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良将奇谋:六十二、断其粮运缓兵歼敌

 墨香笙樵 2018-02-18

六十二、断其粮运   缓兵歼敌

                     ————慕容垂枋头败桓温

    这个故事出自《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二 晋纪二十四】  《晋书·慕容暐载记》。

   

     东晋太和二年(前燕建熙八年,367年)五月,前燕太宰慕容恪病死。慕容恪是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为前燕的发展和壮大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可以说是前燕帝国的擎天柱。当年慕容俊死后,东晋有些人认为有机可乘,说:“中原可图矣。” 大司马桓温则说:“慕容恪尚存,所忧方为大耳”,不敢北伐中原。慕容恪病死后,掌权的慕容评昏庸无能,前燕的朝政日益腐败。桓温觉得机会来了,便于太和四年四月亲率步骑五万自姑孰(今安徽当涂)出发开始北伐。这是桓温的第三次北伐,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北伐。

 

   出发前,参军郗超劝告桓温说,北伐前燕,路途遥远,汴水又浅,恐怕难通漕运,供应困难。请他谨慎行事。郗超的意见,乃是持重之言。然而,桓温并不听从。

 

    六月,桓温率军进至金乡(今山东嘉祥南)。不巧正赶上连日大旱,河床干涸,水运断绝。桓温无奈,便派冠军将军毛虎生从钜野泽(今山东巨野北,当时是一个大湖泊,后因黄河改道等原因,今已不存) 挖掘长达三百里的运河,引汶水(今大汶水)和清水(古济水自钜野泽以下别名清水)会合,并引黄河水入清、汶二水。运河挖好后,桓温打算率水军从清水进入黄河。

 

    晋军声势浩大,船舰绵延几百里,桓温很是得意。这时,郗超又出来泼冷水了。他认为,从清水进入黄河,一路都是逆流,加上河道曲折,运输一定很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燕军坚守不战,又象当年秦人那样坚壁清野,我们的运输困难,又不能夺取敌人的物资,那样形势就严峻了。不如干脆放弃水道,全军沿陆路轻装疾进,直捣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前燕都城)。燕人慑于您的威名,惊慌之下,很可能弃城北逃,遁回辽西。如其出战,则可一举将其主力歼灭。就算即使他们想在炎夏之中坚守邺城,也一定来不及坚壁清野,这样城外的庄稼和民众,就都是我们的了!郗超还建议,如果桓公觉得这么做太冒险的话,那么不妨让大军停止前进,在黄河济水之间扎营驻守,屯积粮食、辎重,等到明年夏天,再行进攻。这样做虽然迟缓,但成功的把握更大一些。并警告说:“舍此二策而连军北上,进不速决,退必愆乏。贼因此势以日月相引,渐及秋冬,水更涩滞。且北土早寒,三军裘褐者少,恐于时所忧,非独无食而已。”(《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二 晋纪二十四】)尽管桓温对郗超一向很器重,但对他的这两条建议都没有采纳,继续挥军伐燕。不久,晋军攻克湖陆(今山东鱼台县东南),生擒前燕守将,宁东将军慕容忠。

 

    燕主慕容暐任命下邳王慕容厉为征讨大都督,统率步骑二万人和晋军战于黄墟(今河南兰考东南)燕军大败,慕容厉单骑逃回,燕高平太守徐翻举郡降晋。晋军前锋邓遐和朱序又在林渚(今河南新郑东北)打败燕将傅颜。慕容暐慌忙任命自己的哥哥乐安王慕容臧统率诸军抵抗,但晋军势如破竹,慕容臧无法招架,节节败退。于是,前燕派散骑常侍李凤前往前秦求援。

 

   七月,桓温进驻武阳(今山东莘县东南),前燕原兖州刺史孙元率宗族起兵响应。桓温桓温乘胜进抵枋头(今河南浚县东南淇门渡),距离邺城已不过百里。听到这个消息,邺城一片慌乱,燕主慕容暐和太傅慕容评,已打算逃回故都和龙(今辽宁朝阳)将中原拱手让出了。

 

    在这种情况下,吴王慕容垂不得不站出来了:““请让我来打一仗吧,如果我输了,你们要逃,也还来得及!”(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