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墨子训徒

 信手摘 2018-02-18



墨子,东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科学家及教育家。


墨子训徒



春秋战国时期,耕种子是一代宗师墨子的得意门生。不过,他老是挨墨子的责骂。徒弟心里很不服气,于是终于有一天,耕种子问墨子:“你的学生那么多为什么总是训斥我一个?”

墨子反问道:“如果我要去太行山,我使用良马拉车还是用老牛?”

答曰:“当然是良马。”

“为什么呢?”

“因为良马能担当重任,所以才驱使它!”

墨子说:“你说的一点没错,我之所以时常骂你,也是因为你能够担当重任,值得我一直教导你!”

这个故事后来被人们传得沸沸扬扬,它也有着它的教导意义,也应了那样一句话“玉不琢,不成器”,是这样的,如果你非人才,那么不会有人对你孜孜不倦的教导你?如果有人总是批评你,教育你,请不要生气也不要懊恼,因为那说明你值得别人对你教育;因为还有一句话叫做“严是爱,宽是害,不管不问坏的块”。

还有句成语叫做“快马加鞭”也是这个故事中诞生而来的,如果你已经很优秀了,就应该让自己更优秀。

不过这个小故事还有另一个意义,就是在批评人之前,先将他的优点提出来,因为就算再有内涵的人也不会满意总是被人批评,先进行表扬是为了给过后的批评铺上一条道路,这个墨子训徒的故事现在也运用进了如今的沟通管理之道中。


墨子名言

墨子名言,即墨子语录。墨子曾周游列国,在各地游学,在不断的学习及领悟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学派,也留下了不少警示名言,被后世称之为“墨子名言”。墨子弟子将墨子名言收录整理,著为《墨子》流世。

墨子名言,无不体现着墨子的思想,即“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东”、“节葬”“节同”等观点.

墨子名言,无不透露着墨子对生活和求学的所见所悟。墨子在看人染丝时,说了这样一句名言: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意思是染织品时用什么颜色的染料染出来的就是什么颜色的织品。寓意每个人的思想和意识是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环境不仅影响人,更加造就人。

墨子也心系国家和人民,在周游列国期间,曾阻止国与国之间的战争,更言有:今天下无大小用,皆天之邑也。人无幼长贵贱,皆天之臣也。这句墨子名言,告诉世人的道理是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都是平等的,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以此告诫世人“兼爱”之理。

“有游于子墨子之门者”的墨子名言,更说明了墨子是一位好老师,是墨子对人劝说学习的体现。

墨子名言,不仅向后世展现了墨家的思想,更让后世从中领悟到不少警示名言,更是中华民族的传世瑰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