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落后星球(ID:Earstar) 忘记是从几年前开始玩狼人,和朋友们通宵杀是家常便饭,也有相约去一些桌游吧消磨时光。
一直觉得这个游戏不是适合家人一起玩的,一方面是因为家人年纪大了,逻辑思考和反应速度都稍弱,其次就是这并不是一款类似大富翁那样的合家欢游戏。
有时朋友们来我家玩,家人回来了,大家会开玩笑说“叫你妈妈奶奶一起来呀”,然后就开始非常毕恭毕敬的发言:
“阿姨,在我这里您是一批铁狼。”
“奶奶,您的身份在我这里是不做好的。”
说到最后,大家都笑成一团,一致认为“不行不行,后果可能很严重”。
但没想到,在上次旅行最后的航班前,我带着平均年龄 60+ 的爷爷奶奶们在机场边的咖啡厅,进行了一次非常有意思的狼人杀。
这一杀,打开了所有人的新世界。 那时我们手边没有牌,更没有号码牌,只有一副扑克。
加上我在内有 10 个人。我用扑克牌代替了身份牌,然后简洁的交待了游戏的整体玩法和背景。
由于我爸和妹妹都有杀人游戏的经验,而大伯和小爷爷都是推理小说的狂热爱好者和写作者,逻辑思维一流,所以整个过程算很轻松了。
唯一有些头疼的是要和奶奶们解释清楚整个游戏的脉络——她们似乎听的有些云里雾里,但最后也顺利的解决了。
我是上帝。为了增加游戏的娱乐性,我没有按照最标准的九人配置来分配身份,而是采用了三神(预言家、女巫、守卫)、三民、三狼的屠边配置,让整个过程可以更欢乐轻松一点。
另外,由于我妹妹只能说英文,所以整个游戏流程我都是用双语在推进的,并且还承担了翻译一职。
终于教完了大家,要开始第一局的时候,我从爷爷奶奶们的脸上看不到任何迷惘和倦怠的表情,反而大家都很兴奋,很期待。
“天黑请闭眼。”我说完后,大家不约而同的闭上了眼,可是小奶奶却“噗哧”的大笑了起来。
我看着眼前一群老人闭着眼正襟危坐的样子,也觉得非常有趣好笑,愣是憋了好久的笑。
就这样,游戏开始了。 游戏还是进行的较为顺利的。
除了每次我都要喊好几遍“xx 请睁眼”才有人理我,以及总有几个人憋不住的在笑。
第一轮发言的时候,意料之中的,奶奶们玩的是场外信息,爷爷大伯走的是逻辑正路。
能看得出来他们都在认真的发言,试图用自己的想法去说服大家,可以说是很认真了。
发言到我妹妹的时候,她说一段英文,我翻成一段中文。老人们都频频点头,认为她分析的很有道理。
就在这时,大伯辩解的时候不小心自爆了,小奶奶还好心的想大家展示了自己的平民牌。
所有人笑成一片,我也笑了。
感觉很奇妙的。和朋友玩的时候,总想争个输赢,周围都是剑拔弩张的气氛,但是和他们玩的时候,场子里洋溢的都是温馨。
这大概就是娱乐局和竞技局的区别吧。 第二局的时候,大家已经上手了许多。就连一开始不知道该说什么的奶奶,也知道要怎么发言了。
而这一局也非常有意思。
大伯,小爷爷,妹妹,三个人抽到狼。二奶奶是守卫,小奶奶是女巫,我爸是预言家。
第一晚,狼选的是二爷爷,结果二奶奶守了二爷爷。
轮到女巫,当我问她要不要使用毒药的时候。
作为女巫的小奶奶重重的点了点头,义愤填膺的指向大伯——也就是狼。
最后我爸验的人,也是大伯,查到了他的狼牌。
所以天一亮,死的是大伯这批铁狼。
爸爸想不通了,觉得自己白验了,撑起腮帮子开始算。大伯也懵了,头一抬看着天花板开始想。
只有小奶奶得意洋洋的露出了一个满足的笑脸。
没一会儿,大伯就说:“一定是小奶奶是女巫,只有她才会在第一晚毫无理由的毒死我。”
因为平常小奶奶总说大伯凶她,所以大概是利用这一夜公报私仇了。
大家反应过来,又哈哈大笑,这也是我玩狼以来头一次笑成这个样子,觉得他们实在是太可爱了。
往后又玩了几局,大家都越来越进入状态。一直到登机的时候,还在复盘。
我看着他们头顶少许白发和脸上温柔的皱纹,忽然觉得这些都不算什么。
只要我们愿意耐心地教,他们还保持着一颗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心,在人生这样很大尺度的漫漫长河里,他们还是可以像孩子一样嗨到海阔天空的。 回来后,奶奶和我说:“我看到二爷爷在玩保卫萝卜,我也要玩,你帮我下一个。”
我说:“好啊。”
我爸说这游戏对她来说太快了,会让她手忙脚乱的,不适合。
但我觉得,既然她愿意玩,我就愿意无条件的为她创造机会,随叫随到的教她操作。
这飞速前进的世界已经无时无刻不在提醒她“你是个老人啦”,如果连我们也这样挂在嘴边的强调,那她努力揣着的年轻和愿意接受新事物的童真又该放到哪里呢。
周末在家没事的时候,拿出璀璨宝石教我妈。
也是一个非常用脑的游戏,我妈两盘就掌握了。而当初朋友教我的时候,我也用了两盘。
可是妈妈的岁数已经是比我的岁数乘以 2 还要多了。
其实随着我们越来越大,家里的人也就相应的越来越老,离那个遥远的斜坡越来越近。
但很多时候,对于衰老的无力感,是我们这些年轻人给他们的。
“你还是用现金吧,支付宝对你来说太难了,别用了。”
“你爱信那些推送就信吧,反正我今天说完明天你也会忘的。”
“你还是别到淘宝买东西了,你又分不清真的假的,待会儿还要被人骗。”
就这样,我们仗着为他们降低生活难度的心,把他们框死在当下的年龄里,剥夺这个,推远那个,什么都不想让他们试,理所当然的觉得一切都太难了。
是,人老了,得服老,不能来蛮的。
所以有些老人家习惯了不带科技的生活,我们也懂得尊重和陪伴,愿意为他处理好一切事务,只让他简单而轻松的安享晚年。 同样的,在对于一些愿意跟随时代向前体验新的科技,愿意尝试各种各样不同的事的老人时,我们怎么就很难做到尊重他们这样的想法呢?
其实只要多一点点耐心,不难的。 记得前年看《最好的告别》时,书里说:你所希望他们拥有的晚年,不一定是他们自己想要的晚年。
因为怕老人摔跤,就把他送进疗养院,不让他出房间。
因为怕老人上当,所以不给他用智能手机,不教他任何网络知识。
别忘了,老人也是和年轻人一样,拥有一颗独立自主的心,而他们所经历的,其实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得多。
不管是停滞还是向前,我们都应该尊重,而不是让他们按我们所希望看到、所省心的方式活着。
就像《解忧杂货店》的浪矢爷爷,直到最后一刻,他都想待在那个小小的杂货店里,给别人回信解决烦恼。
也许在医院里,他能多活三个月,而回到杂货店,甚至没有了明天。
但那时对他来讲,重要的不是这三个月的苟延残喘,而是没有了明天的此时此刻,他能够做一些他想做的事。
能因为这所谓的“三个月”而真正能满足的人,其实是作为家属的我们。很残忍啊,但确实是这样。
如果家里的老人们,想学习怎么用支付宝,怎么发红包,怎么网购,就耐心一点教他们吧。
想玩游戏,就让他们尽情玩吧。
直到最后一刻,也不要由你来为他们的人生下定义。
经过这一场狼人杀,我发现老人们其实还是挺机智敏锐的。 说不定,你也可以试一试,带家里人玩一场狼人杀,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乐趣和收获。 如果你热爱朗读、喜欢写作,并愿意通过你的声音和文字陪伴我们一起度过每个夜晚,请告诉我们,并将个人简历+音频作品发给我们哦! 邮箱:tzyxxbqy@126.co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