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油腻或佛系时代,如何守住尊严做一个清贫的中产阶级 | 冰川观察

 北北的fish 2018-02-19

“清贫”不是贫穷,而是一种尊严。如果你是一个贫穷的人,你就要想办法去挣钱。但是“清贫”却是一种主动选择的方式。

我被著名诗人、翻译家黄灿然的遭遇感动了。

前几天,在自己的公号“黄灿然小站”上发表了一篇《黄灿然:奖金、赞助、三周年八卦》。在这篇文章中,这位诗人谈到了钱。为了治疗自己的腰疼,他不得不向朋友借了一万块。去北京领一个奖,他还问对方有没有奖金。

“黄灿然小站“是朋友帮黄灿然打理的公号,主要发他翻译的诗歌或和文章,有时候也发他自己写的诗。这是一个纯文学公号,开了3年,聚集了三四万粉丝。

但是,就是这篇充满了自嘲和温情的文章,在这个小众公号上却收到了几万块钱打赏。黄灿然赶紧把朋友那一万块钱还了,又写了一篇《黄灿然:也许我真的值得这样一次震撼性的打赏》。

▲诗人、翻译家黄灿然

当然值。十几年前,我读黄灿然翻译的苏珊·桑塔格文集,知道了这位翻译家。后来又读了他翻译的和他本人写的一些诗,算是他的铁杆粉丝。他前几年辞掉香港报馆的工作,隐居在深圳一个叫“洞背“的小村庄,全身心投入到翻译之中。

黄灿然曾在香港一家报社(他称为报馆)上过很多年夜班,翻译国际新闻,顺便也翻译自己喜欢的东西。翻译新闻是为了谋生,但是长期夜班也损害了他的健康。他辞掉报社的工作,移居到生活成本更便宜的洞背村,这样可以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自己喜欢的文学翻译中去。

他的公号“黄灿然小站”坚持得非常好,也许是国内最好的纯文学公号了,当然,订阅数和阅读数都不算高。在新媒体时代,很多人可以靠一个公号发财致富,但是对黄灿然来说,公号只是自己的兴趣而已,他从来没有为了赢取更多读者而写作。

正是因为这样,几万块打赏收入完全称得上“震撼性“。人们并不是为了那一篇文章的质量而打赏,而是在那篇文章中发现了自己喜欢的作家陷入到窘迫之中,从而伸出了援助之手。

“清贫的中产阶级”

黄灿然过着一种他称为的很“清贫”的生活,“清贫中产阶级”。

他在文章中是这么定义清贫的:“清贫”也许是个合适的形容词,也是我常常被人形容的。因为“清”字有宽泛而意味深长的含义,尤其是“清”字更倾向于描述一个人的精神状态。而“贫”字也因此沾上了“清”字的尊严。

“清贫”不是贫穷,而是一种尊严。如果你是一个贫穷的人,你就要想办法去挣钱。但是“清贫”却是一种主动选择的方式。

黄灿然在香港买了储蓄性的保险。他到洞背村生活,就是为了过这种“最低限度的生活”。每个月房租只要一千块,靠创作和翻译的稿费,也能勉强应对。

一个很有钱的人,也可能过上很“清贫“的生活。黄灿然的朋友徐沪生,创办了著名的新媒体“一条”,据说账户里有“很多个亿”。他坚持要“借给”黄灿然10万块,供他应急。

但是,在黄灿然看来,徐沪生过的也是“清贫”的生活。他也是租的房子,家具是中产阶级风格。黄灿然对徐沪生的祝福,是希望他的生意能够正规化,这样可以在办公室里“看作家的全集”。

所谓“清贫”,实际上更重要是指一种自由的精神状态。更少的物质,更多的精神生活。

我的朋友、著名作家周成林前几天也遭遇了和黄灿然一样的状况。春节期间他要交下一个季度的房租,需要4500元。他的稿费还没有准时赶到,手里只剩下一两千块。于是,他就在自己的公号上发了一个“众筹房租”的倡议,希望读者能够出点力。

周成林公号的读者就更少了,文章的阅读通常不过几百。但是,短短12小时,就众筹到了八九千块,不但可以交房租,也可以“计划下一段旅游”了。没错,他说的是“旅游”,而且很有可能是一段国外旅游。

周成林曾经在缅甸和印度进行过长期旅游,也出了相关书籍。他的旅游,也是那种“最低限度的生活”,不是作为一个观光客,而是像当地人一样,甚至像当地的底层人一样生活。

在新媒体时代,黄灿然和周成林都不曾为了所谓流量而写作,他们的作品,比那些新媒体写手不知道高明多少倍。他们是认真的写作者,完全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写作。他们不想讨好谁,对“赞赏”的人,他们当然也表示感谢,但是也并不为这些赞赏者而修改自己作品的一个字。

用清贫来对抗油腻

你不得不承认,微信公号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像咪蒙这样的写手,可以靠这个发财。而像黄灿然和周成林这样认真的作家,也能在公号里找到自己的读者。

那些伸出援助之手的人,到底图的是什么?

他们这样做,并不是出于通常意义的同情,而是更高层面的触动。他们喜欢黄灿然或周成林这样的文章,并且进一步喜欢这个人。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并没有交集。但是,作家认真的写作,却也表达了他们最深层的精神体验。

每个人都会孤独,都热爱自由,但是只有作家才能帮我们更好地表达出来。因此,在作家需要钱的时候,给一点赞赏,其实也是对作家表达一种感恩。

在过去的一年,“油腻”“佛系”这样的词占据了大家的手机,连90后也开始谈论中年危机。这当然是十分傲娇的做法。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确实让相当多的人都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是,接下来往何处去,却让大多数人都陷入了迷茫。

▲每天骑自行车上班的一条创始人徐沪生

就以“中产阶级”这个词而论,很多朋友都避之唯恐不及。他们要么认为自己的收入还不够高,要么就认为自己的生活水准还不够高。

有些哗众取宠的家伙,把“中产”的定位在年收入几百万,或者有房有车有大量存款,仿佛只有把中产的标准定得高一些,才能让更多人继续感到“贫困的恐惧”,继续生发对财富的无限渴望。

换句话说,尽管很多中国人按照国际标准已经“中产”,却仍然对物质生活极度不满足。他们不知道,“油腻”的症结,更多不在于物质,而在于精神。

不管是“中产”还是“中年”,油腻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缺乏尊严,缺乏理想,缺乏自由。相比之下,黄灿然在文章中称自己为“清贫的中产”,是多么坦然。

狗年春节来临,大家都期盼着旺旺旺。旺当然是很好的,但是那种有尊严的“清贫”也很好。我们可以用“清贫”来对抗“油腻”。哪怕你账户里有很多个亿,也可以“清贫”起来,在办公室读一下作家的“全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