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有些人对历史上的传统文化不知一二,却大肆批判,这种行为首先应该说值得反思。虽然说传统文化中有不好的部分,但是也有更多好的部分,而我们不能够继承好的部分,却将其一棒子打死,这种认识太过武断。在此,小编还是恳请各位在批判传统文化的时候,能够理性乐观,带着包若和学习的心态,不要太偏激。毕竟华夏文化能够流传数千年,这种生命力不是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化都能有的。所以,还是要珍惜自己的民族文化,发扬和继承传统文化中优秀的部分。 ![]() 中华历史源远流长,华夏文化博大精深,而华夏文化首推儒家文化,儒家文化最有代表性的书籍便是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论语》一书是“四书五经”中的“四书”之首。在最早的时候,《论语》有三个版本流传于世,其中主要内容包括三部分,分别是《古论》《齐论》《鲁论》,但因《齐论》失传,所以,今天我们能够看到的《论语》主要由《古论》和《鲁论》构成,一共二十篇。 《论语》的内容主要是以对话的方式,所以说许多地方言简意赅,微言大义,如果不回到当时的历史场景下,有一些字词的意思就会曲解,造成不必要的、甚至是可笑的误会。比如《论语·阳货篇》17-25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这一句可以说非常有名,而且传播度非常广泛。而且多半出自男性之口,他们在对待女性的时候,动辄以性别优势居高临下地说出“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这句话。 ![]() 那么“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这句话真的是他们理解的那么简单吗?就是说只有女人和小人最难养吗?翻开古籍,认真对照,就会发现,真实的意思远非如此简单,但却常被我们误传,这实在是一个笑话。那么这句话的原意是什么呢?其实这句话有三个关键词,也就是核心焦点:女子;小人;养。 第一个关键词是“女子”,那么此处的“女子”真的就是指女人吗?根据多处古籍显示,以及后来的史学大家钱穆的总结,孔子此处所说“女子”为家中仆妾,并非天下女子。 第二个关键词是“小人”,小人是相对君子而言,此处小人也即我们通常理解的品行不端之小人。 第三个关键词,即“养”。那么这个“养”到底是什么意思?古籍的意思是“相处”。 ![]() 连接起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只有家中的仆妾和小人最为难以相处。那么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这两类人难以相处呢?答案就是后两句话,但却一直被无视,这句话完整起来是这样的:《论语·阳货篇》17-25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这后两句比较简单,意思就是说与之过于亲近,他们就会忘了礼节、失去分寸,而疏远他们,则又会让他们因此产生怨恨,甚至制造麻烦和事端出来。 但是以上只是一种解释,还有一种解释:根据后来学者结合孔子的时代背景,以及他当时说这句话的情形,给出了一个更加权威,或者说认同度更高,更符合孔子原话本意的解释。首先我们需要把这句话正确读下来,关键是断句: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分别意思为,“唯”字属于感叹语气词,意思是这样啊。“女”字通“汝”,即“你”。“子”则指的是“子女、弟子”。“小人”依然是“小人”。“近”是“依附”之意。“孙”是“子孙”。“远”则是“违背”的意思。“怨”仍是“怨恨”之意。那么联系起来,整句话的意思就是:“这样以来啊,你的孩子跟着小人学,就学不到好的,还会发生灾祸;若是过于亲近依附小人,就会有失去子嗣的危险;但若违背或背离小人,就会引发小人的怨恨和报复。” ![]() 结语:不管是第一种解释,还是第二种解释,任何一种都跟我们平常听到的那种意思无关。所以女性同志更应该理解这句话,免得被男性说来欺负,还当真以为如此。其实这就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有些话,你得去仔细理解才能弄明白,才会发现其中的意义原来并非如此。就像孔子这句话,本来是回答学生的问题,跟教育孩子有关的。但却被用来作为打击女性的工具。这实在是太不应该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