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入門▕ 裘錫圭《《談談學習古文字的方法》》之“讀古書”

 山阴芥子 2018-02-19

我想根據自己的經驗,簡單談談學習古文字的方法,供對古文字感興趣的青年同志參考。爲了行文的方便,提到當代的學者時,即使是作者的師友,也不加先生、同志等稱呼,先在這裏聲明一下。

古文字這個名稱所指的範圍可大可小。本文所說的古文字,主要指見於考古資料上的早於小篆的文字。

李學勤《談自學古文字》一文引用了已故古文字學家唐蘭的一句名言——“古文字學的功夫不在古文字《文史知識》198165頁)。這就是說,如果想學好古文字,必須掌握古文字學之外的很多知識。按照我的體會,在必須掌握的那些知識裏,最重要的是古漢語方面的知識。古文字是記錄古漢語的。如果對古漢語很不熟悉,就沒有可能學好古文字。

熟悉古漢語的主要方法就是讀古書。我們的條件跟封建時代的讀書人不一樣,不可能像他們那樣花非常多的時間去讀古書,但是至少要想法集中時間精讀一部篇幅適中的比較重要的古書。對學古文字的人來說,最適合精讀的古書也許可以說是《左傳》。《左傳》的注本有好幾種,我主張讀《十三經注疏》裏的《春秋左傳》注疏(杜預注,孔穎達疏)。不僅是《左傳》的本文,就是注和疏基本上也要一個個字地讀。這不但是爲了幫助讀懂本文,同時也是爲了掌握古代注疏的體例。讀完了這部注疏,以後使用其他各種注疏就比較方便了。讀《左傳注疏》時可以把楊伯峻《春秋左傳注》當作參考書。讀《左傳》不但能熟悉先秦語言,而且還能得到很多先秦歷史、社會、典制、風俗、思想等方面的有血有肉的知識。這些知識對於學習、研究古文字是非常有用的。

《左傳》之外的古書當然也要讀,但是由於時間條件的限制,讀法恐怕就只能以粗讀爲主了。李學勤在《談自學古文字》裏說:在學古文字時讀古書,最好能以古文字材料與同時代的文獻對照閱讀。例如學西周金文,同時讀《尚書》、《逸周書》及《詩經》中西周作品,必能收左右逢源之效。6頁)這是很有道理的。如果對戰國文字感興趣,就應該讀讀《戰國策》、《史記》和諸子等書。不過現在所能看到的戰國文字資料,多數是語言帶有仿古意味的(如某些金石銘刻)和文字特別簡單的(如璽印、貨幣)。因此對學習、研究戰國文字的人來說,《戰國策》、《史記》等書的史料價值超過作爲語言資料的價值。

與讀古書同時,最好看一點講上古漢語的語法和詞彙的著作,使自己的古漢語知識有條理。初學者可以看王力主編的《古代漢語》中的通論和王力《漢語史稿》中、下二冊裏的有關部分。訓詁學方面的著作最好也讀一本。初學者可以看洪誠的《訓詁學》(江蘇古籍出版社,1984)。熟悉古漢語,主要靠踏踏實實讀古書。如果古書讀得不够踏實,古漢語方面的通論性著作讀得再多也不解決問題。初學者如果讀了不好的通論性著作,反而會使思想混亂,甚至還會誤入歧途。

有些研究古文字的人,爲了勉强把古文字資料的文義講通,不惜杜撰在古書中從來沒有出現過的字義或曲解古人的訓詁,還不顧古漢語中詞語搭配的通例語法規律,對文句作穿鑿附會的解釋,使得用古文字記錄的古漢語變成了一種跟古書上的古漢語很不相同的特殊語言。我們如果熟悉了古漢語,就不至於上這類錯誤說法的當了。以後自己進行研究的時候,也可以避免犯同類的錯誤,除非是由於缺乏實事求是的態度而明知故犯。


(原載《語文導報》1985年第10期。收入《裘錫圭學術論集》第3卷467—474頁,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