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稀有剧种展演直击——春日久违,大石桥下

 飞龙在天cokvj5 2018-02-18

3月26日,大石桥又双叒叕搞事情了。久违的春日恰逢免费的视听盛宴,您来了吗?

群众之于戏曲就如翅膀之于飞鸟。为了让戏曲文化真正的文而化之,稀有剧种展演(道情、柳子、四平调、丝弦道、扬高戏专场)于大石桥下午2点准时开演。

展开剩余92%

温暖的周末,好戏曲和好心情更配哦!

与上次阴雨天来大石桥观看演出的戏迷相比,今天的来的人更加多,公园里的路况,就如8点的早高峰,进口处也排起了长队,不瞒大家说,小编为了去趟厕所,3分钟的路程,竟用了10分钟。虽然当时很焦急,但依旧感动于这么多人支持、热爱我们的传统戏曲,愿意花时间来了解我们的稀有剧种,属于我们的文化遗产还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周日展演的稀有剧种,很多已经在展演期间于剧场内有过表演,这次来到大石桥,是为了与更多群众产生交集,让更多人可以关注。

向每一个为稀有剧种展演付出的艺术家、演员、工作人员及志愿者们致敬。

太康道情王金豆借粮

演出团体:太康县道情艺术保护传承中心

太康道情源于春秋远古时代,是一个历史悠久、唱艺新颖、唱词通俗易懂、唱腔欢快流畅的稀有剧种。太康道情以唱功为主,其声腔或低迥婉转,妩媚情柔,或俏丽活泼,欢快激越。擅长于叙事抒情,以声控塑造人物。道情多以“三小”戏为主,尤善表现家长里短之间民间俚俗,充满豫东一带的乡土气息。盛传“宁可让家里的面发酸,也要看看太康的道情班(剧团)”。2006年太康道情剧种被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平调小包公

演出单位:商丘市梁园区四平调艺术研究中心

四平调由豫东花鼓演变而成,后经过挖掘整理,吸收评剧、京剧、豫剧等的腔调发展而成,逐渐完善形成了其特有的唱腔及表演风格。为花鼓曲调配乐,以六棱高胡作为领弦乐器,以梆子戏的打击乐器烘托气氛,取花鼓戏唱腔“四平八稳”之意,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贴近百姓生活的地方剧种。四平调在中国的传统戏曲艺术中有着特殊的地位,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的一朵奇葩。2006年5月20日,“商丘四平调”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扬高戏|明珠宝

演出单位:三门峡豫西扬高剧团有限公司

扬高戏是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起源于古陕州。是当地的一个主要剧种。扬高戏亦称弦子戏羊羔戏秧歌戏。当地人称之为神戏,庙会及祭祀活动皆以清唱扬高戏才灵验。1965年,陕县文化馆原馆长李树滋在对扬高戏进行考察研究时发现他的曲调与眉户、花鼓调的最大区别就是起伏大,尾调旋律上扬,多用大跳,因此该剧种称之为扬高戏,后得到戏剧界的认可。

丝弦道《德孝情》选段

演出团体:平舆县丝弦道非遗传承保护中心

丝弦道,学名清音,由清末民国时期驻马店市平舆县万冢万寨人万道同创立,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该曲种以丝弦伴奏,坐唱为主,并在发展的过程中与鼓子曲互有借鉴和渗透。内容丰富,含盖面广,由于其演出形式轻便灵活、演出场所大小皆易,演出时间可长可短,深受群众青睐。曲调古朴优雅柔美悠扬,类似昆虫之行腔,具有低沉、柔缓哀婉、抒情的特征,但也不乏朗爽明快的曲牌。丝弦道作品深刻反映了清末民国初年豫南人民的现实生活,生活气息浓郁,歌颂真善美,鞭挞假丑恶,具有鲜明的群众性。

柳子戏孝子张清丰

演出团体:清丰县柳子戏艺术传承保护中心

柳子戏是流行于豫鲁苏豫皖冀五省交界的三十余个县的传统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又名弦子戏,黄河以北有“糠窝窝”、“百调子”、“吹腔”之称呼,是中国传统戏曲古老声腔之一。中国戏曲史上曾有“东柳、西梆、南昆、北弋”之称,其中的“东柳”就是柳子戏。

为期13天的稀有剧种展演持续进行中,各具特色的剧种将在郑州百花齐放。喜欢的朋友请继续关注“河南李树建戏曲艺术中心”公众平台。为了让更多观众能看到稀有剧种的演出,戏缘APP将对展演期间所有剧目进行直播。您可以下载戏缘APP实时观看到全部展演大戏。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