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羽佳|古典与现代的灿烂之声

 shuzechi 2018-02-19


王羽佳 · 纪录片




《王羽佳|古典与现代的灿烂之声》

—— 文 / 段召旭

钢琴演奏家、学者、知名乐评人

中央音乐学院博士

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副教授

中国音乐美学学会会员


王羽佳


    上世纪90年代,中央电视台的音乐节目中经常有一个为周广仁先生的讲座示范弹奏的小女孩,她就是王羽佳。后来又有一张王羽佳等几位中国小朋友的《中国天才钢琴儿童》的演奏专辑在书店销售,爱乐人从那时起就对她有着很深的印象。此后王羽佳开始了国外留学生涯,而再次返回中国与听众见面时,她已成长为一个演奏更为成熟的少女,并与全球最知名的唱片厂家DG公司签约,开始了辉煌的职业演奏生涯。


    时至今日,王羽佳已是中国青年钢琴家特别是女钢琴家的领军人物。她现在每年有上百场演出,从瑞士维尔比音乐节到法国昂迪荣钢琴节,到处都能看到她的身影。特别是近些年她得到“指挥帝王”阿巴多的赏识合作演出协奏曲,演奏事业更上了一层楼。 

金色的足迹——王羽佳的DG专辑


2009 - Sonatas & Etudes


    迄今为止王羽佳在DG公司已发行了四张专辑。2009年4月全球发布的首张专辑《奏鸣曲与练习曲》,使王羽佳立刻成为古典音乐界的焦点人物,被誉为新一代古典音乐家代言人。这张专辑收录了王羽佳演奏的肖邦、李斯特和斯克里亚宾的奏鸣曲,并穿插两首利盖蒂的练习曲。 

    专辑中都是兼有难度和深度的有份量的曲目,王羽佳就是想把第一张专辑当作一个宣言:“我不是一个弱小的亚洲小女孩!”她在专辑中展现了三首奏鸣曲之间的对比和联系:肖邦和李斯特都是19世纪浪漫主义钢琴音乐天才,但二人对奏鸣曲这一产生于欧洲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体裁的理解却迥乎不同。相形之下,20世纪作曲家斯克里亚宾的第二奏鸣曲在精神和气质上却更接近肖邦,显然受到了肖邦的极大影响。聆听这张专辑时,自始至终都能感受到令人热血沸腾的情感张力,音乐一直吸引着听者的注意力直到曲终。 

    有人认为王羽佳这几首奏鸣曲的演奏速度过快,为此我特意对比了这些奏鸣曲的其他经典演奏版本,发现王羽佳的演奏时间并不比其他版本短。我认为是王羽佳演奏中喷薄而出的朝气、流畅率真的音乐表现,使音乐结构显得极为紧凑、充满动感,所以使听者心理上的速度感要快于实际的演奏速度。专辑中的两首利盖蒂练习曲是令许多演奏家望而生畏、难度极大的现代音乐作品,王羽佳的演奏体现了她对键盘近乎完美的控制能力,信手拈来,毫无负担。 

    这张专辑使王羽佳入围了第52届格莱美最佳器乐独奏奖,并被最权威的英国古典音乐留声机杂志发奖会(The Classic FM Gramophone Awards)授予“2009青年艺术家”大奖,王羽佳也因此成为《留声机》大奖史上首位获得单项大奖的中国籍获奖者。 

2010 - Transformation


    2010年,DG发行了王羽佳的第二张专辑《转变》(Transformation),专辑名称是出自于“人生蕴含着无数变化(人生无常)”的佛学理念。王羽佳认为专辑中的几首作品恰巧体现了这一理念,如勃拉姆斯的《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进行了27次变奏;拉威尔的《圆舞曲》之变化是根据作品主题能否被遗忘来衡量的;在斯特拉文斯基的《彼得鲁什卡》中,主人公由木偶变成人最终又变回木偶。


    这一切在王羽佳看来就是“一个介于创造与毁灭之间的世界”。“我的新专辑反映了人生与音乐中的无穷变化”她说道,“原本是木偶的彼得鲁什卡被赋予了人类的情感;帕格尼尼的主题则完全由旋律、和声和个性重新诠释;拉威尔的《圆舞曲》彻底改变了维也纳舞曲的原貌。”王羽佳在专辑中再次展现了她潇洒快意的演奏风格、火爆震撼的演奏效果,并传达出她对深层音乐内涵的思考。


    在这三首作品中穿插的两首斯卡拉蒂奏鸣曲就像是阵阵清风,为专辑调剂出使人耳目一新的色彩。这张唱片一经发行就获得国际乐评一致好评,被《留声机》杂志评为“月度最佳专辑”。 

2010 - Rachmaninov & Paganini


    王羽佳在DG发行的第三张专辑《拉赫玛尼诺夫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和第二钢琴协奏曲》是她和阿巴多的一个现场录音。王羽佳表示,她专辑中的曲目都由她自己决定,唯独这一张的曲目是由阿巴多决定的。王羽佳本来想录制的是《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和《普罗科菲耶夫第二钢琴协奏曲》,但在阿巴多的坚持下录制了现在专辑中的两部协奏曲。 

    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具有声部层次繁复杂多、旋律容易被淹没的特点,而王羽佳的演奏却使我们觉得作品是透明的,旋律与和声都毫不含糊地送到了听者的耳朵里。拉赫玛尼诺夫曾亲手演奏录制了包括他全部钢琴协奏曲在内的许多作品,他在录音中呈现出来的对自己钢琴协奏曲的诠释,一反大众对浪漫主义音乐外向而热情的印象,弹得情感节制而古典。


    王羽佳就是从拉氏的演绎中汲取了灵感,因此这个版本与我们听惯了的很多浓墨重彩、情感炽烈的版本的煽情味道很不一样,而是像《华盛顿邮报》评论的那样:“王羽佳与阿巴多完美的配合为这首20世纪最令人熟知的作品带来了全新的感受。” 

2012 - Fantasia


    于2012年发行的王羽佳的第四张专辑《幻想曲》收入了包括她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几首炫技性改编曲的返场曲目。这张专辑的名字使人联想起迪士尼的同名音乐动画,在那部音乐动画中有一首作品是杜卡斯的《魔法师的学徒》,而王羽佳的专辑也收录了由她自己进行改编的这首作品。《幻想曲》中的曲目丰富多样、色彩缤纷,每首都像是夜空中绽放的绚烂焰火,全面展示了王羽佳的超技和灵动乐感。


    不仅如此,这张专辑最有价值之处在于它记录了王羽佳返场时那令人激动的时刻。演奏这些返场曲并不是要在音乐会的最后通过炫技来继续制造高潮,而是演奏家和观众之间一种亲密的情感氛围和真诚的情感互动,就像王羽佳自己说的:“有些人认为返场就是炫技,但对我来说,那是散发着内心温柔美好的一刻。这些返场曲,就像内心在那一刻感受的记录。” 

    随着乐迷对王羽佳熟悉程度的加深,她专辑中的曲目似乎也越来越有亲和力,有一些深入浅出的趋势。这使人们对她下一张专辑的内容充满了好奇,不知钢琴公主又将带来怎样的创意。带有DG醒目黄色标志的专辑,就像是王羽佳闪光的金色足迹,见证着她独特的成长道路,并将继续向未来延伸。 



商业利益与艺术水准并行 

    王羽佳的演奏风格热情明朗、指法凌厉精准,从没有任何的不清晰和含混。我认为王羽佳手上技巧之方便、轻松,可说是当前驰名国际乐坛的中国青年钢琴家之最。 


    一位女钢琴家拥有如此惊人的技术,要比具有相同技术特点的男钢琴家能给人带来更多的惊叹。由于王羽佳技术出众,很多人便将她成功的原因归结为令人艳羡的演奏技术,甚至将她归入单靠炫技来赢得市场的钢琴家之列。然而我认为,王羽佳的演奏中体现得更多的是她对艺术的执着和追求,这在今天青年一代钢琴家中尤为难能可贵。 

    在当今艺术全球化与现代化的大潮之下,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一样面临着市场经济的挑战。因此无论是古典音乐还是流行音乐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只有赢得市场、吸引眼球才能获得成功。而古典艺术家们普遍要面对的一个现状是:要迎合市场需要与业内评价的双重标准,这两个标准常常并不一致甚至是冲突和矛盾的,其冲突和矛盾的焦点往往就是一个艺术作品“好”的标准和评价。


    市场经济对于一个“好”的艺术作品的评价更多来自于“新”、“多”、“快”和“难”等较为量化的标准;而钢琴业内的标准却与此不同,业内关注的不仅是技巧的展现——当然,好的技巧也会令专业人士赞叹和钦佩——他们更关注的是演奏家对作品内涵和意境的挖掘和在演奏中所体现出来的审美品位、艺术底蕴与文化修养。 

2013 Rachmaninov & Prokofiev


    王羽佳在市场方面受到的欢迎有目共睹,我认为这与她的演奏就具有“新”、“多”、“快”、“难”等特点是分不开的。 

    首先是“新”。和其他当红中国80后钢琴家相比较而言,王羽佳的演奏曲目是较为新颖的。当今许多通过钢琴比赛成名的年轻钢琴家,其曲目多以自己参赛的作品为主流,偶尔旁顾一下其他作曲家的作品。王羽佳尽管自幼也多次在比赛中获奖,但她的成名却并非像李云迪、陈萨那样是通过赢得大赛而取得的,而是像她在柯蒂斯音乐院的同门师兄郎朗那样通过一次替人救场的机会一举成名。因此王羽佳录音和演出的曲目并没有特别集中在某位作曲家身上,但是仍可看出一些她选曲的倾向。

    我认为,目前王羽佳的曲目选择大致分两类:现代曲目和炫技曲目。现代曲目包括利盖蒂、斯特拉文斯基和斯克里亚宾等人的作品;炫技曲中则以改编曲为主,网络上受网友追捧的就是王羽佳演奏的几首20世纪的改编曲。 

    后来一些音乐会上,王羽佳又将李斯特改编的舒伯特作品如《魔王》《纺车旁的格丽卿》《水上吟》等纳入到了曲目单中。相比更常被演奏的古典与浪漫时期作品,现代派  无疑是较新的。此外王羽佳演奏的炫技作品也都很新颖,如霍洛维兹的《卡门幻想曲》、齐夫拉的《野蜂飞舞》《闲聊波尔卡》和沃罗多斯的《土耳其进行曲》等曲目,此前被人演奏的次数相对较少,甚至很多人都是通过王羽佳在网络上的视频才知道这些作品的存在。 

2015 - RAVEL


    其次是“多”。王羽佳在专辑中展示了她涉猎广泛的演奏曲目,而这些曲目其实只是她学习和演奏过的一小部分。她在14岁出国前就已演奏过的肖邦练习曲、李斯特练习曲《鬼火》、贝多芬奏鸣曲、肖邦叙事曲、莫扎特钢琴协奏曲等,以及现在她在音乐会上演奏的李斯特的《魔王》、普罗科菲耶夫的协奏曲和奏鸣曲、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等,都还未出现在她的专辑中。


    王羽佳学习和演奏过的曲目如此之多,彰显出她秉异的天赋和无比勤奋的灵魂。此外,王羽佳不仅学习过的曲目多,在手上随时可演出的的保留曲目也多,其中仅协奏曲就有28首可供救场之用。王羽佳今天的名气和她拥有随时救场的能力是分不开的,她初次引起国际乐坛的广泛关注就是在2005年临时替拉杜·鲁普演出之时,此后她还替阿格里奇、佩拉西亚等国际一线钢琴家救过场。如此巨大的曲目量是一些只靠赢得比赛的几首曲目到处巡演的钢琴家不可同日而语的。 


    还有是“快”。王羽佳的“快”一方面体现在她高超精湛的演奏技巧中,不论技术多难的作品她都能以飞速“飙”完,干净利索;不论多艰难的段落,她都以电光火石般的速度弹得又快又准,令人瞠目。王羽佳演奏速度“快”、十指在琴键上闪电般地掠过,使她的演奏在听觉和视觉上都具有极强的冲击力和舞台效果;体现王羽佳的“快”的另一方面是她超强的识谱能力,拿下新作品非常快。凌远老师曾说王羽佳在小时候识谱能力就已很强,“她练琴的效率很高,视谱、背谱既快又准,没有一点错误。” 

    王羽佳在美国的老师格拉夫曼也半开玩笑说王羽佳学新曲目太快了,有时他都会“嫉妒”。 

    以王羽佳的年龄观之她的曲目量——她现在演出和录专辑的曲目绝大部分都是她在很多年前就已经学会了的——便可以想见她掌握一首作品的速度该有多快了。 


    第四点是“难”。王羽佳的曲目,从拉赫玛尼诺夫的协奏曲到斯特拉文斯基的《彼得鲁什卡》、从李斯特的奏鸣曲到勃拉姆斯的《帕格尼尼变奏曲》,还有她那几首其技巧已经近乎折磨演奏者的改编曲,都是钢琴文献中公认的最艰难之作。光是这些曲目,就已可以吊足公众的胃口——许多观众特别乐于观看演奏家如何在键盘上与技术困难战斗并克服这些困难。


    这些作品有很多都是用钢琴来完成本应由多件乐器或钢琴和声乐共同塑造的的艺术形象,比如《彼得鲁什卡》中钢琴仿佛是一个乐队,李斯特改编的舒伯特作品中原本歌曲的钢琴伴奏和声乐的部分全都交给了钢琴……这些作品的音响令人难以置信是由双手演奏出来的,因此常使人产生一种错觉,那就是钢琴家仿佛不只有两只手。尽管王羽佳在演奏中从未有过和技术搏斗的痕迹,但这些作品的难度就是外行人也能感觉得到,而演奏高难钢琴作品也已成了王羽佳的一个突出特点。 


    王羽佳的上述特点与优势使她在艺术市场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我们也应注意到,从王羽佳的专辑和演出来看,她没有一味迎合市场,也并不希望拿最有噱头的“炫技”来作为自己演奏的定位。王羽佳在第四张专辑中才录制她的炫技招牌曲目,似乎也在有意规避别人给她贴上“炫技钢琴家”的标签。可以看出王羽佳在寻求市场需要与艺术质量之间的平衡,既演奏给观众带来感官刺激的炫技作品,也演奏钢琴文献中的经典之作;既在演奏中展示高超的演奏技巧,又不流于表面浮夸的卖弄技术。


    她对待音乐、对待作品、对待演奏都是一种严谨认真的态度,音乐工整端正,感情热烈但不狂野,身体动作和面部表情均适度,从不在演奏中兴之所至地肆意挥洒。如今已实现了从神童到成年钢琴家的成功转型的王羽佳每年有100多场演出,然而她并没有像很多青年钢琴家那样沉浸在无休止的商业演出和商业活动中无法自拔,而是表示:“我希望的是能像小时候那样享受每一场演出,现在连练琴的时间都没有了。我的生活不能光是我自己的事情,要打开眼界,看看别人都在做什么。另外,如果有可能的话,几年之后希望有几年的时间完完全全不做任何演出。也许我会去读书,读科学类的,我觉得科学与音乐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应该去了解。” 


王羽佳 · 施坦威SPIRIO


    对于为品牌代言的商业活动王羽佳说,“我觉得还是应该让人们对我的音乐感兴趣,而不该是商业对我感兴趣。这个理念我是不会变的。” 能在商业演出和商业活动面前保持如此清醒的头脑、坚持自己的艺术理想,对一个年轻人来说实属难能可贵。 


    历史上很多几乎无所不弹的钢琴家之所以能成为后世景仰的钢琴大师,都是因为有能堪称绝唱的标志性曲目,如霍洛维兹演奏的斯克里亚宾和拉赫玛尼诺夫、鲁宾斯坦演奏的肖邦、齐夫拉演奏的李斯特等。而仅靠在键盘上无所不能的能力、包罗万象的保留曲目却没有堪称经典的演绎,则容易在名噪一时后渐渐被时间冲淡。曾经的神童、《琴缘一生》的作者露丝·史兰倩丝卡便是一例。


    王羽佳的演奏使我们感到她一直试图探索更多的诠释可能性,她的音乐散发出这个时代特有的、东西方文化碰撞出来的全球化、国际化的气息,而不是在演出中进行机械重复和自我复制。她曾说:“我希望我的演奏更有棱角,就像毕加索的画,就像现代舞。另一方面,让音乐更加打动人心。这些都是我在艺术上的追求。在这个时代,拥有如此多的演奏家,大家都在演奏差不多相同的曲目,你必须不断地钻研、琢磨,才能寻找出更多新鲜的音乐表现,以及深刻的感触。演奏中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被认同是幸运的,不被认同的如果能够说服自己,我也会这样弹,相信别人也会明白。” 


    王羽佳在首张专辑中选择李斯特作品里最有思想性、哲理性和诗意的《b小调奏鸣曲》的做法,就显示了她要表现音乐作品的深度与张力的决心和信念。王羽佳的专辑中也有很多新意,比如肖邦奏鸣曲的《葬礼进行曲》乐章中,王羽佳采用了一个源自安东·鲁宾斯坦的处理方式,使人感受到一种浪漫主义演奏风尚的回归……记得霍洛维兹曾对佩拉西亚说:“要想成为超级大师,首先要有超级大师的身手。”此话道出了钢琴演奏中如没有技术作为保障一切音乐表现都是空中楼阁这一真理。 


    因此我认为,高超的技术是王羽佳的一个优点和她成为钢琴大师的前提,但并不是她演奏的全部内容,更不应成为对她的演奏进行诟病的理由。应该看到,在灿烂的技术表层之下,有着王羽佳对演奏深深的思索与音乐表现上的精益求精。王羽佳还很年轻,未来的路也还很长。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岁月的磨砺,她的演奏风格还会发生变化,给我们带来新的感受。我期待着看到王羽佳推出能被后世树为经典的演绎,同时也衷心希望,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王羽佳能保持自己艺术家的本色,寻找到经济利益与艺术水准之间的最佳平衡,不断开创自己事业和艺术上的新高峰。 


本文原载于《人民音乐》2013年第03期

已获作者授权







Read More:2012年东方卫视专访王羽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