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缅怀国学泰斗饶宗颐先生·赤子襟怀

 风吟楼 2018-02-19


饶宗颐为大型画卷《潮汕胜景图》题名

   潮汕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潮汕美术人才辈出,享有盛誉。为充分体现潮汕大地的迷人魅力、展示潮籍美术家的艺术风采、提升汕头作为区域文化中心的城市文化品位以及构筑潮人共同的精神家园,2013年,市委启动潮汕历史文化博览中心的建设,同时提出了组织潮籍知名画家集体创作大型国画长卷《潮汕胜景图》的构想。

这项浩大文化工程由市委宣传部牵头组织,特邀广东省文联主席许钦松领衔,并邀请100多名海内外知名潮籍画家共同参与,历经2013年研讨论证、2014年开笔采风、2015年集体创作、2016年修改完善的艰辛创作过程。主创团队在多方论证的基础上,确定以饶宗颐教授《潮州志》对“潮汕”的命定和区域沿变史实作为画卷创作范围的依据,即涵盖汕头、潮州、揭阳三市。

  《潮汕胜景图》长60米、宽1.4米,是潮汕地区迄今为止最长的一幅大型画卷。画卷以潮汕地区的“三江五山”为整体骨架,以青绿山水为主基调,以潮汕人文为灵魂,以大视野、大角度的表现手法,集中浓缩潮汕大地当下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呈现大潮汕的同源性、地缘性和整体性。具体构图上,以五大山贯穿画卷左右,包括大北山、大南山、桑浦山、凤凰山、莲花山;以三条江贯通画卷上下,从左到右呈扇形展开,练江、榕江、韩江由上至下汇聚至汕头出海;在依山临江面海的基本框架中,以潮汕大地的城市乡村人文等特色元素作为绘画的主要内容。

  该画卷的创作,众多潮籍画家倾情付出,多次深入到潮汕地区各地进行采风、写生,搜集创作素材,为这幅恢弘巨作的创作挥毫泼墨。这也是目前全国参与画家年龄最长的一次画卷创作活动(90岁以上画家5位)、是我省参与画家人数最多的一次画卷创作活动(创作画家128位)、是有史以来潮汕地区实力最强的一次画卷创作活动、也是潮汕地区规模最大的一次画卷创作活动。

  据了解,《潮汕胜景图》的创作自启动以来牵动着海内外潮人的心。著名潮学大师饶宗颐先生为《潮汕胜景图》题写名称,广东省委原书记吴南生同志为《潮汕胜景图》撰写跋文并手书。潮汕历史文化博览中心已于2016年2月工程结构顺利封顶,正式竣工后《潮汕胜景图》作为镇馆之宝在那里永久收藏展出。

  本报记者 李扬



从潮汕大地走出的一代大家


著名国学大师饶宗颐2月6日飘然辞世,享年101岁。得知饶宗颐仙逝,不少潮汕市民自发来到潮州市饶宗颐学术馆缅怀教授。从天啸楼里的儿时求学,到韩山书院的首执教鞭,饶宗颐教授在潮汕地区留下不少成长的足迹,并成为一代国学大师。昨天,记者赶赴饶宗颐故乡潮州,探访饶宗颐教授的故乡情缘。

  儿时故居修缮中9月对外开放

  昨天,记者来到潮州古城区下水门内西侧的潮州市饶宗颐学术馆,看到该馆毗邻广济桥,与韩文公祠隔江相望,过往游客熙熙攘攘。学术馆门口挂着的“颐园”门匾,正是由饶宗颐先生亲自题写。跨门走进这座典型潮式庭园,只见园内水榭凉亭错落有致,奇石花木布局巧妙,建筑秀丽典雅,富有潮州传统民居风格,又有岭南庭园的韵致。学术馆内展示了饶宗颐生平事迹、学术著作及书画作品等。

  在翰墨林大厅,记者看到不少游客正观赏饶宗颐先生的书画作品。游客小邱告诉记者,她是华南农业大学大四的学生,园林专业的她平常会研究国画艺术作品,对国学大师饶宗颐很是崇敬。自学术馆2006年扩建竣工后,家住牌坊街的她不时会来颐园参观,她认为颐园是潮汕地区不可多得的充满文化氛围且雅静之处。早上听闻饶宗颐仙逝,她感到痛心,决定来颐园缅怀下饶宗颐先生。小邱告诉记者,平常这里十分幽静,这是她见过饶宗颐学术馆人气较旺的一次了。

  饶宗颐学术馆馆长陈伟明告诉记者,这里原是饶宗颐家的一处榨油坊,1995年,潮州市党政部门、海内外潮籍乡亲协力在此旧址上修建饶宗颐学术馆。2006年12月,恰逢饶宗颐先生九十寿辰,经过扩建后的新馆落成,取名颐园。颐园内设有经纬堂、天啸楼等建筑,除介绍饶宗颐的生平情况、学术成就外,还展示了他亲笔创作的书画作品及藏书。

  在饶宗颐学术馆内,记者发现一处天啸楼的建筑,现已成为潮籍艺术家王维元的工作室。王维元告诉记者,天啸楼是饶宗颐教授儿时读书的地方,原址位于潮州古城内下东平路,此处天啸楼的匾额是从原址复制而来,由潮州书法家陈景仁在民国年间所题写。在王维元的指引下,记者来到了距饶宗颐学术馆约200米处的天啸楼原址。这是一处精致典雅的建筑,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在潮州古城的小巷里尤为显眼,大门北侧外墙处挂有两块石碑,一块刻有“潮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下东平黄宅”字样,另一块石碑则讲述了该建筑的前世今生。

  原来,该建筑建于中华民国期间,占地面积984平方米。建筑主人原为国学大师饶宗颐父亲饶锷先生,名为“莼园”,解放后转让与旅泰文化侨领黄景云先生,更名“淞庐”,现为黄氏所有。记者从潮州市湘桥区获悉,莼园目前正在修缮,主体建筑的修缮已完成,将于今年9月对外开放。

在韩师首执教鞭学生为之倾倒

  与潮州市饶宗颐学术馆一江之隔的韩山师范学院,饶宗颐在此开始了讲学生涯。在韩山师范学院的档案馆里,记者看到了一纸泛黄的笺函,上面写有“函复准由饶君宗颐代课”字样,落款为“中华民国二十七年”(即1938年)。这张笺函见证了饶宗颐教授从韩师走上讲台的一段历史。

  据介绍,1938年3月,年仅21岁的饶公,在韩师开讲中国文化课,第一次走上讲坛。原来,当时执教韩师的“岭南词宗”、学者詹安泰先生因病不能上课,詹公对饶宗颐推崇备至,甚至认为饶宗颐的才学已经超过自己,便向学校推荐,由饶宗颐代课。

  然而,由于当时学生很多都比饶宗颐大,大家都不服气,纷纷向当时的校长李育藩抗议。李育藩只能安抚学生说,先让饶先生上一次课,如果大家觉得不行,再换也不迟嘛。结果,饶宗颐上过一次课之后,所有学生为之倾倒,也就再没人提换老师的事了。

  其实,饶宗颐在韩师的授课时间并不长,但其对韩师的影响却十分深远。记者昨天下午在韩山师范学院走访时看到,该校目前仍留有许多饶公生前的笔墨,学校西门牌坊上的校训、校史馆等多处场所也是饶公题的词。

  值得一提的是,韩师如今也已成为了全世界“饶学研究”的主要阵地之一。目前,韩师已成功主办过四次“饶学”学术研讨会,其中首届研讨会便是1996年8月份在该校成功举办的,来自内陆和美、法、日等国以及港、澳、台的众多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研讨会深化了对饶宗颐学术、艺术成就的研究,也促进了国际汉学和“潮学”的交流合作。

  一所高校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为一位学者举办了四届学术研讨会,这在国内外皆属少见,今年,韩师还将第五次举办“饶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可见韩师对饶公的礼崇,也可见饶公对韩师的关怀。

  随着韩师饶学研究力量的不断壮大,经长期的酝酿筹备,韩师于2011年4月23日成立饶宗颐研究所,是国内高校第一个饶学研究的专门机构,该所是专门从事饶宗颐及其相关学术研究的常设性科研机构,正式向全世界提出“饶学”这一全新课题。2013年7月,“饶宗颐研究所”更名为“饶学研究院”,刊物《饶宗颐研究》更名为《饶学研究》。

  此外,韩师教授赵松元等出版的专著《选堂诗词论稿》,是海内外第一本饶宗颐诗词方面的的专论;韩师教授刘文菊主编的《大学语文》首次将饶宗颐诗词选入高校教材,在全国20多所高校发行;率先在国内高等院校本科生中开设饶宗颐诗词学研究课程;2015年重光的韩山书院,聘请饶老为荣誉山长,并将饶老“求真求正求是”的精神定为书院学术宗旨……

  “自1990年韩师聘请饶宗颐先生为名誉教授以来,先生曾多次莅临韩园讲学,为师生们带来国学丰盛大餐。” 据韩山师范学院宣传部部长郑文锋介绍称,饶公辉煌的学术成就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已成为韩师宝贵的精神财富。饶公所题的“勤教力学,为人师表”的韩师校训,至今高高悬挂在该校西区校门背后的门匾上,鼓励和鞭策着一代又一代的韩师人,奋战在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各项事业上。

  本报记者 纪金娜 文/摄


饶老与母校金中的情缘

昨天,一代国学大师饶公驾鹤西游的消息传到母校汕头金山中学,师生们怀着沉痛的心情悼念这位让母校为之骄傲的著名校友。校长李丽丽下午从广州出差回到校园,一进门轻轻走到饶园,轻轻地捧上素色的鲜花,轻轻地安放在饶老的塑像前。此时,在校园坚守岗位的老师们和高三学生也纷纷前来,一起在饶园的塑像前肃立、默哀,悼念这这位有着深厚渊源的校友。

  李丽丽说,饶老对金中有着很深的感情。2010年5月,她第一次拜会饶老,他就询问起当年的历史老师是否健在,说当年历史老师的课上得特别好。言谈之中对恩师和母校充满了崇敬与怀念。又有一次李校长到香港拜会他,向他报告学校准备整理现存的一批古籍,他马上说出大概有多少册。李校长说恐怕得花一段时间慢慢整理,饶老立即说,如果让我来整理,两个月就好啦!可见他对母校的古籍很熟悉,说起来胸有成竹。李校长很是感慨。学校还经常通过校友会向饶老汇报学校办学情况。李校长说,前几天她去慰问饶公的学生、92岁的余昌国校友还谈起饶老。没想到老人家就归西了!余昌国校友特地写来一幅挽联,以表达心中的哀思。

  饶宗颐先生与母校金中渊源颇深。2017年金中母校140周年校庆时,饶老在校庆前夕送来一幅亲笔书写的书法作品《百年金中》为金中贺岁。表达了“百岁选堂不忘校,万千学子共传承”的理念。目前,饶老在金中有多处的墨宝,分别是图书馆、金山书楼、办公楼、翰林、昭清园昭清亭、教被东南、百年金中、仲和堂、广东金中、办学理念——传承创造求真共进以及广东省金山中学等,前12个都已在校内校园内使用,有一个“竞生园”三字尚未拓出。“金中育我,我誉金中”已经成为金中校友一句传承的响亮口号。

  饶宗颐出身书香名门,自学而成一代宗师。他在传统经史研究、考古、宗教、哲学、艺术、文献以及近东文科等多个学科领域均有重要贡献,在当代国际汉学界享有崇高声望。现当代国学家先后有钱钟书、季羡林与之并称,称“南饶北钱”和“南饶北季”。他1930年在金中读书,1944年在金中教书。他经常说,是礐石的山水哺育了他。金中是他的母校,母校金中也一直以他为荣,以他的卓越成就光耀母校,用他的为人处世教育后世学子。在母校140周年之际,特在校园一处清幽之境为这位学长建立一座饶园,并配以饶公雕塑,让金中学子学有榜样。

  昨天下午,学校教务处主任吴进南特意拿出学校珍藏的饶公18岁时怀念父亲写的一首《优昙花诗》给同学们阅读,感受大师风范:“异域有奇卉,植兹园池旁。夜来孤月明,吐蕊白如霜。香气生寒水,素影含虚光。……”从中可以看出饶公胸襟博远,不同俗世的远大抱负。饶宗颐曾说,要做学问,“开窍”十分重要,要让小孩心里天地宽广,让他们充满幻想,营造自己的世界,同时要注意引导他们少走弯路。金中学子说,这正是我们要学习的金中学长的胸怀与远见卓识!

  饶老千古!饶园千古流芳,永沐光辉!

  江海环绕,母校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本报记者 辛瑞玲 文/摄


对《潮商》寄予厚望


 2009年6月中旬,著名的国学大师饶宗颐在香港欣然为海内外公开发行的《潮商》杂志题写了刊名。饶宗颐希望《潮商》杂志越办越好,以经济推动人文,以人文发展经济,服务潮商,传播乡音,敦睦乡谊,把潮汕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走遍天下,根在潮汕。创刊于2006年12月的《潮商》杂志是一本地方商帮经济文化杂志,一本研究、传播弘扬商帮精神的刊物,由汕头经济特区报社主管、主办,拥有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国内(CN44-1637/F )、国际(ISSN1673-8675)刊号,是所有潮人、潮商类期刊中唯一一本公开发行并有邮发代号(46—347)的杂志,发行范围为中国大陆和港澳地区及世界各地,杂志得到了海内外潮人和广大读者的高度评价与认可。《潮商》电子版在汕头经济特区报社大华网(www.dahuawang.com)和清华大学的知网刊发,《潮商》在世界各地都有大量读者。        

 本报记者 彭涛

编辑:晓丹 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