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良将奇谋六十三:那个令金兵闻风丧胆的一代战神

 墨香笙樵 2018-02-18

良将奇谋六十三:青盖借箭  悬羊击鼓

                  ———毕再遇巧用兵

    这个故事出自《宋史·毕再遇传》、《续资治通鉴》卷一百五十七。

 

   开禧二年(1206年)五月,南宋权臣韩侂胄乘金朝内乱、边患迭起的时机,大举北伐。然而,由于多数宋军缺乏战斗力和战斗意志,一战即溃,甚至不战而溃,北伐不仅毫无进展,反而失掉了淮南、汉水流域及川陕边境的一些州县。是年十一月,金军抵达长江北岸附近,宋朝被迫向金求和。次年初,宋军西线主帅吴曦接受金封的蜀王称号,割关外的凤(今陕西凤县东北)、阶(今甘肃武都东)、成(今成县)、西和(今西和南)四州给金,割据川蜀。虽然后来吴曦被李好义与李贵等人杀死,被他割让的四州也为宋军随即收复,但宋军再也无力把战争进行下去了。十一月初,礼部侍郎史弥远与杨皇后密谋,伪称宋宁宗密旨,派人杀死韩侂胄,将他的人头献给金朝换取了耻辱的嘉定和议。

对此,当时有太学生作诗说:“自古和戎有大权,未闻函首可安边。生灵肝脑空涂地,祖父冤仇共戴天。”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开禧北伐虽然可耻地失败了,然而,在两淮战场宋军漫山遍野的仓皇溃散中,却有着一支军容严整屡战屡胜的军队。军列前面,一杆大旗烈烈作响,上书“毕将军”三个大字。旗下将领“精悍短小”, 披头散发,带铁兜鍪,鬼面具,胯下宝马“号黑大虫”,神骏异常,麾下勇士无不以一挡百。他,就是令金兵闻风丧胆的一代战神毕再遇。

 

    毕再遇,字德卿,兖州(今属山东)人。其父毕进,曾为岳飞部将,阶至武义大夫。毕再遇以父荫补官,隶侍卫马军司,他“武艺绝人,挽弓至二石七斗,背挽一石八斗,步射二石,马射一石五斗”。 据《宋史·兵志》所载,禁军中能挽弓一石、马射九斗者即为头等;步射二石,即可获得受皇帝亲自召见的荣誉。而毕再遇远远超过了这一标准,的确是身手不凡。所以,宋孝宗召见他时非常高兴,赐给他战袍和金钱。然而,当时南北议和,英雄无用武之地;再加上毕再遇性格倔强,不善专营,所以在官场上很吃不开。到开禧二年北伐开始的时候,毕再遇已经年近花甲,还是一个下级军官 ——武节郎(宋绍兴官制武将官阶为六十阶。武节郎是第三十八阶,从七品)。如果不是开禧二三年间的那场战事,毕将军恐怕要在平庸中终老此生了。

 

   开禧二年四月,宋金战事再起,屈沉下僚的毕将军有了用武之地。四月二十六日,东路宋军不宣而战,毕再遇率八十七名敢死队渡淮一举攻克泗州(今江苏盱眙西北),一战成名。不久,毕再遇“以功第一,自武节郎超授武功大夫,除左骁卫将军”。此后,“武艺绝人”、“ 姿貌雄杰”的一代雄杰毕再遇便挥戈驰骋在两淮战场上,收复盱眙(今属江苏)、烧淮阴(今淮阴西南)金军粮草、坚守六合(今属江苏)、解楚州(今江苏淮安)之围……在对金作战中几乎没有打过败仗,即使因军力悬殊不得已而退兵,也从未受过重创。

 

   后来,毕再遇以功升领忠州团练使,并升任镇江诸军都统制、权山东·京东路招抚司公事。毕再遇自北伐以来,仅八个多月,已自低级军官升为独当一面的大将,接替郭倪全面指挥淮东的抗金战争,这在宋代是极其少见的。战争结束时,毕再遇已是从三品的高官了(左骁卫上将军衔)。宋金签订“嘉定和议”后,毕再遇一再请求解甲归田,以表明自己反对和议的态度,但未被准许。嘉定十年(1217年),毕再遇以武信军节度使衔致仕。不久病死,享年70岁。

 

   毕再遇虽然在官场上蹉跎一生,官至高位,但他一生中最辉煌的岁月却只有短短的一瞬。开禧北伐时,“诸将望风奔衄,再遇威声始著,遂为名将”。他治军严整,爱护士兵,机谋善断,妙计迭出,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战例。下面,让我们随意撷取几例,领略一下一代战神的风采吧。

 

 

   开禧二年四月,北伐军东路主帅郭倪派遣统制陈孝庆取泗州,,以毕再遇为前锋,克日进兵。不料,消息走漏,金人着手准备守城,关闭了泗州榷场,并堵塞城门。鉴于当时金人已经知道了宋军行军日期,毕再遇决定将错就错,“兵以奇胜”,率领亲手挑选的八十七名敢死士,提前一天到达泗州城下。泗州有东西两城,跨汴河两岸。毕再遇定下疑兵之计,分兵在西城(州治)下河道上陈列旗帜,罗列舟楫,做进攻西城状。自己率部下急趋东城(淮平县城)南角,身先士卒登上城墙,杀敌数百。金军溃败后开北门逃走,东城攻克。此时西城金兵仍在坚守,毕再遇又转攻西城,树大将旗,大呼: “大宋毕将军在此,尔等中原遗民也,可速降”。于是,西城归降,“两城皆定”。毕再遇取得了东路宋军北伐的首功。

 

   开禧二年十月末,东路金军主帅、山东两路兵马都统纥石烈执中,统兵渡淮南下,进围楚州(今江苏淮安)。此时,毕再遇任镇江中军统制兼盱眙知军,属下的军队不足两万。主帅郭倪命他率军救援楚州,另派部队接管盱眙的防务。毕再遇率部北上后,金军进攻盱眙,接防的宋军惊溃,盱眙沦陷。毕再遇听到消息,为避免后顾之忧,立刻回军收复盱眙,分兵防守,然后以主力再次救援楚州。当时围城金军七万,毕再遇知道敌众我寡,难以力胜,於是决定出奇计,焚其粮草。当时金人粮草存于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以三千人守卫;又有三千条粮船泊于大清河(淮河支流)。毕再遇遣统领许俊率敢死队夜半偷袭,携带火种,分五十余队,潜伏于金营粮车之间。以哨声为号,同时纵火。黑夜里金人辨不清虚实,惊慌逃窜,粮草被焚烧一空,二十余员将领被宋军俘虏。

 

   其时,西路金军已渡过淮河,并迫近长江。毕再遇认为,楚州我军城坚兵多,加上金军粮断,因此楚州不足为虑。而六合(今属江苏)乃“京畿屏障”,“最要害,彼必并力攻之”。于是,立即率部南下,坚守六合。宋廷任命毕再遇带节制淮东军马衔,以便调遣淮东的其他宋军抗金。十二月上旬,金军先头部队进至六合西北二十五里的竹镇。毕再遇判断,金军尚不知道自己已抵六合。他命令守城宋军偃旗息鼓,并伏兵于南土门,排列弩手于土城上。当金军刚逼近城濠的时候,宋军突然鼓声大作,万弩齐发。金人突然遭受如此猛烈打击,顿时惊慌失措。毕再遇趁机大开城门,伏兵尽出,同时城上旗帜尽举,金军惊恐而退,毕再遇乘机率军追击,金军大败。不久,金军主力十万余众陆续到达,把六合城团团围住,并企图焚烧灞木,决濠水淹城,被宋军以劲弩逼退。金河南统军使纥石烈子仁部随即到达,亲自督兵攻城,战况十分激烈。战斗中,六合城中宋军的箭已射尽。弓箭乃古代作战必不可少的东西,没有箭如何守城?危急之时,毕再遇命人打着青盖在城墙上来回走动。宋制﹐宰相仪仗张青色伞盖。青盖之下必有大官,这是当时的常识。金军以为是宋军主将巡城,于是争相向青盖射箭,城楼、城墙到处都是箭。宋军因此获得集于城墙之上的二十万支箭,防守力量顿时大增。

 

   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脍炙人口,但那是传说,并无史料根据。唐朝安史之乱时,张巡守睢阳,草人借箭十万多支,史籍有载。毕再遇青盖借箭,也载于史册。《三国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其雏形应是来源于南宋说话人的“说三分”。毕再遇在南宋的抗金事迹,尤其是在六合借箭的故事,在当时一定是腾播于众人之口,说书人取为创作素材,是十分可能的。

 

    金兵见不能取胜,便又调来大批人马,“环城四面营帐亘三十里”。毕再遇成竹在胸,自有妙计。他一面临门作乐以示闲暇,这样既安定军心,又沮丧敌气;一面派出奇兵骚扰金人,使敌人昼夜不得安宁。金兵无奈,只得撤营远去。毕再遇料敌机先,判断金兵定会卷土重来,于是亲自率兵出城,夺取了六合城东的野新桥,攻击金人后队。在毕再遇层出不穷出人意料的打击之下,金军损失惨重,只得撤兵。毕再遇率军一直追击至滁州(今属安徽),因为天气恶劣(“大雨雪”)才回师六合。这次追击,缴获大量骡马衣甲。

 

   青盖借箭,临门作乐,奇兵骚扰,伏兵歼敌……毕再遇坚守六合时妙计百出,令人眼花缭乱,也很为时人称道。然而,这不过是他无穷计谋中的一次集中体现而已。

 

   金人善以水柜取胜(从行文判断似是筑坝贮水,待机放水打击敌军的一种战术。楚汉相争时韩信曾用此计水淹龙且,大败楚军)。毕再遇将计就计,在夜里命战士做草人数千,“衣以甲胄,持旗帜、戈矛”,罗列成阵。清晨击鼓,金军以为宋军来攻,急忙放水冲击。得知受骗后意气沮丧。毕再遇趁机率军进攻,杀败金兵。

 

   有一次,毕再遇与金军作战,他故意且战且退,相持至天黑的时候,却突然向金兵发起进攻。然后,佯装败走。退兵途中,毕再遇命人将大量用香料煮过的黑豆撒在地上。金兵的战马已经饿了一天,闻到豆香,埋头就吃,如何鞭打都不管用。宋军趁机反攻,金军自然打败,死伤无数。

 

   五代时钱传瓘曾经在战船上洒豆,大败吴军;南宋初年,名将刘锜在顺昌之役中也曾用煮好的豆子诱敌,杀退了金兵。毕再遇是效其故智,还是另有发明,不得而知。

 

   又有一次,毕再遇与金兵对垒。金兵日增,宋军兵少不能敌,毕再遇便决定退兵。在和金兵对峙的日子里,宋营中鼓声一直不断。毕再遇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威慑敌人,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鼓舞士气。如今要撤退,营中如果断了鼓声,就会被金兵发觉。怎么办?毕再遇自有妙计。他命人遍插旗帜于营中,又让士兵弄来一些羊。傍晚,把羊吊起来,让羊的两只前蹄抵在鼓面上。羊被吊得难受,便使劲挣扎,两只前蹄不停地乱动。这样,羊蹄敲响了战鼓,宋军在一片鼓声中悄然撤走。

 

   金兵听到宋营中鼓声不绝,以为宋军仍在,便继续调兵。这样,一连过了好几天,金兵也没有发现宋军撤退。等到金兵发现上当,宋军早已走远了。

 

   悬羊击鼓作为一种疑兵之计,据说最早为齐桓公所创,战国时乐毅也曾用过此计。毕再遇熟读兵书,善于汲取前人用兵经验,与此可见一斑。

 

   毕再遇用兵不仅善用奇计,在军事装备的改良上也颇有眼光。因为他的部队擅长野战,所以在提高军队机动性上颇费苦心。他改进军队装备,制造轻甲,使之长不过膝,披不过肘,又减轻头盔的重量,马甲也改以皮制;又以木头造车牌,下面安上转轴,使得一个士兵就可推可举,以便于战斗。毕再遇部转战两淮,行动神速,这些军备上的革新,功不可没。

   

    开禧二年,尽管宋军的北伐遭到了可耻的失败,但对毕再遇来说,却是个闪光的时代。他“披发戴兜鍪铁鬼面”,骑着宝马“黑大虫”,率领着麾下将士,驰骋于两淮战场,创造了一个个脍炙人口的战例。然而,可惜的是,由于奸臣史弥远乞降求和,与金人签订了屈辱的“嘉定和议”,一代英才毕再遇未能充分发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

   

   关于毕再遇的胯下宝马“黑大虫”,还有个十分感人的故事。据说,这 “黑大虫”,生性骏烈异常,除毕再遇本人外再无人能驾驭得了。毕再遇一生南征北战,与此马感情极深。毕再遇死后,家里人用铁索将马栓在栏中。有一天,毕宅附近的岳王庙举行迎神赛会,锣鼓喧天,十分热闹。这马听到锣鼓声,竟误以为是上阵催战的战鼓,立刻昂首长嘶,挣断了铁索狂奔出去。毕家人害怕它踏伤行人,以十几个健卒才把它捉住。毕家的人对马说道:“毕将军已经不在人世了,你不可再生事添乱,连累家里了!”那马耸耳以听,汪然出涕,竟长鸣数声,倒地而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