军士兵不一定服从他们。不如趁秦军懈怠,攻击他们。”于是,刘邦便趁秦军不备,突然发起进攻,引兵绕过峣关,越蒉山(今陕西蓝田附近),大破秦军于蓝田以南,很快兵临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二十里)城下。秦王子婴“素车白马”,手捧玉玺,出城投降。秦朝从此灭亡。

    “虚则实之”源于明《草庐经略·虚实》:“或虚而示之以实,或实而示之以虚。”是指本来力量弱小,却故意表现强大,借以慑服对方,诱敌就范。这是一种以假隐真、迷惑敌人的策略。在夺取峣关的战斗中,刘邦听从张良的计策,采用“虚则实之”的策略,慑服了秦军,取得胜利。

 

 



去往论坛浏览此文章,参与讨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