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是对学科中某个研究方向进行总结和展望的论文,一般是由对该领域有深刻理解的学者撰写。撰写综述需要阅读大量的文献,需要作者检索文献,筛选文献,从文献中提取重要的信息以及进行批判性的思考。为了让学生对所研究问题有深入的理解,有时候也有学生撰写综述。 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CNRS)功能与进化生态学中心的Marco Pautasso就曾在PLOS Computational Biology 撰文,列出了撰写综述的十个原则。以下是笔者的阅读笔记,撰写综述时,这些原则还是很重要的,供生态与进化方向的同仁参考。 1. 确定主题和读者
(1)你特别感兴趣, 最好是最近有一些新的研究论文,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等,需要写综述; (2)对于学科是重要的,这样,你所能参考的文献就比较多,而且也会有很多人愿意看你写的综述; (3)有非常明确的研究问题,否则,所包含的文献就会有上千篇,太泛泛的综述对别人是没有什么帮助的。 要综述的主题往往来源于已有研究所提出的问题,也可能是阅读或者讨论时兴致所致。综述所针对的读者群最好能专一些,如果是跨学科的综述,其他领域的学者也可能感兴趣。 2. 文献检索与再检索
以下是检索文献的五条建议: (1)记录检索的过程,以便可以重复检索 (2)对于找不到pdf的文献,要记下题目、作者和期刊,之后再通过其他方式获取。 (3)一定要使用文献管理系统,如Mendeley,Papers,Qiqqa,Sente 等。 (个人最喜欢Zotero) (4)早些确定哪些论文应该保留,哪些不应该保留的标准。这一标准,也就是文献检索涵盖的范围,可以在综述中做出相应介绍。 (5)不仅要看研究论文,也要看之前的综述。 假如某一领域已经有相关的综述,也不要轻易放弃, 而是要继续准备你自己的综述。这时候可以这样应对: (i)在你的综述中讨论之前综述的研究方法,不足和结论; (ii)努力找出一个之前综述没有涉及或者讨论不够深入的方向; (iii)整合该综述之后出现的新的研究成果 检索研究论文和综述论文时,一定要记得以下三个原则: (i)要全面 (ii)要在不同数据库中检索, DBLP,Google Scholar,ISI Proceedings,JSTOR Search, Medline, Scopus, Web of Science.... (iii)要检索相关文献以及图书被引用的情况 3. 读文献时要做好笔记
4. 选择综述的类型
5.综述要聚焦,但又能引起很多人的兴趣
6. 要有批判性和一致性 好的综述并不是只是介绍当前的进展,罗列文献。综述需要指出研究方法上的问题以及研究中的不足等。读者在读完一篇好的综述, 应该了解: (i)所综述领域的主要进展 (ii)有争议的领域 (iii)主要的研究问题 当然,要实现这三个目标是不容易的。不同的人擅长不同的方向,邀请不同的作者撰写不同方面,有助于写出一篇优秀的综述。从写作风格上,好的综述在行文(语态、时态等)也会保持统一。 7. 逻辑结构
为了让综述的结构更清楚,可以画一个流程图, 设定好各部分的内容,分别撰写,再将各部分串起来, 以便吸引读者和引导读者阅读并得出相应的结论。流程图不但对于写综述是十分有用的, 甚至可以放在综述中。 8. 听取同行的意见
9.综述包括自己的研究时,要尽可能客观
10.综述要涵盖最新进展,也不能遗漏年代久 远的“睡美人” 从发表到收录的数据库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有时候甚至是几个月。所以稿子写出来的时候,其实就已经过时了。在稿件的修改阶段再进行文献检索,以涵盖最新进展是很必要的。由于综述本身要指出研究中的不足以及研究方向等,有时候,一些很久以前的文献,虽然可能很少被引用过,但其重要性需要重新评估,这些被遗忘的文献,可以称为“睡美人”。新旧兼顾,是一篇优秀综述所要做好的工作。 参考文献: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科学网张金龙老师博客:撰写综述的十个原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