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步认识水稻 (一)

 昵称26817710 2018-02-19

水稻起源于亚热带,属喜温、喜日照沼生植物。水稻在旱育苗期喜欢偏酸性土壤,在本田喜欢偏碱性土壤。

水稻之所以要旱育壮秧,是因为水稻在3叶前,没有形成叶片吸收氧气向根部传导的通气腔,要靠根系自己呼吸土壤中的氧气,而淹水的土壤是几乎没有氧气的。溶解在水中的氧气浓度只有0.1-0.2%,而根系呼吸的氧气要求在5%左右。所以,苗床长期淹水或处于含水量高的条件下,根系是不能正常呼吸的,也就不能正常健康生长。这与水稻的沼生起源有着直接关系,沼泽地在春季是干旱的环境,而在雨后则是浅水湿润环境。与水稻生育期相关的农时一个是播种时间另一个是插秧后的返青时间长短。播种早,插秧返青时间短,生育时间就充足,反之就不足。而返青期的长短主要决定于旱育秧时苗床上根系壮与不壮,也就是生根势强与弱。生根势强的秧苗插进本田后返青就快,生根势弱的就慢。慢就影响生育进程这是显而易见的问题。水稻根系的呼吸与土壤中的氧气分压有着直接关系,氧气充足,根的呼吸代谢就充分,就没有了毒素的积累,而根呼吸代谢不充分,就会有不利物质的积累。这样,就影响根系的生长。在土壤含水量达到70%以上的环境下,根呼吸就受影响,而这种影响并不是立刻就显现出来,要经过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条件就表现出来了。土壤条件的冷热与含水量有直接关系,寒地稻作区的旱育秧也是因为要避免冷凉才要给水稻苗床创造一个“旱”的环境。旱育秧不仅可以避免冷凉,还可以满足根系呼吸的需要,同时旱环境下,也有利于各种养分的转化利用。

水稻的根系是怎么生长出来的呢?我们知道同伸理论,也就是蘖、叶、根同伸的。它们的同伸关系是N-3,也就是说,地上部我们所能看到的各个部位(鞘叶、不完全叶、第一叶、第二叶……第N叶)。当种子出芽时,最先出的那条根是种子根,然后出一个小芽就是鞘叶,再伸长长出绿色的是不完全叶,而后从心里再长出的,是第一叶,当第一叶展开后,称为出苗。出苗后,按我们刚才的算法,一叶一心时,心为第二叶,那么2减1是第一叶,减2是不完全叶,减3是鞘叶,就会在鞘叶节长出根,根数为五条;当秧苗长到二叶一心时,心为第三叶,那么3减1是二叶,减2是1叶,减3是不完全叶,就会在不完全叶节长出根,根数是八条;以此类推,三叶一心时,第一叶节的根就会生出来,根数是九条。我们插秧时,一般叶龄为3.1-3.5叶龄,所以,这九条根并不长。在苗床上,由于播种密度大,根系盘结在一起,插秧时,机械的撕裂和秧爪的植伤,已经伸长的根系基本上死掉,而这九条根由于很短(一般不超过3毫米),没有受到损伤。进入土壤后,迅速伸长,达到吸水能力,即为返青结束。

旱育秧苗床上抑制根系生长的因素

1、土壤粘重能透性不好

2、浇水过多,透气空间不足

3、施肥过大,盐度指数过高

4、温度过低,根系生长会处于停滞状态

5、调酸过重,阴离子浓度过大

6、某些杀菌剂(如:敌磺钠等)抑制根系生长

早些年,我们用敌磺钠做杀菌剂,虽然防治了土传病害,但也抑制根系生长,在手插秧的时代,无所谓,但机插秧就不行了。即使在手插秧的时期也希望生根势强一些,所以,就诞生了108生根宝,它可以解除敌磺钠对根的抑制作用。但现在已经基本上没有再用敌磺钠消毒的,所以,只要避开前面的抑制因素,根系会自然生出来,无需再用生根剂类的物质。在苗床上,根系生长所需要的温度条件,由于扣棚采取的保护地措施可以解决,到本田,由灌溉水来增温保温,同样可以解决。因为,插秧的苗已经超过了3叶期,形成了通气腔,即使土壤含水量达到100%,也会自然生根的,插秧后灌护苗水,主要是为了增温防霜冻和风害。所以在我们大陆季风气候区,灌护苗水是十分必要的。在苗床上使用生根剂也就可有可无了。苗床生根剂使用不当不仅不能达到生根的目的,还会起反作用,苗床生根剂要用在土壤中,它可以促进根系生长点的细胞生长,如果用在茎叶上,就会促使茎叶生长点生长,造成秧苗徒长。浓度过高,就会对地上部生长中心(2叶1心是第7叶)造成致畸作用,影响水稻发育甚至造成减产。

下一讲,我们要讲水稻的叶、蘖的生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