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南先生的那些对错得失

 家心何如 2018-02-18

——读《一个投资家的20年》有感(二)

天南读友汇 lubinfeng

第一篇感想中说过:真正的学习,是学习其思想,但思想中细微处的学习,必须通过体察大师的实践才能够完全领悟。

此篇就通过分析杨天南先生2007年4月20日 - 2015年4月20日整八年的专栏组合持仓,来分析天南先生投资理念落到实处的具体情况(总盈利分析数据与《20年》一书中总盈利数据有10%误差,但不影响分析及结论)。

1.交易情况:

杨先生作为专业的投资者,八年来交易的涉及的个股数量仅有76个(以代码计),如果考虑到部分公司AH,、AB形式两地上市,真正交易过的公司数量就更少了。

而且不论上市的市场在哪里,绝大部分公司是中国的公司,仅有少量主营业务在加拿大、美国本地。同一时间持有的股票数为10只左右,八年来仅做空2只股票(中青宝、诺亚舟NED)。

杨先生八年来交易的所有股票中,盈利卖出的为46只,亏损卖出的为30只。按此比例,杨先生买对股票的概率仅为60%,但这并不妨碍投资组合最终取得“绝对盈利并战胜大盘”的结果

从股票交易数量角度考虑,作为个人投资者,在资金量不大的情况下,参考杨先生做法,同一时间持有5只 - 10只股票,根据自身工作所在行业、兴趣、能力,长期关注跟踪50家左右主营业务在中国的上市公司(不论上市地点,聚焦于10个左右行业),耐心等待价格与价值大幅错位的机会,已经足以获得可观的回报。

2.资金运用情况:

杨先生长期满仓,并在相当多的时间里使用了杠杆资金。据我估算,2009年1月20日杠杆率最高,为1.6倍,后来随着组合净值的增加,杠杆比率逐渐降低,杠杆资金最高为150万人民币,每月支付杠杆资金利息5000人民币,年化利息4%。

杨先生说杠杆是投资高手的游戏,所言非虚。回想2015年自己也用高达1.8倍杠杆重仓银行股,切身体验后才知道杠杆的可怕。

在高杠杆情况下,自身心理对市场波动的抵抗力将急剧下降,往往斩仓在最低位(要么逼近平仓线不得不斩仓,要么心理承受接近极限)。试想如果2009年1月20日我们的组合跟杨先生组合一样,杠杆率1.6倍,在当时的市场环境泥沙俱下,风声鹤唳,每天充斥着负面新闻、巨头崩塌、流动性枯竭的阴影笼罩全球资本市场,一般人还能够淡定自若、笑看风云吗?

更可怕的是一旦高杠杆获利,对于业余投资者来说杠杆就成为鸦片,再也无法抗拒,会有越加越高的趋势,直到遇到一次大幅亏损,甚至血本无归。所以如果自认为投资水平不如杨天南、巴菲特,请远离杠杆,珍爱生命。

3.盈利情况:

八年来最赚钱的12只股票,总体收益占最终总收益104.7%,也就是说,如果只按照杨先生做法交易这12只股票,那么最终收益比杨先生的实际收益还要高,因为杨先生还有30只股票的亏损交易。

这个数字符合二八定律,即20%的努力决定了80%的成绩,同时这12只股票集中于银行40.5%(兴业、民生、浦发)、新兴行业34%(BIDU、QIHU、乐视)、投资24.4%(NOAH、复兴国际、招商证券)、品牌制造5.9%(比亚迪、格力)四个板块,银行+新兴行业占据整体盈利的74.5%。

从板块和同一时间持有股票数量角度,杨先生的集中度是相当高的;从总计76只交易股票,横跨4个市场,并且有做空的角度,杨先生的交易又是相当广的。巴菲特所说的“购买一切”和“能力圈”并不冲突。

40.5%这个数字可以看到,即使中资银行股估值连年下降,随着银行净值和净利润的增长也还是能够给投资者带来可观回报的,属于杨先生“守正出奇”中的“正”

34%这个数字颠覆“价值投资就是买低PE,PB的股票”、“低PE,PB就是便宜”等错误认知,这个错误认知包括我自己也曾经奉为圭臬。可能是受到祖师爷格雷厄姆的影响,在格雷厄姆的理念中价值投资并不考虑公司质地,巴菲特从购买喜诗糖果开始注重公司质地,但也很少购买15倍PE以上的股票。新兴行业板块的投资当属杨先生“守正出奇”理念中的“奇”了。

八年来,单只股票利润率(回报率)最高的10只股票中,第1名利润率为292%,第10名的利润率为61%。这个数字颠覆“要寻找10倍大牛股”的错误认知和追求,最终真正能解决问题的并非10倍大牛股。

专业投资者都无法选中10倍大牛股,遑论我等个人投资者呢? 所以再看到“要寻找10倍大牛股”“这只股票有10倍牛股的潜力”等言论最好一笑了之,这个说法之所以有市场,仅仅只是利用了人们赚快钱、赚大钱的急功近利心理。

真正的投资,是项目式投资,刚开始不显山不漏水,但逐渐会积累起排山倒海的力量,也才能够发挥出复利真正的威力。

4.亏损情况:

八年来最赔钱的12只股票总亏损占最终总收益11.6%,亏损额最大的股票是苏宁、阿里巴巴、中信银行等,亏损幅度最大的是联合控股(几乎血本无归)。

这12只股票包含银行、金融、房地产、新兴行业、制造业、航空等板块,与最赚钱的12只股票行业覆盖相近(除房地产、航空)。失手率最高的是新兴行业(苏宁、阿里巴巴、巨人),所以投资新兴行业伴随高收益的同时也伴随着高失手率,二级市场投资新兴行业带有风险投资的特征。

虽然杨先生买赔过30只股票,但单笔最大金额最高12万人民币(占总收益比例1.88%),绝大部分浮亏比率在30%以内,其中可以窥探出杨先生控制本金亏损风险的能力。巴菲特告诫的“不要亏损”的真实含义不是绝对不亏,而是不要伤筋动骨的亏,巴菲特也买亏过很多家公司(如湾流、伯克希尔纺织等),这与做生意的原则是一致的。

5.同时杨先生交易过的股票中,也有长期不涨、错过大牛股、卖在相对低点、买在相对高点的时候,现各举一例如下:

例如民生银行,杨先生从2008年4月18日持有至2013年8月20日,5年多的时间只有2012年底-2013年初是大幅上涨的,2009年下半年至2012年下半年长达3年的时间都是横盘震荡,一只股票持有3年不涨一般投资者恐怕早已经失去耐心。

网易,杨先生从2007年4月买入持有至2008年2月,亏损6%离场,也让杨先生错过了这只10倍大牛股,按照2008年2月价格复权,2015年4月20日价格相当于卖出价的1170%,一般投资者遇此情况是否会捶胸顿足后悔不迭呢?

比亚迪,杨先生最终收益率最高的一只股票,买入后最大跌幅54.5%,一般投资者遇此情况是否早已割肉离场?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投资者,我想上面的分析已经能够给出大致的回答:不追求大牛股,不追求今天买、明天涨,不追求100%正确;但求长期跟踪研究熟悉的行业、熟悉的好公司,坚守价值耐心等待,适当分散至5- 10只个股和几个资本市场,情绪不受市场价格影响,轻易不用杠杆(即使用也要控制在1.5倍以下)。

如果真的能够做到这几点,我想至少投资之路的方向是对的,离抵达“黄金海岸”也近了一半,剩下的就是勤于阅读和分析财报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