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日雨水:河开雁归,大地春回

 昵称30265258 2018-02-19


与您携手

感知节气

戊戌年正月初四,

2018年2月19日 01点17分,雨水,

财神将至。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称,

“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

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


俗话说,

“春雨贵如油”,

雨水的到来提醒人们,

该为一年的好收成谋划了。


雨  水

物  候

                  Rain  Water                  

古代将雨水分为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

獭祭鱼丨第一个五日,水獭捕捉到鱼后将捕获的鱼排列在岸边展示,似乎要先祭拜一番后再享用。

鸿雁来丨第二个五日,此时南方天气暖,大雁自南向北飞。候鸟是随着天地阴阳之气的变幻而往来,以适应气候。

草木萌动丨第三个五日,天地间阴阳交泰,出现生机,草木乘此生机,开始萌动。注意,是萌动,还没有萌芽呢。古人体察自然,是多么的细微!


雨  水

花  信

                  Rain  Water                  

雨水三候对应的花信是:一候菜花,二候棠棣,三候李花。

一候菜花

二候棠棣

三候李花

“风有信,花不误,岁岁如此,永不相负。”每年冬去春来,从小寒到谷雨的8个节气二十四候里,每候都有某种花卉绽蕾开放,带来开花音讯的风候。


雨  水

习 俗

                  Rain  Water                  

占稻色:“爆米花”里说丰年 


那时的农耕水平低,靠天吃饭。因为水利不发达,所谓靠天吃饭,主要是指下雨。比如谚语“雨水阴寒,春季勿会旱;雨水日晴,春雨发得早”,还有“雨水淋带风,冷到五月中”,甚至还有预测一整年的,“雨水有雨,一年多水”。


总的来说,雨水节下雨,是好兆头。于是,古人想尽办法,希望能把天气弄准。除了兴修水利之外,雨水节气期间“占稻色”就成为一种试图把握农事的方法。


“占稻色”最晚宋代就有了,自宋代开始,吴、越民间便有正月十三、十四“卜谷”的习俗,将糯谷放到锅中爆炒,以谷米爆白多者为吉。



关于“占稻色”,古籍中记载详实的,当属元末明初娄元礼的《田家五行》。此书中记载了当时华南稻作地区的习俗:“雨水节,烧干镬,以糯稻爆之,谓之孛罗花,占稻色。”意思是,通过爆炒糯谷米花预测稻谷的成色,从而占卜这年稻子收获的丰歉情况。成色足,意味高产;不足,意味低产。那么,怎么判断成色足不足呢?就看爆出的糯米花多少。爆出来白花花的糯米越多,这年稻子收成就好,反之,收成就糟糕。


撞拜寄:认门干亲好成年


今天,干爹这个词被污名化了。但在雨水节民俗中,干爹、干妈是与健康成长密切相关的,寄寓了父母对子女深沉的爱,称为“撞拜寄”。“拜寄”在北方也称“认干亲”,南方多称“认寄父”“认寄母”等。按行为特征来说,这是一种民间的保育习俗。


过去,川西地区在雨水节就有“撞拜寄”的习俗。这天,不管下雨还是天晴,天刚亮,雾蒙蒙的大路边,就有一些年轻妇女,手牵幼子,等待第一个从面前经过的行人。一旦有人经过,也不管是男是女、是老是少,便拦住对方,把儿子或女儿按在地上,磕头就拜,给对方做干儿子或干女儿。


这种“撞拜寄”,事先没有预定目标,撞见谁就是谁。而其寓意,是为了让孩子顺利、健康地成长。如果实在碰不上人,也有变通法,把孩子拜寄给有神性的山、石、田、土、树、河等。



后来,有的地方干脆设定一个专门场所。父母手提好酒好菜,带着孩子去找能当干爹的对象。如果希望孩子长大有知识,就拉一个文人做干爹;如果孩子身体瘦弱,就拉一个身材高大强壮的人。大多被认的人都会爽快答应,因为一来这是别人对自己的信任,二来多子多福嘛,自己的命运也会因此好起来的。

  

古时候自然条件、医疗条件都差,幼童健康成长的概率较低。这种在民间广泛流传的习俗,是希望借助、联合社会与自然的力量,共同呵护儿女成长,有大爱存焉。


龙抬头:回到娘家把假休


雨水节与春龙节密切相关。民间把农历二月初二定为春龙节,认为这天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谚语说:“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这天北方大部分地区,家家一大早就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回到家便烧香上供。人们把这种仪式称为“引田龙”。家家户户要吃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意为“挑龙头”“吃龙胆”。


明以后,二月二又有关于龙抬头的诸多习俗,诸如撒灰引龙、扶龙、熏虫、避蝎、剃龙头、忌针刺龙眼等节俗。比如起床后打着灯笼照房梁,边照边念:“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有的地方妇女不懂针线,就是怕扎了龙眼睛。有的地方不洗衣服,是怕伤了龙鳞。这一天,大家都要理发,希望走好运,而给小孩理发就叫“剃龙头”。



二月二这天还有一项重要活动,就是接姑奶奶,即娘家人接回已经出嫁的女儿,所谓“二月二接宝贝儿”。这要数老北京人的礼数多了。正月里姑奶奶不能住在娘家,初二回娘家拜年后晚上也得回婆家睡。但二月二这天,娘家人就来接女儿回去,住上十天半个月。为啥呢?一是正月里忙活了那么久,比较劳累,接回娘家好好歇歇。二来新的一年刚开始,又要开始忙碌了,所以要犒劳犒劳,“整军备战”。于是,在回娘家的日子里,姑奶奶除了吃喝拉撒睡,就是串门聊天,形同休假。


雨  水

养  生

                  Rain  Water                  

饮食:去湿气宜食粥。


《黄帝内经》说,“春主肝”,肝脏在春季活动比较旺盛。但肝木易克脾土,稍有不慎容易损害脾胃。同时,因为降雨的增多,湿气加重,湿邪易困扰脾胃,所以,在这一时期,一定要注意对脾胃的养护,健脾利湿。


养生忌寒食:除了薏苡仁党参粥之外,能祛脾湿的食物还有很多,如茯苓、芡实、小米、胡萝卜、冬瓜、莴笋、扁豆、蚕豆、鲫鱼等。在日常饮食中,我们要多吃这类食物。

 

睡眠:养生眠食最重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古人将睡眠称为“眠食”。曾国藩有“养生之道,莫大于眠食”的名言。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睡得香”为健康的重要客观标志之一。研究表明,睡眠是人类自身对脑和整个神经系统的有效调节。


《黄帝内经》载:“人卧血归于肝”,而在春季应“夜卧早起”。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睡眠时进入肝脏的血流量是站立时的7倍。流经肝脏血流量的增加,有利于增强肝细胞的功能,提高解毒能力,并加快蛋白质、氨基酸、糖、脂肪、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代谢,从而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抵御春季多种传染病的侵袭。


雨  水

诗  词

                  Rain  Water                  


春雨

【唐·李商隐】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宵犹得梦依稀。

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临安春雨初霁

【宋·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风入松 · 寄柯敬仲

【宋·虞集】

画堂红袖倚清酣。华发不胜簪。

几回晚直金銮殿,东风软、花里停骖。

书诏许传宫烛,轻罗初试朝衫。

御沟冰泮水挼蓝。飞燕语呢喃。

重重帘幕寒犹在,凭谁寄、银字泥缄。

报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


Today is a big day!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