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安石实行变法,为什么欧阳修、苏轼、苏辙等人都要反对呢?

 szxlzc人生何求 2018-02-19

谈及变法,人们也许会很快想到秦国商鞅变法、魏国李悝变法,而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最后变法都成功了。若提及有没有什么变法虽然失败了,但依然为后人所熟知的话,那一定会使人想到历史上著名的王安石变法。

对于王安石变法相信大家都已经非常熟悉了,一场旨在使北宋王朝富国强兵的变法,为什么会在国有明君、社稷多贤臣的情况下以失败而告终呢?为什么连司马光、欧阳修、苏轼、苏辙等众多政坛、文坛的名人都要反对王安石变法呢?想到得到答案,就需要我们静下心来回顾一下事情的经过原由、并且沉着冷静来思考分析了。

公元1067年,年仅19岁的宋神宗赵顼继承皇位,一继承帝位,年轻气盛的宋神宗就想大干一场,改变宋朝此时的内政外交所面临的困境,于是广泛寻求变法改革人才,寻求富强之法。王安石由此就任参知政事,实施了历史上著名的王安石变法,于公元1069年开始,陆续实行了均输法、青苗法、保甲法等等变法措施。而一心为国为民、为刚正不阿的王安石一开始实行变法,就陆续遭到了众多人等的反对。反对他变法的不是什么奸臣,而是一群与他同样为国为民、一身正气的国之栋梁,如欧阳修、苏轼、苏辙、司马光等等。

公元1069年,青苗法颁布后,苏辙便认为此法虽表面有利于民,实则害国害民。此法一旦实施,地方一旦碰到不正官吏,便能依靠此法名正言顺的剥削鱼肉百姓。还不如依旧实行祖宗之法“平籴法”:谷贱时官府平价买入,谷贵时官府平价卖出。这样一来,更有利于民。由于苏辙为反对变法的一派,公元1069年8月,苏辙被贬为河南府留守推官。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也是因为对青苗法有所异议,认为不适合推行,而改任蔡州知州。苏轼则认为王安石变法中有很多弊端、不适之处,公元1071年,被迫离京出任杭州通判。

对于欧阳修、苏轼、苏辙三人,都已经是非常熟悉了,此三人都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更是堪称北宋的文坛领袖。其三人在文学上的地位极高,政治上也是为官造福一方,为百姓着想,从不贪赃枉法、以权谋私,处处为百姓谋福利。然而此三人都因反对变法中的若个措施被贬他乡。

对于王安石变法,反对最为激烈的就是司马光了,司马光到底是什么人呢?史学著作《资治通鉴》的编撰者,自幼聪明过人,长大后更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其为人正气浩然、温良恭谦、一身正气;为官克己奉公、清廉之至、无欲无求,被后世历代儒学大家奉为学习楷模。王安石刚刚开始变法时,司马光还表示认同,当颁布青苗法后,就强烈反对,反对无效后自请外任,到1071年,保甲法等法案颁布后,上书反对无效后,便留居洛阳15年,都不在过问政事,专心编撰《资治通鉴》。

那为什么连司马光、欧阳修、苏轼、苏辙等众多政坛、文坛的名人都要反对王安石变法呢?原因实则也二,一则王安石变法确实存在一定问题、弊端,有些条款确实不能像假想的那样利国利民。二则因为个人的治国理念不同,有人主张开源(如王安石);有人主张节流(如司马光);有人主张开源节流并用(如苏轼),治国理念的不同最终导致了众多国之栋梁的分道扬镳。

总的看来,不管是主张变法的王安石等人;还是强烈反对王安石变法的司马光等人;还是反对王安石变法部分条例的欧阳修、苏轼、苏辙等人,这些人都是北宋的国之栋梁,他们为官的理想都是希望大宋王朝国家富强,百姓安居乐业。他们各自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能够实现这一理想目标,从而使宋朝能够国富民强,人人安居乐业、幸福生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