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闻所未闻的动物怪事

 大科技杂志社 2019-11-08

我们每天都会学习许多关于动物的知识,科学家们也在致力于解开动物行为的一些谜题。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已经完全了解动物,它们的一些行为方式不仅令人费解,还因找不到合理的科学解释而略显神秘。

孤独的蚂蚁死得快

孤独,会让人心情抑郁,压力得不到疏解,长期下去,会对人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研究者也发现一些脊椎动物,比如鹦鹉受到孤立时,会“英年早逝”。然而,让人想不到的是,就连无脊椎动物——蚂蚁也会因孤独而死!

瑞士洛桑大学的研究人员做了一项实验,他们准备了一些隔离室,隔离室里放有食物和水,以及一个能充当卵巢的盒子。一切准备好后,研究者又将一群非洲弓背蚁放进了隔离室中,这些蚂蚁有的独居,有的成群居住。

最后的研究结果非常具有戏剧性。10个一组生活的蚂蚁平均寿命为66天,与幼虫一起生活或者成对的蚂蚁平均寿命分别为22天和29天,而独居的蚂蚁6天半后就死亡了。这是为什么呢?

研究者发现,这些独居蚂蚁表现得更加好动,不停地爬来爬去。它们跟群居蚂蚁吃得一样多,但大部分食物被储存在嗉囊里,而没有消化掉,独居蚂蚁被活活饿死了。

嗉囊是蚂蚁腹部的器官,用来储藏寻觅到的食物,当返回巢穴后,会将这些食物反刍以喂养种群中的其他成员。喂养其他成员后,嗉囊里剩下的食物才会被消化。

不过,按理说,独居的蚂蚁不用与其他成员分享食物,应该营养更充足才对,那么,在食物那么充沛的情况下,为什么独居的蚂蚁会选择“绝食”呢?

研究人员猜测可能是压力导致,也或许是蚂蚁在反刍食物时,与其他成员交换的液体会刺激消化。具体是什么原因,研究者也没法说清。现在瑞士洛桑大学的研究人员正在和东京大学的研究者合作,研究独居生活会如何影响昆虫的基因表达,希望能弄清楚到底孤独是怎么扰乱了蚂蚁的消化系统。

跨物种“强奸”案

在动物世界里,为了获得交配权,一些动物会耍许多诡计,让雌性上当,有的甚至强行跟雌性交配。但这些行为还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在自然界里,只要能让自己的基因传递下去,什么样的手段都是无可厚非的。然而,在南极寒冷的岛屿上,一些海豹有非常极端的性行为,它们会尝试和企鹅发生性关系。

2006年,在亚南极地区的马里恩岛,研究者第一次观测到一只皮毛海豹在尝试与帝企鹅交配,当时研究者推测这可能只是看似像性交的玩乐行为,或者这是个个例,这只特别的海豹可能正心情非常沮丧,性经验不足,而错误地将企鹅当做性交配对象。但随后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发现帝企鹅经常会受到南极皮毛海豹的性骚扰,在观测到的4次强奸案中,皮毛海豹都展现了相同的行为模式:追上企鹅,随后将其置于身下,尝试几次交配,每次交配时间持续在5分钟左右,中途会休息一段时间。

雄性企鹅没有阴茎,得通过一种叫做泄殖腔的开口交配,雌雄企鹅的泄殖孔对齐了,精液就会流入母企鹅体内。但海豹有阴茎,研究者记录到有的时候海豹还真的将阴茎插入到了企鹅体内。

在这个岛屿上,皮毛海豹经常捕食企鹅,但在记录到的四次强奸案中,海豹三次放走了企鹅,只有一次是杀死并吃掉了与自己交配过的企鹅。

一只哺乳动物竟然想和一只鸟交配,这一发现让研究者们震惊不已。不过,这不是唯一一个跨物种交配案。许多新闻媒体也曾报道过海豚想与人类交配的现象。显然,跨物种交配既不是正常行为,也不利于这一物种的繁衍,没有人能理解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件。

动物进食时为什么朝向南北?

谷歌地球,是谷歌公司推出的一款虚拟地球仪软件,这个三维模型上采集了许多卫星照片、航拍照片等,为使用者提供了数百万个地点的实时地理信息,用户可以在线游览整个地球,探索未知的世界。

科学家们也在利用谷歌地球。2008年,来自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的研究人员使用来自谷歌地球的卫星照片,分析了全球308个牧场的8510头牛的位置。最终,他们发现其中60%~70%的牛,不论吃草或卧息,始终将身体朝向地球的南北磁场,简直就像一个牛群的神秘宗教仪式。

研究者们的第一反应就是牛也有磁校准能力,能将身体对准磁

极。在自然界中,许多动物都有这一能力。比如,狗便便时候喜欢身体跟地磁场的南北方向一致,一些动物在休息时,身体会朝向南北方向。蜜蜂、果蝇、斑马鱼、蝙蝠、狐狸和一些啮齿类动物都会出现类似的行为。长期以来,人们一直知道动物们能用磁感应能力来导航,实现远距离迁徙,但对这种将身体对准磁场的能力研究得并不多。那么,动物们为什么会这样做呢?

一些人认为这是动物们为了躲避寒风,但这不太可能,因为如果是这样的话,地区不同,气候不同,风向也应该会不同,这些分布在全球各地的动物们,它们的身体排列方向应该是随机的,而不是偏向于南北排列。

现在一种比较科学的解释是像奶牛一样的反刍动物,身体的磁校准有利于群体内的个体保持同步运动,避免食过的草地路径与未食过的区域重叠。它还可以帮助牛群、鹿群高效、协调地逃离捕食者。或者,磁校准可以帮助动物记住环境中的信息,学习新的路标。

一些科学家还提出了磁校准可能会影响动物的生理过程。在之前的实验中,研究者发现那些睡姿朝向东西的人,会比朝向南北的人有更短的快速眼动睡眠期。快速眼动睡眠期是我们睡眠周期的最后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的睡眠有助于增进记忆、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所以,动物们也许正通过磁校准让身体更健康。

土崩瓦解的老鼠乌托邦

对于动物来说,最美好的生活大概就是不用担心捕食者猎杀,有吃有住。所以,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动物行为学家约翰·卡尔霍恩设计了一个著名的老鼠乌托邦—— “宇宙25”。

在实验中,卡尔霍恩摆置了一个精巧的锯齿动物的房间,这个房间一共能够容纳3000只老鼠。随后,研究者将4对老鼠放入房间中,为它们无限量提供水、食物,恒温房间保持着清洁,老鼠的健康状况会得到监护。老鼠生活无忧,有舒适的住所,不用劳动而有食物吃,不用担心天气变动、捕食者天敌和疾病的威胁,简直就像生活在乌托邦世界里。

如预期的那样,老鼠们在花了104天习惯新环境后,开始大量繁殖,大约到了315天的时候,它们的数量就达到了620只。然而,当老鼠数量越来越多时,它们也开始出现非常奇怪的行为。它们密集地聚集在很小的区域生活,开始同类相食,性交混乱。那些没有社会地位的老鼠完全不争斗不性交,这也导致雌性挺身而出,得像雄性一样守卫地盘。雌性变得更加暴力,有的拒绝交配,对幼鼠疏于照顾,甚至会攻击和杀死幼鼠。这些行为反常导致了老鼠的出生率迅速下降,在某些区域幼鼠死亡率超过90%。即便新生的老鼠得以存活,在不正常的社会关系中长大的新生代们也表现得像“行尸走肉”一般,既不争斗,也不求偶,只顾打扮自己和自恋,卡尔霍恩将这一代形成的社会称作是“爱美的一代”,它们虽然有老鼠身体,但是不再有老鼠的行为。到了560天时,老鼠数量达到巅峰2200个,它们开始停止繁殖,数量稳步下降,最后走向灭绝,老鼠的乌托邦社会土崩瓦解。

一些研究者猜测老鼠之所以停止繁殖,是因为生存空间太过狭窄。但仍有待解释的是,为什么老鼠社会不能在老鼠数量减少后,恢复到正常状态?

一个猜测是老鼠在许多方面像人类一样,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会失去自我认同感和奋斗目标。由于资源过多,无需采取任何行动来获得这些资源,社会角色扮演就不复存在,它们也没有去社交和交配的动力。

另外一些人则认为老鼠的基因变异率特别高,自然界里的鼠类很容易死去,留下健康的雄性后代繁衍,但宇宙25里最初老鼠数量过少,基因多样性降低,它们获得变异基因概率会更高,也更容易死去。

尽管说法很多,但没有一个被科学家们完全认同的解释。现在,宇宙25的实验正在启发着人类,当人类人口爆发式增长,到达一个临界点,生存空间过度拥挤时,是否也会出现像宇宙25中老鼠那样的厄运?即便饥饿没有杀死人类,人类也会自己毁灭自己?现在在许多拥挤的大都市,许多年轻人开始拒绝社交,沉迷网络,许多家庭选择生越来越少的孩子,或者干脆做“丁客”,似乎在走着跟老鼠乌托邦一样的路,这一悲剧式的实验正在启发着社会学家们去探索人口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本文源自大科技〈科学之谜〉 杂志文章 欢迎您关注大科技公众号:hdkj1997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