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物赏析】白釉褐绿彩山水纹壶

 昵称7563359 2018-02-18

唐·白釉褐绿彩山水纹壶

高26.5厘米,口径6厘米,底径10厘米

【二十四节气之“雨水”】

这件白釉褐绿彩山水纹壶,依据其器形及鋬的特征应属于《长沙窑》一书中的C型Ⅶ式壶①,但流口与书中记载有所出入。吴跃坚曾点评此壶被“著名的古陶瓷专家周世荣先生称为‘国宝’。称为‘国宝’就必有其重要的原因,尤其是在彩的运用上,有其独到之处。”②

壶是用来盛放酒、茶等的盛器。此件壶的造型有别于深腹、粗颈的大器型长沙窑瓷壶,在外形上,器型完整,腹部呈椭圆的橄榄形,溜肩,颈细而短小,口部外撇为喇叭形,在腹部靠上方有一短流口,流口呈多棱形,棱角不凸显,近似圆柱形,鋬是在弓形鋬的基础上变化而来,鋬的下端连接壶腹,鋬的上端形成岔口连接住壶口和颈部。值得注意的是,该壶的壶口部位并非端正、直挺,而是一端倾斜下沉,形成一个与平面相差约30度的斜角,这个斜角所对应的方向正是壶的流口部位。这样的制作究竟是陶瓷匠人有意设计之,还是无心之下妙手偶得之,我们已经不得而知了,不过现在观察这件白釉褐绿彩山水纹壶,其外形的确是独具一格,别有风韵。

本壶的另一出彩之处便是其施釉和敷彩,这也是这件白釉褐绿彩山水纹壶最为灵动、妙绝之处。整个壶施乳白色釉,釉色温润、柔和,以白色做底尽显纯净和清澈,而白釉之上则形成泼墨效果的写意山水画。山水纹以绿色和褐色两色涂绘,绿色用笔尤其恣意潇洒,大笔画涂染,笔走龙蛇,一气呵成,绿色的浸染和流淌既任由其自然扩散,又一切尽在画师的把控之中。至于褐色的勾勒,则依照绿色块面的走势和画面所需进行了配合式的描绘,笔画有所收束,勾画出了山水的大形,调整了画面,深色调的使用也增加了画面的沉稳感和厚重感。大面积的色调晕染主要集中在壶的腹部和耳鋬,绿色的涂染既有大片相连的,也有成小块状的,在白色釉的衬托下,显示出一幅白云出岫,奇峰耸立云端的神奇画面,将中国山水画中“留白”这一手法运用的巧妙而自然,深得神韵。不仅如此,在这一幅奇妙的山水画之作中,倘如说褐色是石,是泥土,是沟壑,那么绿色则是树木,是青草,是水雾,画匠借助釉色的自然晕散,特别是青如碧玉的绿色彩,表现出了烟雨蒙蒙的奇幻效果,呈现出了“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春意盎然之景色。此壶因品相完好,造型独特,纹饰清新脱俗,是长沙窑中不可多得的一件珍品,故也多得赞誉,有人描述它“线条圆婉,造型优雅,带着‘玉壶春’的迷人风韵;纹饰为褐绿彩泼墨大写意,几笔几画,似山似水,如草如花,清新素丽,有如一股彩色的和风在壶上轻轻地飞旋。艺人又突发奇想,将柄作成龙形,从肩腹处飞腾而至壶口,而后出人意料,反咬住一尾游鱼,生动至极,奇妙至极。短流为多棱形,口朝天,与或许为弄拙成巧的、稍稍前倾向下的壶口相映成趣。”③关于这件白釉褐绿彩山水纹壶的研究还有很多,但大家无不被其以一壶纳入天地山水之不凡气度,和流淌着的写意而含蓄之美所折服。

长沙窑首创釉下多彩工艺,常将色块与线条搭配使用,有时会同时使用泼墨和渲染,以达到宣纸上作水墨画的效果,并学会了借助火将釉色色彩达到最佳状态,使得不同釉色的融合没有生硬之感,但实际上,这一“火的艺术”比之纸上作画更加缺少预判性,工艺难度极高,出窑的瓷器色彩往往变幻莫测,难以复制。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二个节气,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雨水节气的到来意味着降雨的雨量将渐渐增加,此时气温也将逐渐回升,万物苏醒,开始萌动。民间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说明春雨对于农耕的重要性。虽然春天已经到来,但是气温容易反复,人们依旧需要注意防寒保暖,即“春捂秋冻”。我国古代将雨水的三候定为:“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

与“雨水”节气相关的古诗词:

《初春小雨》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参考文献:

①长沙窑课题组编:《长沙窑》,紫禁城出版社,1996年,第29-37页。

②吴跃坚:《南青北白长沙彩》,《南青北白长沙彩》(论文卷),湖南美术出版社,2012年,第16页。

③《民间珍藏》编辑委员会编:《民间珍藏》,湖南美术出版社,2009年,第2-3页。

④图片素材来源: 李效伟、吴跃坚主编:《南青北白长沙彩》(作品卷),湖南美术出版社,2012年, 第104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