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思享家】乡村振兴需要实质性创新

 3gzylon 2018-02-18

2018-02-13 09:09:19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作者:责任编辑:郑芳芳

  作者: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推广与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高启杰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之后,2017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2018年一号文件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进行了具体阐述。

  乡村振兴作为一种发展战略,有国内外经验可供参考。在国际上,乡村振兴是20世纪若干地区实施的一种农业推广与农村发展模式。在国内,乡村振兴战略可以视为城乡统筹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等发展战略的延续与发展。要使乡村振兴战略获得成功,必须了解国外乡村振兴的经验教训以及我国历次“三农”政策实施的效果与原因,将发展理论与特定时期的发展实践相结合,在发展思路和具体措施上进行实质性的创新。

  通过制度与技术创新振兴农村产业

  没有产业的振兴,其他方面的振兴和发展就失去了基础。产业发展指的是农业和非农产业的发展与融合。农业的发展主要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非农产业的发展需要吸引多元化的发展主体,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需要创新制度,探索促进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村流动的政策措施。

  新时期需要有高起点,尤其是要避免过去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发展中出现的产业雷同、档次不高、无序竞争等现象。近期,需要在选准特色主导产业的基础上,重点考虑重组产业链,并适当调整空间布局,促进企业联盟和技术创新联盟的发展,逐步将传统的农业产业集群改造升级为现代创新集群。未来,则需要在继续推进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建设的基础上,推动龙头企业集群发展,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使其不但在农业产业链中发挥影响,同时在科技产业链与价值链中显示出应有的作用。

  通过社会管理创新实现乡村宜居

  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等都是为了实现乡村宜居,而这些必须依靠社会管理创新。

  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协调各种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

  随着农村社区建设与发展进程的推进,无论是社会管理格局、社会管理体制、社会管理方式,还是社会管理问题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需要我们进行社会管理创新。越来越多的中介组织、非政府组织等第三部门渴望参与农村社区建设,这势必会影响原来的管理格局。农村内部活动具有很强的私人性或小集体性,相对城市而言更适合分散自治的社会管理体制。随着地方政府的放权以及村民自治意识的增强,管理方式必然要求发生转变。因此,需要因地制宜,根据农村社区发展程度确定不同的社会管理方式。

  加强社会管理创新,要追求“以人为本”,为各利益相关者提供参与平台和利益诉求渠道,通过全民参与解决社会问题。只有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提高乡村振兴多元主体参与决策的程度,才能减少决策的偏误和实施的阻力,实现发展成果的共享。因此,通过构建有效的民间参与机制,规范培育社区自治组织,提高农民对发展项目规划、土地利用、居民安置和社会保障等关系其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决策过程的自主参与度,才能提高其社区管理水平,有效保障农民利益,减少各种社会冲突,确保乡村振兴具体项目的顺利推进。

  加强社会管理创新,还要改革政府绩效考核体制,将城乡居民满意程度、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绿色GDP、幸福指数等指标引入绩效考核指标之中,同时要引入第三方对政府绩效进行评估,由第三方、城乡居民、政府部门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等组成绩效考核小组,对政府绩效进行全面考核。

[责任编辑:郑芳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