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知道什么是稀缺陷阱吗?

 驴背 2018-02-19

很多人有这样的体会,生活中我们越是缺少什么,越是觉得它特别重要,而我们的大脑更是时刻提醒自己密切关注那一份缺失,从而忽略了其它的事。饥饿的人,整天想着如何找到食物;缺钱的人,会想方设法去挣钱或省钱;买不起住房的人, 会觉得有房才会有一切。

从心理学及行为经济学来看,资源稀缺是一个陷阱。一旦落入这个陷阱,人们受到的影响常常超出了物质的范畴。

去哪儿解锁在线买票新方式
广告

研究发现,长期贫穷、孤独或疲劳,对思维方式的改变非常类似,它们可以直接导致分析和判断力下降。这个现象不只是出现在低收入及教育程度较低的人群,高学历、高智商的人也不能幸免。后者可能不缺钱,但疲劳和孤独也能降低他们的认知和判断力。

美国一个跨学科团队今年完成了一项对资源稀缺状况下人的思维方式的研究,结论是:穷人和过于忙碌的人有一个共同思维特质,即注意力被稀缺资源过分占据,引起认知和判断力的全面下降。这项研究是心理学、行为经济学和政策研究学者协作的典范。

研究的主导者是哈佛大学终身教授穆来纳森(Sendhil Mullainathan)——他29岁时就因出色的行为经济学理论,获得“麦克阿瑟天才奖”50万美元奖金;主要合作者是普林斯顿大学的沙菲(Eldar Shafir)。研究成果最早在美国阿斯彭论坛上演示,论文发表于美国《科学》杂志,新书《稀缺:为什么拥有太少后果会很严重?》在9月3日发布,尚未出版就进了《金融时报》年度必读十本商业书籍榜单。

展开剩余84%

这个研究源于穆来纳森对自己拖延症的憎恨。他7岁从印度移民美国,很快就如鱼得水,哈佛毕业后在麻省理工学院任教经济学,获“麦克阿瑟天才奖”后被返聘为哈佛终身教授。而立之年就几乎拥有一切,他觉得惟一缺少的就是时间,脑袋里总有不同的计划,想把自己分成几份去“多任务”执行,结果却常常陷入过分承诺、无法兑现的泥潭。

一般人遇到这个问题,会去找各种时间管理“圣经”反复研读,但“天才”穆来纳森把正在做的国际扶贫研究和自己的问题联系起来,竟发现他和穷人的焦虑惊人地类似。穷人们缺少金钱,他缺少时间,两者内在的一致性在于,即便给穷人一笔钱,给拖延症者一些时间,他们也无法很好地利用。

在长期资源(钱、时间、有效信息)匮乏的状态下,人们对这些稀缺资源的追逐,已经垄断了这些人的注意力,以至于忽视了更重要更有价值的因素,造成心理的焦虑和资源管理困难。也就是说,当你特别穷或特别没时间的时候,你的智力和判断力都会全面下降,导致进一步失败。

研究进一步解释,长期的资源稀缺培养出了“稀缺头脑模式”,导致失去决策所需的心力——穆来纳森称之为“带宽”(bandwidth)。一个穷人,为了满足生活所需,不得不精打细算,没有任何“带宽”来考虑投资和发展事宜;一个过度忙碌的人,为了赶截止日期,不得不被看上去最紧急的任务拖累,而没有“带宽”去安排更长远的发展。即便他们摆脱了这种稀缺状态,也会被这种“稀缺头脑模式”纠缠很久。

贫困降低判断力

我们先来看一个真实的案例。

来自底特律的班蒂原本在餐饮业工作。她和丈夫有了一个孩子,日子不算宽裕,但也过得去。六年前的一天,班蒂遇到的一件小事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

那天她下班较晚,又赶上晚高峰,但她必须赶在下午6点前去幼儿园接孩子,路上她还要抽出时间买一包婴儿纸尿裤。她来到商店,拿起一包纸尿裤,匆匆忙忙地在自助结帐处刷了信用卡,然后回到车上去接孩子。

几天后,班蒂的经理找到她,说她使用公司的信用卡购买私人物品,她这是才知道那天买纸尿裤时误刷了公司的信用卡。她试图向经理解释,道歉并愿意马上补上花掉的12美元。但公司有规定,用公司信用卡购买私人物品,无论金额多少,一律开除。班蒂从此失业。

班蒂丈夫认为班蒂失业完全是因为做了蠢事,两人的争执越来越频繁。

一天早上她出门去面试工作时,丈夫交代说家里没有手纸了,让她回家时买一些。那天的面试都不顺利,班蒂心情很糟,回家时完全忘了手纸的事情。丈夫回家后发现没有手纸可用,勃然大怒,骂她是个蠢货,不能照顾自己也不会顾家。班蒂一气之下离他而去。

班蒂失去收入,她立刻去申请了信用卡。拿到信用卡后,立刻去了买了一大包纸尿裤,一大袋家庭装手纸,外加大号的果汁和洗涤液等。把这些东西抱回家,班蒂获得了短暂的满足感,但她突然发现竟然没有剩下加油的钱。她知道,在底特律没有车寸步难行,但当时她完全无法顾及这些。

面对稀缺,多数人的做法是选择短期行为来控制稀缺,而短期行为最终令事态变得更遭,而不是更好。一旦人们发现生活中缺少什么,人的大脑会着魔般地关注这件事,最终无暇顾及生活中的其它重要方面。班蒂拿到信用卡后,立刻去买下那么多的纸尿裤和大包装的手纸也属于这个情况。

稀缺陷阱最可怕的是,如果今天任由稀缺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那么明天我们会陷入更深的稀缺困境。例如缺少朋友会出现孤独的焦虑。有了这种焦虑,人们急于想交朋友,于是在各种社交场合特意表现自己,急于在他人面前留下好印象,从而无法注意到其他社交因素。

他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其他人会发现他们言谈举止显得笨拙不堪。结果大家反而疏远他们,令他们无法结交新朋友。一旦掉进稀缺的陷阱,人们很难自救,反而越陷越深。

贫困影响长远思维

如果陷入长期的贫困,一个人的思维特质将出现很大变化导致认知能力下降。那如何验证同一个人在贫穷或富裕时他们的思维方式是否发生变化呢?研究人员虽然无法随意把一个人变成穷人或富人,但印度的蔗农成了他最好的研究对象。

这些种植甘蔗的农民终年在田野辛劳,每年只有一次领薪水的机会。这些农民在领到工资前一个月最贫穷,而领到薪水后的一个月最富裕。哈佛大学的研究首先测试,这些印度农民在贫穷和富裕时期的长期思维倾向。研究结果相当惊人,相同的农民在富裕和贫困状态下的思维方式在很大的不同。

收获季节后,这些印度农民变得较为富裕。在富裕状态下,他们的自控能力远远高于收获季节前的贫困阶段。另外,在富裕状态下,这些农民考虑更多长远的计划。这些新发现与类似研究相吻合。其他学者发现,较富裕的农民在田间清除杂草的频率远远高于相对贫困的农民。而贫困农民只关注眼前,例如关注下一周吃什么做什么,短期思考倾向显著。

研究发现,贫困农民只关注眼前的事,并不是因为他们只想考虑眼前,不愿考虑将来;而恰恰是他们只能考虑眼前,而缺乏考虑将来的能力。因为稀缺占据了他们的注意力,再也无力考虑其它。

忙碌拉低智商

如果你很幸运,你可能从来没有经历过贫穷、饥饿或孤独,但可能会经历其它形式的资源稀缺,例如因为忙碌而没有空闲时间。

我们再来看一个真实的例子。

凯西是一个从小要强的尖子生。她上高中时立志要做一个医生,于是在高中阶段选修的课程都是最难的荣誉课程。进入名牌大学后,她也没有一刻放松,因为她的目标是顶级医学院。不懈努力下,凯西如愿考入心仪的医学院,开始到医院做住院医。

做住院医是当医生最辛苦的一个培训阶段。凯西每周工作时间都在80小时左右。即使很累很忙,她都利用休息时间参加院中重要会议,因为她的目标是成为最优秀的医生。

凯西晚上常常要忙到凌晨1点才回家。回家后她也不愿浪费任何时间,尽量争取读一些医学论文。作为医生,她知道,锻炼身体很重要,于是她争取天天锻炼,她经常花三小时来健身。这样第二天早上她还坚持6点钟到医院上班。

渐渐地,凯西发现她无法关注身边的很多事情。她与朋友的交流很少,自己家里几个星期也没有收拾,换下来的脏衣服到处都是。为了逃避这个乱哄哄的家,她下班回家很快就出去健身。后来,她发现信用卡和物业账单也忘记付。

她患有糖尿病,每天要服用胰岛素,但她常常忘记,而工作中也经常丢三落四,以前从来不会出现的差错也频频发生。她知道,这样下去不断做不好医生,可能还会危及生命。这样的生活最终让凯西感到害怕,不但距离优秀医生的目标越来越远,而且无法维持正常生活。她开始怀疑,自己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

凯西最后病倒住院。她终止了住院医工作,强迫自己放慢生活节奏,看看电视,读一些闲书,和朋友去逛街、去旅行等。渐渐地,凯西从新开始享受生活,最终重新开始做住院医。这一次她知道不能太拼命,做一名好医生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在日程中划定一些空闲时间放松自己,说起来容易,但并非每个人都可以做到。例如贫困的人,并非让他们多一些空闲时间就能够学会如何平衡收入和支出;身陷孤独的人并非去旅游一趟就能够治愈孤独,学会结交朋友。关键是要让身陷“稀缺陷阱”中的人认识到自己的处境,让他们看到这个陷阱占据了他们的注意力,阻碍了他们关注长远目标的能力。

传统时间管理原则是利用片段时间和多任务,而穆来纳森研究发现,不是时间不够,而是判断问题的心力不够;利用片段时间和多任务解决方式,反而因分心加强了焦虑,导致无法专心处理主要任务,加剧拖延。

解决这个问题,最重要的办法是,减少多任务干扰,求助外界辅导,分割问题,从而淡化处理问题的焦虑。

多数穷人之所以贫穷并非他们不努力,而是因为长期的贫穷降低了他们的认知和判断力。如果只是简单地救济穷人,穷人的“稀缺思维模式”还会导致他们无法利用这些福利摆脱贫困。

穆来纳森教授认为,合理的社会流动方式应当是建立基本的社会安全体系,同时保有社会竞争的上升通道,资源入口向全社会开放,让个人保持正常思维,有条件有尊严地奋斗才能最终走出稀缺的陷阱。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